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中朝兩國聯合抗日歷史與

2017-04-15 22:34:49金成鎬金成杰
東疆學刊 2016年4期

金成鎬++金成杰

[摘要]1910年,朝鮮被日本強制“合并”淪為其殖民地,朝鮮愛國志士被迫來到中國東北地區繼續堅持抗日獨立運動。20世紀30年代,東北的朝鮮民族抗日革命者大都自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他們肩負著直接投入中國革命和積極準備、努力促進朝鮮革命的“雙重使命”,與東北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進行著長期的抗日武裝斗爭。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一段歷史是中國東北抗日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朝鮮抗日民族獨立解放斗爭史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內容,是中朝兩國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因此,對于這段歷史兩國史學界應該采用“一史兩用、歷史共享”的觀點去研究。

[關鍵詞]中國;朝鮮;聯合抗日;共同歷史;一史兩用

[中圖分類號]K264: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007(2016)04005208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延邊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KSCH2016;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朝鮮反日民族解放運動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研究”,項目編號:15XSS006。

[作者簡介]1金成鎬,男,朝鮮族,延邊大學朝鮮半島研究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朝鮮近現代史;2金成杰,男,朝鮮族,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世界史專業2013級博士研究生。(延吉133002)

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民政部于2014年9月及2015年8月,先后公布了第一、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及英雄群體名錄。參照《人民日報》2014年9月2日報、2015年8月25日第14版。在這兩批共900名的抗日英烈中,朝鮮民族本文采用超越國家界限,廣義和整體上的“朝鮮民族”概念。因為1949年建國前對“朝鮮人”、中國“朝鮮族”的定義時有變化,比較混亂,所以筆者認為,只有使用宏觀上的“朝鮮民族”這一概念才符合史實,且較為公平合理。當時,稱朝鮮為“朝鮮、韓國、高麗”;稱朝鮮人為“朝鮮人、韓國人、高麗人、朝僑、韓僑、鮮人、朝鮮族”,甚至在一篇文章中也混用“朝鮮、韓國、高麗”等概念,很難區分學界嚴格意義上的“朝鮮人”和中國“朝鮮族”。有20余人。其中,李紅光(1910-1935年,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參謀長兼第1師師長)、李東光(1904-1937年,中共南滿省委組織部部長)、許亨植(1909-1942年,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兼第3路軍總參謀長)、樸吉松(1917-1943年,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第12支隊支隊長)4名英烈的半身銅像,以“朝鮮人民革命軍指揮官”的身份樹立在1975年竣工的朝鮮平壤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園。上述4位英烈原為中國共產黨和軍隊的優秀干部,均犧牲于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據初步統計,截至2002年春季,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園共立有131位烈士銅像(有些是夫妻合葬),其中1945年“八·一五光復”之前犧牲的有80位,占61%;之后犧牲或逝世的有51位,占39%。被稱為“朝鮮人民革命軍指揮官”的烈士共有121位,占總數的92%;其余是“朝鮮革命軍”、“祖國光復會”、“朝鮮民族解放同盟”等朝鮮民族組織的抗日革命烈士。[1](765~797)據粗略推測,在上述所說的朝鮮抗日革命烈士中,犧牲在中國東北抗日游擊戰場的烈士約占60%,原中共黨員至少占50%。由此可見,朝鮮所說的“朝鮮人民革命軍”指的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和東北抗日聯軍部隊的朝鮮民族指戰員的統稱。

那么,朝鮮黨和政府為何千方百計地將分散在中國東北各地的朝鮮民族抗日烈士遺骸尋回,為何以“朝鮮人民革命軍指揮官”之名,在朝鮮最為莊嚴而神圣的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園樹立他們的半身銅像,使之成為朝鮮家喻戶曉的抗日英烈?毋庸置疑,這是由朝鮮民族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的抗日武裝斗爭在朝鮮獨立解放運動史上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

一、朝鮮抗日民族解放運動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發展1910年8月,日本作為東方唯一“帶有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2](448)國家,將朝鮮吞并,使其成為自己的獨占殖民地。在日本總督府殖民當局的殘暴鎮壓下,朝鮮抗日民族獨立運動在朝鮮國內根本無法展開和發展,抗日愛國志士們被迫轉移到中國東北和俄國遠東等國外,繼續堅持抗日獨立運動。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朝鮮民族抗日運動,因自身的特殊性在東北抗日革命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東北朝鮮民族的特殊性

