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一夫
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作用
■侯一夫
回顧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過程,與馬克思主義一同產生的學說或理論,以及后來又不斷出現的各種理論、社會思潮,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可以說是極大,其著作很多,其名氣很大,但是其中絕大多數的學說或理論,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煙消云散了。而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影響并不是很大,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影響不大的理論,卻能夠經歷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能夠由只有少數思想家掌握的理論發展成為影響全球、震撼世界的理論,能夠由一個小派別的思想發展成為引領億萬人的行動綱領,能夠成為引導時代前進的旗幟,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指導思想。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還沒有哪一種學說或理論能夠像馬克思主義這樣如此迅速地掌握億萬群眾的心靈,能夠如馬克思主義一樣深刻地改變人類的社會生活。歷史和現實已經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真理。馬克思主義有著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能夠引領時代潮流。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中,馬克思主義是處于核心地位的,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
1840年鴉片戰爭后,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華民族開始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為了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中國人開始努力探索國家的出路。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階級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沒有而且也不可能解決中國的民族獨立問題,最后,在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以失敗告終。地主階級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以自強、求富作為奮斗目標,發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洋務運動,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洋務運動最后還是宣告破產。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維新變法運動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最后也走向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的統治,雖然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是辛亥革命仍未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最后還是走向了失敗。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斗爭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并且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功,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歷史事實雄辯地告訴我們: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中國才能得救;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中國才能發展。選擇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影響下,東歐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然而,在1991年,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了,東歐有一批社會主義國家也隨之相繼“變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時期。于是,有人開始借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來否定馬克思主義。
關于蘇聯解體的原因,國內外的學者們有著不同的看法,其中之一就是把蘇聯的解體主要歸結于對馬克思主義的背棄。從赫魯曉夫集團到戈爾巴喬夫集團,對馬克思主義是逐漸背離,直到最后放棄。對馬克思主義的背棄使得蘇聯最終走向解體。蘇聯解體是由于背棄了馬克思主義而導致的,這從反面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指導思想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之后,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的主導意識形態。我國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并且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一直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政治的多樣化,人們思想的多元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新的社會階層開始在中國出現,而這些階層有些人馬克思主義信仰淡薄,影響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
在當代中國,一些非馬克思主義或反馬克思主義社會思潮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提出了挑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憑借其自身的優勢進行意識形態擴張,妄圖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尤其在蘇東劇變之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時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面臨一定程度上的挑戰。
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于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科學的理論如果不能為廣大群眾所充分理解和認識,就很難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影響人們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所以,必須對馬克思主義有完整而正確的理解。
如果只是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去尋章摘句、引經據典,看到一些只言片語,覺得合適就拿來運用,而不是總體領會、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樣斷章取義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只會導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誤解或歪曲,不能形成對馬克思主義完整、準確的理解。一些人做事都是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但是,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而是教條地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框框來運用,完全不顧具體問題、具體情況,而導致很多錯誤的發生。教條主義,這是首先要清除的一種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教條主義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方法來理解和認識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堅持,也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方法來理解和認識才能鞏固和加強其在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構成的完備而嚴密的理論體系。在這個理論體系中,哲學是基礎,政治經濟學是用哲學理論去分析資本主義,而科學社會主義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的分析而得出的一個理論結論。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哲學的方法,我們無法得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的結論。也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方法來學習,人們才會真正信仰社會主義,真正信仰共產主義。因此,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上,我們在做到普及教育的同時,只有做到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方法來認識和理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我們的指導思想,也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成為真正的主導。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徐朝 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