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市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趙虔麗
寫作教學
對比分析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探究
遼寧省錦州市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趙虔麗
英語寫作是當代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學生英語學習程度的實際反映。中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不是特別理想,教師也為此感到十分著急。本研究針對英語寫作或翻譯中出現的“中式英語”,利用英漢對比分析方法來分析出現詞匯、句法、篇章等方面錯誤的原因,提出了英漢對比法,以期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
中式英語;對比分析;高中寫作
英語寫作是當代學生運用英語與英語學習的實際水平能力的綜合反映。然而,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不理想的:他們的寫作興趣不是很強烈;他們的寫作照搬模板或抄襲完成句子;而且寫作與主題極度不符。另外,學習英語缺乏語言環境,中式英語在作文寫作中相當普遍,這無疑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造成了很大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忙于背誦語法和英語詞匯,但忽視了中文與英文這兩種語言的比較。也就是說,學生不論怎么寫,語法再好,詞匯再強,整個篇章還是中式英語文章。本文就以上現象,對中文與英文這兩種語言進行簡單的介紹及對比分析,建議通過中英對比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有一定的突破。
根據皮亞杰的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中式英語”是客觀存在的。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中式英語成為中國在英語上的特定表達特點。對中式英語的定義,不同的語言學家的觀點略有相似。根據Pinkham(2003),中式英語既不是漢語也不是英語,它是一種混合語言,可以說是具有中國特點的英語。另一方面,中式英語是一門錯誤語言聚合,即說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及文化不符,不符合英語習慣表達的地道的表達(何兆熊 2000)。根據上面的定義,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中式英語是在用于正常交流的口頭或書面交流發生;中式英語的英語表達不被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所接受;中式英語不符合英語標準的規則和習慣,它的英語主要是用中國的習慣、思維去表達相關問題。因此,中式英語可能傳達一個簡單的意義,不管它是口頭的或書面的,都肯能會造成理解和交流的偏差。漢語和英語本身就處于不同的語言類群,如果不加以區分,不從根本上認識英語這門語言,必定會使他們的母語思維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造成干擾,這就會導致大量中式英語的出現。
對比分析是一種對語言結構的異同的系統研究(王宗炎 1983)。嚴格來說,國外對對比分析的相關研究,是從1957年對比語言學書籍《跨文化語言學》的出版開始的。從字面上講,對比分析就是分析英語思維和漢語之間的區別。王宗炎(同上)指出,對比分析就是比較兩種語言或多種語言。Lado(1957)引用 Fries(1947)的話,認為這是外語學習者將經常使用的語言結構、語言表達和思維轉移到外語的一種習慣。
對比分析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K a p l a n(1966)指出,當教師指導篇章結構時,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必須認識到兩種語言之間的異同,并清楚給學生展示兩種語言的差異。在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兩種語言的比較來展示其句法差異。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對比分析應用于課堂,而不是簡單地一對一解釋英文單詞和意義。還有一些學者們比較了兩種語言的特點,并探討提高二語習得的有效途徑,如一些從詞匯、句子、語篇和身體語言的視角。另外,漢語和英語的對比分析揭示了兩種語言的共性和差異。李漢強(2003)在對比分析應用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目前來說,對比分析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大學英語教學。在中學,特別是在中學寫作教學中的對比研究較少涉及。
近年來,隨著多種教學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有所提高,有時候英語的教學目標被認為是以高分為主。寫作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認為是背模板,甚至是考前一練。這也就導致了大部分學生不會“創句子”,在表達上仍然錯誤百出,并且由于受母語的干擾,“中式英語”頻繁出現。筆者根據以上情況,收集整理了高中生日常英語寫作或翻譯中出現的“中式英語”現象,通過英漢對比分析法,來分析出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探究中式英語的層面大概分為如下:
首先,學生們的中式英語涉及詞匯層面的“中式英語”詞匯雖然是語言中的最小語言單位,但卻能夠獨立表達意義。高中生英語作文中詞匯層面主要表現在對英語詞綴與詞形的變化的忽視和英漢詞義不一致現象。
其次,“中式英語”在句法層面上的體現主要是在動詞與名詞的選擇、語態的選擇、連詞的選擇、主語的選擇等方面。漢語中主被動語態的使用不是特別明顯,連接詞上也不會作太多區分。而英語卻不同,被動語態在英語寫作中被提倡,連詞詞組也會有不同的搭配,區分并非易事。
最后,語篇層面的“中式英語”。篇章的表達必須依賴一定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就需要利用句子之間不同的邏輯關系來展現。因此,句子的連貫性和銜接性能體現出語篇質量的好壞。然而,英語和漢語中的語篇銜接手段有一定的差異。如果不考慮這些差異,英語寫作就會受到漢語篇章構思的干擾。
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英漢對比分析來改善中學生在上述幾個方面所出現的狀況。在詞匯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對比分析,使學生以正確的角度理解英語詞匯在詞形和詞義方面的變化。在句法方面,教師要利用對比分析法使學生認識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子結構的差異,如:主謂賓結構、主系表結構、There be 結構;句型方面有定語從句、賓語從句等;詞序、語序上的差異。另外,句法多樣性訓練也很重要,比如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簡單句結構簡單,句子簡練;并列句和復合句結構復雜,信息量大,語法難度高。這三者分別都有自己的優點,要根據文章變換句型,即句法多樣性訓練。在語篇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對比分析法幫助學生認識到漢語屬于旋轉模式而英語屬于直線型模式。因此,要特別注意句子之間的連貫和銜接。另外,注意語篇分析。英語是傾向于采取總分句式的,首句是關鍵,后面是細節。銜接詞的應用訓練也很重要。寫作文要語句連貫、條理清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語篇銜接手段寫出課文的概要,完成每個單元的寫作練習。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注意在運用對比分析中要有針對性,充分地對英語與漢語的各層不同進行分析,并根據母語所具有的正、負遷移而應用不同的策略,將負遷移轉化成正遷移,從而提高學生對英文寫作的意識,增加其對英語寫作的認識,進而提高英語寫作成績和興趣。
總之,整個寫作過程是作者將自己的思想進行分析并且運用準確的語言將其表達給讀者或教師的過程。高中生還處于學習寫作的初期階段,而且高中書面表達有漢語提示是可控制的。所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構思顯得極其重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比分析引導學生,使其對英漢文章有深刻認識,并抓住英語寫作特點,包括詞匯、句子、關聯詞、主題句等方面,才可以使學生在寫作上活寫活用。
何兆熊. 2000.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李漢強. 2003. 英漢對比分析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7).
王宗炎. 1983. 對比分析和語言研究[J]. 語言研究(1).
Fries, C. C. 1947.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Lado, R.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inkham Joan. 2000. The Translator’s guide on Chi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