自19世紀中葉起,朝鮮移民從朝鮮半島不斷越境遷入中國,形成了一個新生的跨境民族,具有歷史特殊性,筆者將這一特殊性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境內的朝鮮民族大都定居在中朝邊境一帶,自然聚居,進而形成了一個日益融合于中國社會文化,但還繼續保持其民族特點且與朝鮮母國保留著密切聯系的移民社會文化生活圈。[3](13~14)

第二,具有較為強烈的反日情緒和社會革命要求。朝鮮移民絕大多數因貧窮和遭受日本侵略所迫而來,又深受日本帝國主義、地方軍閥和地主階級的多重壓迫剝削,生活極為悲慘困苦。“日韓合并”后,朝鮮移民作為“亡國奴”,社會地位越發不堪,從而“淪為全世界最底層的民族”,[4](7703)因而他們具有強烈的抗日斗爭精神和社會革命要求。

第三,朝鮮民族最初的社會運動是在“朝鮮的延長線”參考《朝鮮共產黨滿洲總局的報告》,報告出自《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后文的參考文獻中簡稱為《東北文件匯集》),第395頁,寫于1930年1月30日。該資料由中央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黑龍江省檔案館合編。上產生和發展的。盡管當時朝鮮移民在東北形成了聚居區,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生的一個少數民族,而且其中一部分人也加入了中國國籍,但與母國割不斷的血緣關系、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意識、根深蒂固的鄉土觀以及祖國觀等等使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在身份意識上發生根本性的變化。1910年前后開始轉移到中國的朝鮮抗日愛國志士們,胸懷沉痛的亡國民族之恨和強烈的復國愿望,以朝鮮移民社會為基礎,在得到中國地方政府與民眾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情況下,為把東北地區營造成“祖國光復的策源地”,[5](21)付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使之成為朝鮮愛國者的“亡命地”和抗日“獨立運動的根據地”。[6](1064)

(二)東北朝鮮民族的抗日革命運動

1919年,朝鮮國內的“三·一獨立運動”遭到日帝殖民當局的血腥鎮壓后,東北朝鮮民族抗日隊伍便開始了武裝斗爭。此時,“東滿”(現延邊地區)朝鮮民族革命者所組成的各類抗日武裝人士約有3000名,[7](279)他們在潛入朝鮮國內進行抗日武裝活動的同時,也在東北地區展開了對日武裝斗爭,其典型事例就是1920年朝鮮獨立軍進行的鳳梧洞戰斗和青山里戰役。他們在東北大地打響了抗日武裝斗爭的第一槍,在組織和斗爭形態、社會影響和意義等方面,譜寫了朝鮮民族主義抗日獨立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

1925年4月,朝鮮共產黨在朝鮮漢城成立。翌年5月,朝鮮共產黨在黑龍江省珠河縣(現尚志市)組織建立了“滿洲”總局及其下屬機構東滿、“南滿”、“北滿”三個區域局,在東北各地朝鮮移民社會中開展了群眾性的抗日革命運動。然而在建立伊始,朝共黨滿洲總局就在朝共黨派別斗爭的延長線上分裂成“ML派”、“火曜派”等派別,暴露出各種缺陷和不足之處。但他們還是各自舉起“共產革命”的旗幟,教育和組織民族革命力量,堅持抗日革命斗爭,這“對于推動朝鮮民族解放運動起了重要的作用”。[8](23)盡管東北的朝共黨組織僅以“朝鮮革命之延長”進行活動,“唯一斗爭的對象只有日本帝國主義”,[9](200)沒有參與中國革命,但他們在朝鮮移民社會中傳播馬列主義革命思想,進行群眾性抗日斗爭,在思想上和組織上為30年代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積蓄了重要的骨干力量。

