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卉
一、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的特點與作用
我國計算機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特點是比其他學科的內容更新快、實踐性強,但是在教學中要有一定的硬件進行支持,而相關的教師也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能;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用是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操作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在畢業后就可以立即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進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二、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面臨的形勢
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學生在入學前對計算機的使用只限于初步的應用,而與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的教學目標相差甚遠,盡管在計算機教學的普及下,我國各地的中小學也已經開始加入計算機課程,但是仍沒有顯著的效果,究其原因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教學方法不當,大多數的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最終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當,對有興趣的課程就學,沒興趣的課就不學,長此以往,不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是教學條件有限,教學設備少,學生人數多,致使學生在上機時無法得到有效的練習。
三、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的改革目標應以培養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為中心,因此,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可以在新的教學模式下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此成為認知的主體。
四、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1.改變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潮流,高職院校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堂上融入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學生要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獲得知識,并且可以運用自身的理論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學習問題,重點的教學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創新精神。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三點:一是利用媒體完善課堂教學,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能夠熟練掌握基礎操作;二是根據不同的專業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還要對學生的興趣、就業前景進行深入的分析,確保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三是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只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才能提高計算機課堂的教學效果。
2.完善改革的操作方式
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中,完善改革的操作方式共有三種:一是實現任務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注意問題的引入方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二是實現情境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計算機課堂上融入一些圖畫、聲音等,進而全面調動學生的五官,以此使學生在視聽中形成強烈的探究欲;三是積極交流或探討,實現協作學習,學生可以在共同探討中加深理論知識的印象,并形成一種創造性學習思維與批判性學習思維,教師可以對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指導,以此增強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隨著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不斷完善,對計算機基礎課堂進行改革已經是必然趨勢。在現階段的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堂中,教師不僅要掌握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方法,還要學習計算機教學的新觀念,進行全面的推廣,進而促進我國的教學事業。
參考文獻:
[1]孫 彬.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26):133- 134.
[2]姚麗敏.翻轉課堂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26).
[3]代志強,羅元雙.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高專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的應用[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3(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