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菁
一、民辦高職學生的主要特點
1.心理健康水平整體穩定,但心理壓力指數偏高
大多數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在經濟上比較優越,對就業沒有明顯壓力,對大學生活適應速度較快,適應能力較佳,整體心理狀態呈平穩勢態。但部分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不容易接受外部觀點,尤其是面對批評性意見容易出現較強心理波動和情緒反應。同時,由于高職和本科的差異,高職生在某些方面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在不同學習階段或學習目標面前常有苦惱或膽怯情緒發生。
2.職業規劃較盲目,學習動力不強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有學習目標,對職業也有規劃,但缺乏精準性。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96%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加實踐鍛煉;64%的學生能夠把業余時間用在讀書學習和實踐上,但自主學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松懈的情況也很常見。
民辦高職學生普遍具有自我表現的需求,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取得好成績,以獲得他人、社會的認可。強烈的認同需求使得他們有時出現盲目性,對自己的期望價值過高,就業方向不明確。調查還顯示,民辦高職學生對學習缺乏理性認識,功利性較強,職業規劃的目標較模糊,以致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因為目標不精準導致出現動力不足和效果難以顯現等諸多問題。
二、理性認識學生特點,確立教育管理重點
民辦高職學生因為高考失利,自信心大受挫折,針對民辦高職學生自信心不強的特點,相關人員需要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具體心理引導和思想工作,對根源進行分析,從源頭恢復學生信心。多從細微處入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信任,幫助學生走出失敗的陰影,開始新的人生。
就業指導不能只是理論上的講解,而應該是教育與支持相結合的綜合體系。既要在教育上下功夫,讓學生養成理性的就業觀、擇業觀,使其能夠客觀衡量自我優劣并根據社會需求確立合理的目標,又要發動一切教學資源與企業資源,做好積極有效的職業發展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職業規劃,為其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撐,讓學生看得到、看得清自己未來的方向,能夠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斗志。除此之外,還要以實際就業支持為硬件支撐,及時提供有效的職業信息和就業信息,通過多渠道合作,豐富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
三、民辦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基本思路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及不同的教育層次目標,教育管理一定要精準發力,有的放矢,方能更加高效。針對大一新生,在教育上要積極主動,及時進行引導,此時做好教育管理工作能夠避免后期出現諸多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大學生活,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同時還要注意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為今后的發展提升奠定基礎。
大二學生處于學業中途階段,專業學習具備一定基礎,職業發展也略有涉及。此時在教育管理上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競爭意識。要因材施教,注意不同群體、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制訂有適當差別性的教育方案,考慮社會需求與專業培養的共性與差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把教與學、學與做、興趣與職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育目標與管理成效的雙豐收。
畢業年級要做好實踐技能的綜合教育、資格考試輔導以及就業相關教育與援助工作。建立以職業導向、社會評判為依據的實踐技能教育機制,完善就業指導扶持體系,提供豐富多樣的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培訓與輔導,為學生積累就業資本、提高就業競爭力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此外,還要在就業觀念上做好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和職業發展預期。
參考文獻:
[1]劉祿生,潘建中.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江西教育科研,2005(9).
[2]何曉燕.高校教學管理創新與人才培養[J].肇慶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