(三)東北朝鮮民族抗日革命運動的三次轉變

東北朝鮮民族革命者的抗日運動與朝鮮國內外形勢相聯系,先后經歷了三次較大的轉變。第一次轉變是從單純的民族主義抗日運動轉變為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第二次轉變是從單一主張朝鮮革命的共產主義運動開始轉變為與中國革命相結合,并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共同斗爭;第三次轉變則是1945年面臨日帝即將敗亡和抗戰即將勝利之際,從中國共產黨組織體系中分離,單獨形成以朝鮮民族革命者為領導核心,以朝鮮民族獨立的組織力量準備迎接朝鮮解放。在這三次轉變中,主導力量也經歷了兩次轉變,即20世紀20年代初,民族主義勢力主導著東北朝鮮民族的抗日運動。他們在東北各地先后組織正義府、參議府、新民府、朝鮮獨立黨、朝鮮革命軍等名目繁多的各類民族團體,進行各種形式的抗日運動。但自20年代中葉開始逐步轉向為共產主義運動,這是由俄國10月革命的勝利、朝鮮“三·一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等諸多因素造成的。

(四)東北朝鮮民族革命者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

在中國境內的朝鮮共產主義者,根據朝鮮抗日革命的實際需要和自身的現實狀況,開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第4條規定,“凡承認本黨綱領和政策,并愿成為忠實黨員的人,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寫于1921年。本文參考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第3頁。除此之外,1922年7月中共全國代表大會所通過的第一個“章程”的第1章第1條也規定,“本黨黨員無國籍、性別之分,凡承認本黨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實為本黨服務者,均得為本黨黨員”。因此,中國境內的朝鮮革命者也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直接參加中國革命運動。如,1927年中共江蘇省委上海法南區“韓人特別支部”的建立以及200余名朝鮮民族革命者參加廣州起義等等。

1923年中共東北黨組織建立伊始,[10](10)堅持和貫徹執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立場和黨的英明民族政策,以爭取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解放為目標,十分同情和支持東北朝鮮民族的抗日斗爭,并視之為東北反帝反封建革命可靠而有力的同盟軍,進而號召朝鮮民族聯合起來共同斗爭。[11](317~338)1930年春季,東北朝共黨組織根據共產國際“一國一黨”的組織原則和朝共中央機構已被解體的實際情況,自動解散各派組織,絕大多數黨員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朝共黨組織“在中國進行韓國革命運動”、[12](58)“在滿洲實行韓國獨立”[13](13~19),主張獨立發展單一民族革命的局限性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是共產主義運動本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革命發展促使他們選擇的實事求是的正確轉變。[14](283~290)

(五)朝鮮民族黨員在東北革命運動中的作用

1930年3月末,中共東北黨組織僅有30個黨支部和206名黨員(其中,包括一些朝鮮民族黨員),[15](377)而到當年10月,朝鮮民族黨員已占其總數的90%以上。[16](68)1931年3月末,東北黨員共有1190名,而朝鮮民族黨員在中共東滿特委636名黨員中,占96.5%;在南滿特委200名黨員中,占98.5%。[17](16~19)共青團組織也出現類似的局面。[18](99)從此,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以中共黨員的身份,肩負著“雙重革命使命”,即他們在直接投入中國革命的同時,還將東北地區作為根據地、以東北革命發展為動力,積極準備和努力促進朝鮮革命。當時在整個朝鮮民族的抗日革命運動中,因為東北朝鮮民族革命運動既有原有的歷史基礎,又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正確的統一領導以及與東北各兄弟民族的共同斗爭,突顯出斗爭環境條件的優越、組織力量的雄厚、革命活動的活躍、對朝鮮影響的最大且最直接等優點。所以中國東北地區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朝鮮反日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最主要的根據地和抗日武裝斗爭的主戰場。

二、中朝聯合抗日的歷史史實

由于特殊的地緣關系、共同的抗日目標,中朝兩國互相支持,創造了中朝兩國聯合抗日的光輝歷史。中共東北黨組織在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下,充分認識到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的“雙重革命使命”,始終把支援朝鮮革命作為“主要任務之一”[19](97)和重大的“國際任務”。[20](137)

