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蓮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056-01
理解是閱讀的目的,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就必須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技巧的掌握。語言能力是指擁有一定的詞匯量及相關的基礎知識,而閱讀技巧包括掌握文章主旨,猜測生詞詞義,抓住細節問題進行推理的能力,語言能力的獲得在于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積累;閱讀技巧的獲得則需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訓練,不斷提高。那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呢?
一、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1. 立足課本,開展整體教學
(1)閱讀前,教師先教一些較難的單詞或詞組或有礙課文意思的單詞或詞組。(留一部分生詞讓學生在閱讀中猜測)而后介紹一些跟閱讀內容相關的一些背景知識;然后根據文章標題,插圖或利用簡筆畫等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如在教學八年級英語(下)Go for it,Unit3,Section A,3a的閱讀短文時,教師先教一些詞組。eg land, surprise, souvenior, amazing。然后拿出掛圖,讓學生描述各幅圖畫的內容,叫學生猜測文章可能要描述的事情,教師再給出一些短語,eg walk down…land…got out…followed…went into…called the police-arrived…visited…called the Tv station,讓學生用這些短語結合圖畫內容連成一篇短文。這樣,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大意及詞組的運用有了初步的印象。
(2)閱讀時,以細節閱讀為核心,合理分析課文的性質和結構特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先提出幾個指導性問題,播放錄音,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回答老師設計的問題。學生聽讀后,對文章的內容有了進一步了解。然后要求學生默讀,
解決教師精心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先易后難,先理解后拓展,先淺后深,兼顧差生和優生的原則。通過聽讀而后默讀,解決問題,學生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整體結構已有了大致了解,已經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3)閱讀后,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接下來應就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精練:既英語課堂中的排憂解難的過程,是難化重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后解讀。另一種是讓學生提出預習時或閱讀后不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這一環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做到精講精練,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在解難后教師可讓學生復述課文,做一些語言知識點練習,或圍繞課文內容開展各種形式的筆頭練習,進而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法知識的理解。
2. 精心選材,培養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1)查閱(scanning)查閱的目的是為了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閱讀課文時,要求學生:①閱讀讀物的題目,題目不僅給讀者提供文章的主題,它還激活了他們的知識,引起作者對讀物的預測⑴。②閱讀文章的第一段,因為作者通常是在第一段談到他們的寫作意圖,他們打算從哪幾個方面展開寫作的。③找出每一段的主題句,一般來說,論述性的文章或說明文,每一段或相關的幾段里總有一句話是用來概括全段的主要內容的。找出主題句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一段大致的中心思想。④閱讀最后一段,最后一段通常是作者的結論部分。⑤閱讀具體的數字、日期、人名或地名等,這有利于回答類似what, who, when, why和where等文章的細節問題,提高閱讀速度和準確性。
(2)預測(Prediction)預測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指對未來的發展情況進行的預測。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上文中已出現的語言信息,預測下文將要出現的信息,這是我們了解和掌握的一項快速閱讀技巧。或從標題預測文章的大致內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詞匯,eg, Go for it八年級下unit6. Reading部分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從題目中我們可知這是一篇講述在中國學習歷史的過程并能知道這篇文章一定大量使用了與學習有關的詞匯。學生在預測之后閱讀開篇第一、二段,以驗證或糾正文章的預測。同時抓住主題句、關鍵詞更好地從整體上理解文章。
(3)猜詞(guessing)猜詞的方法很多。①可采用詞綴法,有些合成詞的前綴或后綴分別表示一定的含義。前綴un-dis-im-等表“不”或“非”之意,eg, fair-unfair, like-dislike, polite- impolite等。②可通過同義詞、反義詞獲知詞義,eg she doesnt like the white coat, she likes the black one。③通過上下文推斷法,eg-what do you want to do? 通過上下文可知“astronaunt”的詞義為宇航員。
二、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1. 加強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
常言說:厚積薄發,熟能生巧。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就不可能有大量的語言輸出。課程標準要求初中一年級課外閱讀達到4萬詞以上,二年級達到10萬詞以上,三年級達到15萬詞以上。這就需要拓展課外閱讀,只有大量閱讀,才能嫻熟地掌握閱讀技巧,才能廣泛涉獵,才能開闊學生們的眼界,學到新的知識。
2. 定時定量閱讀,提高閱讀速度
教師在上課前或每星期安排一倆節課,精心選擇有關英語社會文化、科學技術、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風趣幽默的短文,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要求快速、準確。
3. 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對于初學者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然而好的閱讀習慣并非一下子就能養成,只有在正確的指導下,在閱讀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作為教師,一方面要更新觀念,打破舊的閱讀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借鑒他人的經驗,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