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新
摘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得不到有效提升,致使教學課堂較為乏味,進而降低了教學效果。特別是在數學科目教學中,由于數學相對較難,使得很多學生都缺乏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帶動學生學習無疑非常關鍵,合作學習模式則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對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合作學習;數學;興趣;積極性
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其在應用過程中讓學生采用合作的模式,通常教師讓學生4-6人一組,對所學知識進行合作和討論,以此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深入探討小學數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小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擴大了學生之間的交流,突破了單純的師生交流,使學生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交流、操作、實驗、思考等活動來完成學習任務,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小組合作活動中的互動合作,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會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并自尊,增強他們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使學生習得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雖然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了合作學習模式,希望借此來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更為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但是從實踐情況來看,合作學習在小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具體來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形式大于內容
從目前來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形式大于內容,雖然一些教學活動采用了合作學習模式,但是效果并不好,往往僅僅是為了采用何種學習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并且在應用的過程中,往往僅僅停留在了小組討論的模式上,對于深層次的內容安排,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僅僅是單純地將學生組合在一起,讓其進行探討,缺乏對合作任務的設置,也沒有對合作學習中單個學生的責任進行分工,致使合作學習的效果較差。
(二)學生缺乏合作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識,雖然教師積極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來,鼓勵學生展開合作和交流,但是收效甚微,很多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往往交頭接耳,甚至談論其他的話題,而當需要處理問題時,大家往往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推諉,缺乏合作意識,也沒有團隊意識,溝通和交流的能力較差,而對于小學數學知識來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更加注重結果,對于解題的方法和思路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分享答案,很少有學生互相合作去探討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合作學習模式的效率。
(三)缺乏必要的評價機制
從目前來看,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應用了合作學習模式,但是卻沒有積極建立起相匹配的評價機制,因此也就無法對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給與客觀的評價,對于學生的表現也缺乏系統完善的評判,這使得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無法更加有效地提升應用效率,無法有效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不系統、不科學,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果。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情境,引導合作
學生的興趣問題是教學實踐的關鍵,當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學生便會渴望得到知識,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去探索。因此,這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多設計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題,多提一些學生只能通過合作交流的途徑才能解決的難題,在數學教育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多方位、綜合發展。在教材固有特點的基礎上,有序地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使得學生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和快樂,共享成果,共同成長,領悟合作學習的精神,以他人的快樂為快樂。比如在學習算數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與生活相聯系的情境來設置題目,如,假如媽媽帶你去超市買水果,如果一個蘋果1塊錢,五個香蕉4塊5毛錢,一個火龍果3塊錢,那么媽媽需要花多少錢呢?這樣學生就可以提升學習的興趣,在小組討論中互相分析和研究,探討計算的方法,如果學生間出現了不同的答案,大家便互相分析,最后得出結果。
(二)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
在設計小學數學合作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為合作學習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在設計過程中,合作小組必須清晰地進行設計,同時設置相應的學習目標,幫助成員間進行更好的互助與合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合作學習的合作要點,首先來說,教師要設置相應的疑問難點,通過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和交流中進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合作學習的質量,例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并不能夠有效掌握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奇數,為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設計一組如“1,2,5,7,9......”的例題來讓學生展開分組討論,讓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通過合作學習模式來對問題進行探討,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和自主探討,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一來,無疑可以更為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設置相應的思維發散點,在有效設計小組合作任務的過程中,積極應用一些思維發散性較強的數學內容,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的有效合作交流,讓學生可以得出更加有創造性的答案,比如可以積極應用一些具有多種解決方法或者計算方法的題目,讓學生展開討論,在此過程中,積極提升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并且有效保障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三)構建配套的評價機制
為了更為有效地促進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構建配套的評價機制,評價內容不再僅僅關注學生最后答案的正確與否,還要對學生合作交流的狀況作出評價,對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作出評價,構建更加系統綜合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夠為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結語
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提升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科學地設置合作學習方法和內容,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子南.合作教學——基于合作的教學創新模式[J].河西學院學報,2003(04).
[2]張春莉.數學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若干問題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