1931年2月,中共東滿特委根據滿洲省委指示,通過了關于朝鮮革命的特別“決議”,成立了以東滿特委書記為首的“朝鮮國內工作委員會”,全權負責“布置朝鮮國內的一切工作”,[21](259)并決定派遣部分同志到朝鮮國內建立和發展革命組織。[21](261~262)1931年5月和9月中共滿洲省委通過的《關于滿洲韓國民族問題的決議案》和《關于朝鮮國內工作的決議》等文件也都指出,支援朝鮮革命是“中國黨特別是滿洲黨的最中心的實際任務之一”,派遣朝鮮民族同志回到朝鮮國內工作是“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22](137~141)要努力付諸實踐。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各地的朝鮮民族黨員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率先組織游擊隊,英勇地開展抗日武裝斗爭,在各族人民中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這是因為:第一,東北朝鮮民族早已飽受“亡國奴”的悲慘生活,對日帝侵略抱有滿腔的仇恨;第二,他們批判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此前朝鮮獨立軍和朝鮮共產黨的斗爭經驗,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已有較好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準備;第三,有“義兵”和獨立軍抗日武裝斗爭的經歷,也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如獨立軍出身者和武器裝備等;第四,他們早已經歷過較長時期不同形式的抗日斗爭,在經驗教訓中深刻認識到只有武裝斗爭才能爭取民族解放,唯有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與東北各族人民聯合斗爭才能戰勝兇惡的日本帝國主義。

1932年9月,中共滿洲省委指出,“滿洲已經成為韓國的第二,滿洲三千萬被壓迫的中國民族與一百七十萬在滿洲的韓國被壓迫民族沒有什么分別……中韓勞苦群眾的利益是一致的,中韓勞苦群眾的革命行動是不可分離的,因此中韓民族共同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須結成密切的聯合戰線。[23](71~74)滿洲省委將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抗日革命運動密切聯系起來,要求向兩國人民“解釋”中朝兩國抗日革命不可分離的道理,強調“滿洲韓國群眾參加中國革命,一方面是保護中國,一方面也是為恢復朝鮮國土而斗爭”,[24](18~19)號召中朝兩國人民團結抗日,共同爭取民族解放。

正因如此,1932年東滿各地在組織黨的抗日武裝隊伍的時候,正式使用“中韓游擊隊”[25](1~5)、“中韓工農游擊隊”[26](7~10)等組織名稱。此時,東北地區共有共產黨員2100余名,其中朝鮮民族占80%以上。[27](295~296)特別是朝鮮民族黨員在東北各地抗日游擊隊的創建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7軍的創立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日游擊隊在東北堅持游擊戰爭的同時,有時也進軍到朝鮮國內進行武裝斗爭。如,1933年夏天東滿游擊隊襲擊圖們江南岸的朝鮮穩城事件,[28](112~114)1934年2月汪清游擊隊在朝鮮國內的武裝活動等等。[29](305)

1934年5月,東滿特委黨團員共計2300余人,其中朝鮮民族占96.5%。[30](177)1935年2月,在東滿活動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中,朝鮮民族約占90%。[31](215)當年12月,被稱為東北第一個大游擊區的東滿抗日游擊區95%以上的群眾均為朝鮮民族。[32](368~375)所以,東滿特委及其活動一度被稱為“高麗共產黨”、“高麗人叛亂”,[35](359)其游擊區革命政府也被誤解為“韓人蘇維埃”、“韓國蘇維埃”等等。

1935年3月,東滿黨團特委決定,“派部分武裝過境開始游擊運動,真正的來幫助高麗人獨立”,[34](229)第3團政委金日成等參加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獨立師“政委聯席會議”也決定越境進軍到朝鮮國內開創“中韓游擊區”。[35](432)在中國東北同朝鮮一樣被淪為日帝殖民地的形勢下,作為中朝兩國聯合抗日武裝隊伍的第2軍,要在中朝兩國開辟“中韓游擊區”開展游擊戰爭,無疑是及時而正確的決策,極大地鼓舞了兩國人民的抗日斗爭熱情。

1936年2月,在共產國際“七大”關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戰線的方針策略和中共中央新的指示精神傳達后,東北黨組織要組建“朝鮮民族革命黨”,將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編為“中韓聯合軍”[36](125~127),而且在東滿成立單獨的“韓國民族革命軍,到韓國內部去游擊,爭取韓國民族獨立”,明確指出了“其目的是推翻日本在韓國的統治后,恢復韓國之獨立,保護韓國祖國”。[37](10)由此可見,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成為了朝鮮抗日革命的一個主體,更為主動地開展以“朝鮮獨立為目標的活動”。

