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劉浩小學 史曉燕
抓住學生心理,培養實踐操作能力
江蘇省海門市劉浩小學 史曉燕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優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以農村小學數學為例,探究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實踐操作能力。
低年級數學;實踐操作能力;建議和對策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數學內容是枯燥的、嚴肅的,學習數學對于學生是考驗,對于教師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下農村小學教學重視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要求低年級數學教學必須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形成足夠的重視。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顯著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聯系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景,從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操作。
現以蘇教版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為例,鐘表是學生實際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的物件,如何準確認識鐘表是本章的教學重點。根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師直接借助鐘表進行教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學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就可以讓小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親切感,并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注意力。讓學生認識不同鐘表,就可以達到本單元的教學目的。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這個鐘表上顯示的是7時,那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學生:因為短的指針(時針)指向7,稍長一點的指針(分針)和最長的指針(秒針)都指向12,所以就是7點。
教師:2:30,它的時針指向哪里?分針和秒針呢?學生:時針應該指向2,分針指向6,秒針指向12。
教師:你能不能自己在鐘表中撥出3時、6時、2:30和12時?
教師直接以鐘表向學生演示,從學生觀察鐘表刻數到學生觀察教師在鐘表上調整時間的方法,使學生真正認識鐘表。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實踐操作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知識漏洞,而且由學生自己參與實踐操作,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從實踐操作中獲得樂趣,使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大增加。
由此可見,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適當借助教學工具,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熟知的事物,緩解低年級小學生學習的緊張感,讓學生對參與實踐操作產生濃厚的興趣,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環境,讓學生真正融入實踐操作環境中,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從實踐操作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良好習慣,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教學的時候,課前教師讓學生準備了七巧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用七巧板演示了制作各種圖形的過程,如教師用七巧板制作了“兔子”的過程(如右圖),并要求學生按照演示的圖案自己制作出一個“兔子”。

小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大部分學生都快速地拼出了“兔子”,當然也有少部分學生還沒有完成拼七巧板的任務。為此,教師專門點名一些拼出圖案的學生,讓學生解釋拼“兔子”的過程,從而為剩余尚未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提供啟發。
教師:你是怎么拼出“兔子”的?用到了哪些圖形?
學生:拼“兔子”需要用到的七巧板有三角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一共用了五個三角形、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用平行四邊形作為“兔子”的耳朵、正方形作為“兔子”的臉,兩個三角形拼為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兔子”的身體,最后用剩下的三個三角形作為“兔子”的前后腿。
在學生詳細地解釋了拼“兔子”的過程之后,所有學生都完成了學習任務。
由此可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情景,讓學生親身參與動手實踐的操作過程,既可以讓學生獲得動手實踐的經驗,也可以逐步實現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目標。
解決問題能力也是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學基本要求,適當導入生活當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挑戰心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實現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目標。
現以“毫米和分米”教學為例,“分米和毫米”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計量單位,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教師可以適當導入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習題: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角硬幣的厚大約是1( ) 打火機的長大約是8( )
數學書的厚大約是5( ) 課桌的高大約是80( )
指甲寬6( ) 黑板長約3( )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問題,一方面考查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情況,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有的學生在“黑板長約3()”處填上了“分米”,也有學生填的答案為“米”。對于出錯的同學,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從而讓學生對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導入適當的實際生活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讓學生在參與問題解決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農村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必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目標。
[1]王娜.教學實踐能力在教育實習中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以新疆某師范學校數學專業為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92-96.
[2]譚榮.激發和培養學生在特定情景模擬下課例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以和田師范專科學校數學專業為例[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5(5):21-27.
[3]汪亮.放大數學學科特點,提升實踐探究能力——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策略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6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