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黃 莉
例談情境教學的靈魂
——有效性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黃 莉
教育學者認為,“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應深入創設更多的情景,以便給學生提供接觸英語和運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真正得到學以致用。”有效性是情境教學的靈魂,而明確的目的、務實的情景,全面的參與及正面的激勵是達成有效的情境教學的得力措施,它能使學生為之感動,產生共鳴,“激其情,奮其志,啟其疑,引其思”。
目的性;務實性;參與性
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的角色之中,從而更容易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此,為了讓課堂教學精彩、引人入勝,教師冥思苦想創設情境,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師走進了一個誤區,錯誤地理解了情境教學這個概念,當然也使得情境創設效果不佳。
情景創設的目的是要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自己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現實生活中,教師不能把情景的創設當作是課堂進行的外衣。創設情境不是為了讓人看的,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習技巧。
課堂案例1:某一位英語教師在教授 What’s your favourite vegetable? 這個句型時,預先準備了多種蔬菜,放在一個袋子里。課堂剛開始,教師便讓學生猜一猜袋子里有哪些蔬菜,猜對的有獎。學生確實踴躍參加了,但多用中文報出答案,學生的部分注意力也轉移到了獎品上。游戲結束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生詞并領讀,接著通過PPT將這個句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之間練習對話,鞏固單詞。之后,該教師又用同樣的方式教授了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 I like… / I don’t like… 等幾個句型,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練習對話。最后,教師設計了去蔬菜攤買蔬菜的情境,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表演這個句型。但在表演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這個句型,出現了單詞發音不準、漏詞等現象。
在這節課上,上課教師試圖用自帶蔬菜這樣的形式來創造學習的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看似參與度很好,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但最后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問題在于:教師過分追求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對設計該情景教學的目的不明確,句型操練少,銜接沒有層次。
接下來來看一個比較成功的課堂案例:在課堂的Warm-up環節,教師首先讓學生復習一下上節課學過的蔬菜的名稱,然后做了一個小游戲:教師描述了幾種蔬菜的特征,讓學生來猜是什么蔬菜。這個活動充分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Presentation階段,教師借助教學卡片的幫助,給了學生如下句型:I like carrots. I like tomatoes better.I like potatoes best. What vegetable do you like best?What is your favourite vegetable? 由此很順利地引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在接下來的操練環節,教師創設了多種情境,讓學生兩兩一組或四人一組進行操練。在學生對整個句型掌握都較流暢之后,給出了更有挑戰性的任務:教師給每位學生發了一張采訪表,讓學生對自己的同學和教師進行采訪。采訪結束后,選部分同學用英文呈現自己的采訪結果。本節課中,該教師并沒有采用花里胡哨的課件,也沒有一味追求課堂的熱鬧,而是根據教學的目標,設置了簡單的情景,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對于本節課的重點了然于心,所用任務和情境的設置都貼合教學目標,活動與活動之間過渡自然,難易得當,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
情景創設要和諧。和諧也就是得體。創設的情景要接近現實生活,也要與課本知識相吻合,這就是和諧。現在,很多教師為了使課堂氣氛濃厚一點,搜集創設一定的情景,創設的情景很多都與課本聯系甚微甚至毫無聯系。這樣子創設出來情境只是為了留給別人一種生動的感覺,卻沒有去考慮學生接受的程度,更沒有考慮通過創設情境培養了學生哪種能力,純粹是為了包裝自己的課堂而設。創設和諧的教育情景有助于教師推進教育的進程,有助于學生接受所推行的教育,有助于學生將自己學到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情景的創設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又何必去作秀呢?
課堂案例2:教師在教授 Can you…? 這個句型的時候,加入了新的單詞:sing。該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單詞的意思,自己唱了一首英文歌曲,之后問學生:Can you sing? 鼓勵學生站起來唱一首英文歌。之后,該教師又以同樣的方式,教授了dance, draw 等詞語。起初,學生覺得非常有意思,配合度也高,但當第二個、第三個單詞的呈現方式都一模一樣的時候,學生已經感到很乏味和疲憊,教師也很難再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情境的創設應該和學生的生活、學習緊密相連,這樣學生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反觀該教師的教學,雖人為創造了情境,但語境不真實,不能讓學生自然地理解相關的信息和語言材料,也不能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當然也無法對語言學習提供幫助。
鑒于此,所有的情景創設都要針對教材的特點構建,這樣才能使創設的情景有利于學生探索知識、發展能力。有的教材適合用一個游戲情景來展示,有的教材適合用一個故事情景來呈現,也有的教材需要通過用一個簡單的動畫形式來創設情景等等。如果在情景創設中沒有考慮教材的不同表現形態,情景創設就起不到激發學生興趣的功能。與案例2同樣教學內容,另一位教師設置了這樣的情境:把教室的幾個角落設置成活動課報名處,有科技班、舞蹈班、畫畫班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組別,并請擅長該技能的學生擔任教師,對每一個來報名的學生進行詢問:Can you…? 學生用 I can… 說出自己的特長。在這樣的情境設計中,每個學生都自然參與到了溝通和交流中,學生必須用所學的語言來完成學習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濃厚的趣味性,還獲得了成就感,從而容易對英語產生穩定的學習興趣。
課堂案例3:某教師在教完 shopping 這一課后,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去超市購物。教師將班級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個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營業員,其余人都是購物的顧客。小組先分別練習,之后再上臺表演。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當中存在的問題很明顯:每個小組中,只有擔任營業員的同學進行了較多的英語對話操練,其余同學在說完一句話后就無所事事,有些英語能力較弱的孩子甚至直接不說話。
情景創設輻射的廣度要大。教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應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情景創設要適合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通過情景的創設,促使學生的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盡量避免情景創設給部分學生看,而應該讓部分學生來理解并帶動其他學生,讓每個學生都進入到情景中去。
那么,教師如何才能關注班級的每個學生?首先,最重要一點的是,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經驗、能力大小,并有針對性地設計具有不同層次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能夠有展示自己的舞臺,在英語課堂中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
其次,教師在設置情境時,必須做到對情景心中有數,比如,是否能夠完成教學的目標;是否能夠進行有效的評價;過程是否能夠順暢等。同時,情境教學也很考察一個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教師對于自己設置的情境,必須有預先的估測,對于可能產生的問題要有預見性,并且做好兩手準備。在課堂上,如果情境教學的效果不理想,教師要及時調整方案,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有效性是情境教學的靈魂。而明確的目的、務實的情景,全面的參與及正面的激勵是達成有效的情境教學的得力措施,它能使學生為之感動,產生共鳴,“激其情,奮其志,啟其疑,引其思”。
卜曉菊. 2012. 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例談[J].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5):165-166,168.
徐斌. 2007. 設思維之境 享數學之美——例談情境創設中的教學機智[J].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7):9-11.
張美楠. 2012. 以情激趣,以境導學——例談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 中等職業教育(1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