但是,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根據中朝兩國人民共同的抗日斗爭大局和朝鮮革命現狀,并不同意立即組建獨立的朝鮮“民族革命軍”進行單獨活動。他們主張,“我們不僅是為朝鮮革命,而且是為世界革命而斗爭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者……同時,從我們的斗爭環境和條件來看,也是不能立即把部隊分開的。我們要繼續利用東南滿大森林地帶的有利地形,開展軍事、政治活動,直到我們打下能夠在國內開展武裝斗爭的牢固基礎時為止。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應該分別建制為朝鮮人部隊和中國人部隊,各自進行活動的,而應該以抗日聯軍的名義,共同組織和開展抗日武裝斗爭。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廣大中朝人民的支持和聲援。我們要以抗日聯軍的名義,同中國共產主義者共同開展抗日武裝斗爭,從而積極發展朝中人民的抗日革命斗爭。”[38](105)他們希望“仍按聯軍體制進行活動,只是我們到了朝鮮國內和東北的朝鮮人聚居的地方時用朝鮮人民革命軍的名稱,到了中國人聚居的地方就用抗日聯軍的名稱。”[39](220)在當時的主客觀條件下,這無疑是最為明智的選擇,也是唯一正確的決定。

1936年5月,第2軍新編第3師“金日成部隊”在長白山地區正式創立了朝鮮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組織“在滿朝鮮人祖國光復會”,并創辦其機關刊物《三一月刊》。[39](408~413)他們積極主動地向朝鮮國內發展,在咸鏡南道甲山郡等地,秘密組織“光復會”基層組織和“朝鮮民族解放同盟”等抗日革命組織,并在1937年6月直接進軍到朝鮮國內,打響了普天堡戰斗等。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和1936年夏天改編的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第2軍,主要轉戰在朝鮮民族聚居地東滿和中朝界河鴨綠江兩岸地區,長期堅持英勇頑強的抗日游擊戰爭。可以說,第2軍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各民族、各階級階層人民的抗日武裝隊伍,而且是東方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朝兩國抗日聯合軍,堪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光輝典范。

1945年7月,為了更好地迎接日帝的敗亡和中朝兩國人民的抗戰勝利,中共東北黨組織便成立了以朝鮮民族著名的抗日英雄金日成(東北抗聯第1路軍第2軍第6師師長、第2方面軍指揮)、崔庸健(抗聯第7軍黨委書記、第2路軍總參謀長)、金策(中共北滿省委書記、抗聯第3路軍政治委員)為核心的“朝鮮工作團”,[40]使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以獨立的政治、軍事組織迎接朝鮮的解放。毋庸贅述,朝鮮工作團的成立及在其領導下進軍朝鮮國內,是繼承和發展1931年“朝鮮國內工作委員會”和1936年“在滿朝鮮人祖國光復會”的勝利結果,是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在特定時代“雙重革命使命”的必然歷史歸屬。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朝聯合開展的抗日游擊戰爭中,朝鮮民族革命者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國家正式統計,僅延邊地區各民族抗日革命烈士共計3125名,其中朝鮮民族多達3026名,占96.8%。[41]在長達14年之久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金日成、崔庸健、金策等歷任東北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這與朝鮮民族革命隊伍在抗日游擊戰爭中的特殊地位、突出作用、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是密不可分的。東北朝鮮民族在長期的抗日游擊戰爭中逐步形成了朝鮮革命堅強的領導核心集體,也鍛煉培養了中國朝鮮族第一代革命干部隊伍。

這段歷史是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朝鮮抗日革命最主要的基本內容,也是中朝兩國人民“同志加兄弟”革命友誼史的光輝篇章。

三、現實中的“一史兩用、歷史共享”問題如上所述,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東北朝鮮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肩負“雙重使命”,與東北各兄弟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爭。這無疑是中朝兩國共產主義者在長期的并肩戰斗中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不可分割的共同歷史,是中朝兩國人民共有的寶貴財富。

當下,中朝兩國史學界在各自的抗日革命斗爭史研究中,究竟是怎樣論述兩國所共有的這一段歷史的呢?

(一)我國史學界的研究傾向

我國史學界大體上有兩種傾向:一是,不管當時一部分朝鮮移民是否已加入中國國籍,把此時的東北朝鮮民族均認定為“朝僑、韓僑、朝鮮人、韓國人”等,籠統地將他們參與的抗日斗爭視為國際聯合斗爭;把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全部認定為國際戰友和抗日同盟軍,并給予高度評價。二是,不區分中朝兩國國籍,統一論述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各民族共同的抗日革命歷史。也就是說,在宏觀上包括金日成、崔庸健、金策等人,但在微觀上則把犧牲在中國的烈士(安重根、申采浩等“九·一八”事變前犧牲的著名人物除外)和其后正式成為中國公民的抗日人物認定為中國朝鮮族。此外,最近學界也出現了將東北朝鮮民族抗日歷史敘述為“朝鮮革命者”和中國“朝鮮族”共同斗爭的新的研究傾向。

總體上講,我國史學界基本認同“一史兩用、歷史共享”的觀點。如,在東北抗日歷史論述中,并不回避崔庸健曾任中共東北黨委會書記、金策曾任北滿省委書記的歷史事實。

(二)朝鮮史學界的研究傾向

朝鮮史學界把以金日成將軍為首的朝鮮共產主義者在中國東北的抗日武裝斗爭作為朝鮮反日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基本主流和核心內容,并認為朝鮮主體革命事業“起源于白頭山”,[42]是現代朝鮮革命唯一的光榮傳統。朝鮮至今仍然提倡“白頭山革命精神”和“思想、學習和生活都以抗日游擊隊為榜樣”等口號,強調“要徹底完成開創于白頭山的主體革命偉業”是“全體黨員和人民絕對不變的信念和鋼鐵意志。”[43]

朝鮮史學界努力把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的抗日武裝斗爭敘述為民族主體性活動和獨立的民族革命斗爭史。這就難免出現一些忽視、省略和回避當時東北抗日斗爭全局、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和完整的組織體系以及與其他民族關系等,而主觀片面地擴大和過分拔高朝鮮民族獨立的主體活動及其特定領導人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等傾向。不難看出,這種傾向與朝鮮特定意義上的“主體史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存在的問題

客觀、公正地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當時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獨立同盟、朝鮮義勇軍也在中國境內進行抗日革命活動,但他們的活動范圍是在基本沒有形成朝鮮民族社會的關內地區,是由少數抗日愛國志士所組成的民族革命團體。他們在中國國民黨、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間接的領導,大力支持和協助下活動,但他們使用的一直是外國抗日革命者的身份,具有民族獨立的政治名分和規模不大的組織體系,始終被中國各界和世界認定為國際戰友和抗日同盟軍。因此,在這一部分歷史研究中并不存在“一史兩用”的問題。

但論及東北朝鮮民族抗日革命歷史時,情況則有所不同。起初,東北朝鮮民族的抗日運動也有著民族獨立的、名目繁多的政治名分和組織體系,但“九一八事變”后,其抗日斗爭均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的。這一段歷史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戰線和東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重要部分和朝鮮抗日民族獨立解放斗爭史最主要的內容,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歷史整體。因此,現實的歷史研究中必然會凸顯出“一史兩用”的問題。所以,中朝兩國史學界在研究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史和朝鮮抗日歷史時,自然而然會選擇“共同歷史,一史兩用”的觀點,以自我為中心論述一個不可分割的歷史。但是,站在各自的國家史和民族史的觀點和角度去研究,其體系、主線、側重點和中心內容以及結論等方面難免會出現一些差異和分歧,可以說這是一個正常的學術問題。筆者認為其出現的差異和分歧主要在于對“朝鮮人民革命軍說”的認同與否上。

朝鮮史學界業已確立了“朝鮮人民革命軍說”,而且中國在政治、外交上也早已認同了這一歷史觀點。早在1972年4月毛主席和周總理就曾致電朝鮮金日成主席表示祝賀朝鮮人民革命軍成立40周年。[44]這里所說的“朝鮮人民革命軍成立40周年”,就是指1932年金日成、李英培等黨團員在中共東滿特委組織抗日武裝的指示下,于4月25日在吉林省安圖縣小沙河木條屯土器店溝建立的“反日人民游擊隊”。[45](31~32)但至今為止,我國史學界對“朝鮮人民革命軍說”持懷疑或否定觀點者仍然不少。因此,對于“朝鮮人民革命軍說”,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證。

首先,朝鮮反日民族獨立解放斗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東亞其他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1930年以來,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直接參加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主義者并肩戰斗,共同進行了長期的抗日游擊戰爭,而他們的最終目的無疑是爭取朝鮮的獨立解放。縱觀其斗爭歷程和內容、內在的發展方向以及斗爭成果和客觀影響等,他們是朝鮮民族最為堅強的抗日革命隊伍,其英勇頑強的武裝斗爭,代表了整個朝鮮民族反日獨立解放運動的正確方向。他們和中國東北共產主義者共同經歷了艱難卓絕的敵后游擊戰爭,付出了巨大的流血犧牲,做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在這一歷史過程中,朝鮮革命的骨干力量得到鍛煉成長,并且為新朝鮮的誕生準備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他們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戰線和東方被壓迫民族反日聯合戰線上的堅強的國際主義戰士,是中朝兩國人民永遠值得共同紀念和敬仰的抗日英雄。抗戰勝利之后朝鮮建國,他們成為新朝鮮的主導力量。因此,朝鮮史學界給予他們應有的歷史地位和名分也是自然合理的。

其次,當時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盡管在斗爭策略和組織形式上并沒有正式使用獨立的民族武裝隊伍名稱,但在以自己國家和民族為主體的歷史研究中提出“朝鮮人民革命軍”這一名稱,是必然的要求。若考慮東北朝鮮民族抗日革命運動史上的“韓國獨立軍”、“朝鮮革命軍”、“中韓游擊隊”、“中韓工農游擊隊”等的實際存在和中共黨要建立朝鮮“民族革命軍”的建議等,把朝鮮民族比例最多且長期戰斗在中朝邊境地區的第2軍,尤其是把高舉朝鮮革命的戰斗旗幟最為積極、最有實效和影響力的“金日成部隊”稱為“朝鮮人民革命軍”無疑是合理而公正的。

最后,從中國共產黨當時關于東北朝鮮民族抗日運動的方針政策來看,這一結論也是合理和公正的。根據中共領導的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的“雙重革命使命”和“朝鮮國內工作委員會”、“民族革命軍”、“在滿朝鮮人祖國光復會”、“朝鮮工作團”等組織的建立歷程以及“東北抗聯實際上是中朝兩國人民的聯合軍”[46](65)的事實,這一隊伍也可稱為“朝鮮人民革命軍”。可以說,“朝鮮人民革命軍說”是根據當時東北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所處的客觀條件和時代使命、特殊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及發展方向等諸多條件所決定的特定的歷史結論。[47](324~354)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從“尊重朝鮮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祖國獨立斗爭的歷史事實”的角度和“一史兩用、歷史共享”的觀點理解和認同朝鮮史學界的“朝鮮人民革命軍說”,可以超越以單一的民族史和國家史角度研究歷史的局限。以更為開闊的視野,從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戰線、東方抗日民族聯合戰線和東亞地域史的角度,采用“一史兩用、歷史共享”的觀點研究和論述這一段歷史,其結論應該更為客觀、公正和科學。

參考文獻:

[1][韓]金光云:《北韓政治史研究(1)》,首爾:先人出版社,2003年。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金成鎬:《朝鮮民族共產主義者在中國東北抗日斗爭中的地位和貢獻》,《世界歷史》,2012年第3期。

[4][日]《昭和7年3月25日附在間島岡田總領事發信芳澤外務大臣宛》,《外務省警察史(間島部分)》,1932年。

[5]《江宇關于住滿韓僑之情勢報告》,《東北文件匯集(甲4)》,1991年。

[6]中共延邊州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滿洲省委給中央的報告》,《東滿地區革命歷史文獻匯編(下冊)》,2000年。

[7][日]朝鮮總督府警務局編:《朝鮮治安狀況》,1927年。

[8]李鴻文:《30年代朝鮮共產主義者在中國東北》,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

[9]《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廖如愿關于巡視東滿吉敦路沿線各縣的工作報告》,《東北文件匯集(甲5)》,1988年。

[10]《中共東北地方組織的活動概述》編寫組:《中國共產黨東北地方組織的活動概述》,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金成鎬,夏潤國:《‘九一八事變前中國共產黨關于東北朝鮮民族抗日運動的方針政策》,《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16輯)》,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15年。

[12]《中共滿洲省委、團滿洲省委致在滿韓國共產主義者的公開信》,《東北文件匯集(甲5)》,1988年。

[13]《中共滿洲省委關于‘八一反戰運動節工作計劃》,《東北文件匯集(甲17)》,1989年。

[14]金成鎬:《東滿抗日革命斗爭特殊性研究》,牡丹江: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06年。

[15]《中共滿洲省組織狀況表》,《東北文件匯集(甲4)》,1989年。

[16]《江宇給中央的報告》,《東北文件匯集(甲31)》,1990年。

[17]《中共滿洲省委給中央的報告》,《東北文件匯集(甲8)》,1989年。

[18]《團滿洲省委工作報告》,《東北文件匯集(乙1)》,1991年。

[19]《中共滿洲省委給中央的報告》,《東北文件匯集(甲5)》,1989年。

[20}《滿洲目前的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及工作路線》,《東北文件匯集(甲6)》,1989年。

[21]《中共東滿特委給省委的信》,《東北文件匯集(乙2)》,1991年。

[22]《中共滿洲省委關于滿洲韓國民族問題的決議案》,《東北文件匯集(甲8)》,1989年。

[23]《中共滿洲省委關于“8·29”韓國亡國紀念決議》,《東北文件匯集(甲11)》,1989年。

[24]《中共滿洲省委關于“八一”反戰運動節工作計劃》,《東北文件匯集(甲17)》,1989年。

[25]《延吉、汪清、琿春、和龍中韓游擊隊與汪清反日別動隊告反日士兵書》,《東北文件匯集(甲44)》,1990年。

[26]《琿春縣中韓工農游擊第二大隊告反日士兵書》,《東北文件匯集(甲44)》,1990年。

[27]《xx同志關于滿洲民族革命戰爭,工農、士兵斗爭形勢以及我們的工作、組織狀況的報告》,《東北文件匯集(甲12)》,1989年。

[28][朝]《在革命的道路上(2)》,平壤:朝鮮勞動黨出版社,1963年。

[29]《汪清游擊隊的歷史》,《東北文件匯集(甲62)》,1990年。

[30]華西里,《滿洲工人階級的情形與革命職工運動的任務》,《東北文件匯集(甲20)》,1990年。

[31]《中共東滿黨團特委第一次聯席擴大會議的報告》,《東北文件匯集(甲30)》,1990年。

[32]《中共東滿特委書記馮康的報告(之八)》,《東北文件匯集(甲30)》,1990年。

[33]《中共汪清縣委啟事》,《東北文件匯集(甲35)》,1990年。

[34]《中共東滿黨團特委關于反“民生團”斗爭的決議》,《東北文件匯集(甲30)》,1989年。

[35]《東北人民革命軍政委聯席會議》,《東北文件匯集(甲44)》,1990年。

[36]楊松:《論東北人民反日統一戰線》,《共產國際(1—2)》,1936年。

[37]《中共吉東省委致饒河中心縣委及四軍四團的信》,《東北文件匯集(甲28)》,1989年。

[38][朝]金日成:《金日成著作集(第一集)》,平壤:朝鮮平壤外國文出版社,1980年。

[39][朝]金日成:《金日成回憶錄:與世紀同行(4)》,平壤:朝鮮平壤外文出版社,1993年。

[40]《訪問周保中同志談話記錄整理》。

[41]崔圣春:《延邊人民抗日斗爭史》,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7年。

[42][朝]《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七大上的閉幕詞》,《朝鮮中央通訊》,2016年5月10日。

[43][朝]《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關于召開朝鮮勞動黨第七次大會的決定書》,《朝鮮中央通訊》,2016年4月27日。

[44]《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致電金日成主席熱烈祝賀朝鮮人民革命軍成立四十周年》,《人民日報》,1972年4月24日第1版。

[45][朝]《金日成略傳》,平壤:朝鮮平壤外文出版社,2001年。

[46]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韓光黨史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47]金成鎬,張玉紅:《四論“朝鮮人民革命軍”》,《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10輯)》,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09年。

[責任編輯豁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日韩视频免费|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亚洲青涩在线| 亚洲乱码视频| 国产91色在线| 亚洲无码37.|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久久性视频| 欧美另类一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色悠久久久|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青青久视频| 久久免费成人|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91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五月天久久婷婷|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久久永久视频| 国产在线第二页|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美女亚洲一区|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黄| 色婷婷成人| 亚洲婷婷六月| 午夜在线不卡|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青青操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 69精品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欧美区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成年人国产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区一区|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2019国产在线| 青青青草国产|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