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 華
讓下一代在豐富的課余生活中增長才干
■臘 華
中共黑龍江省委在1961年就關注下一代教育,安排專人開展對機關子弟的課外生活管理,著手進行思想建設、作風建設。有一次,省委辦公廳行政處處長馬駿問省委家屬院里的孩子們:“你們知道糧食是從哪兒來的嗎?”幾個孩子都伸直脖子高喊:“麻袋里倒出來的!”因為他們是親眼看見一車車糧食袋子被炊事員抬進食堂煮飯、蒸饅頭。這個回答,讓馬駿哭笑不得,但更多的是憂患、焦慮。他征得領導的同意,在省委機關子弟中組織開展校外教育,關心下一代的思想、學習、生活,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當時的省委領導都是從戰爭年代過來的老革命,他們在操心國家大事的同時也不忘關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因為在他們的頭腦里有一種政治責任——革命后代需要健康成長,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黨組織必須要給予下一代特別的“關心”。為此,省委的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頗費了一番心思。
省委機關當年有一千多名在校中小學生家屬,分布在一百多所學校中,住址也很分散。辦公廳行政處把機關子弟教育基地設在孩子比較集中的阿什河街37號院和吉林街22號院。活動沒有任何強迫和約束,完全由孩子們自愿參加,有專門聘請的輔導員帶領孩子們學習、閱讀、座談、娛樂、外出參觀。校外的新天地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參加活動十分積極;有人輔導孩子,家長們也很支持。每周組織一次活動,或是自編自演的歌曲和舞蹈,或是請勞模和老紅軍做報告,或是看電影談感受,或是去大工廠參觀建設成就,或是去郊區拾麥穗、撿黃豆等。寒暑假還組織大家參加社會實踐。
時任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的歐陽欽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感染子女和周邊的干部子女,傳授自強自立、艱苦樸素、平等待人的觀念。他的兒子歐陽湘戰爭年代寄養在延安的老鄉家,在艱苦的環境里長大,后來在轉戰東北的路上風餐露宿,經常跟炊事員住在一起,與普通勞動者有著天然的聯系。他從小穿著樸素,吃苦耐勞。他上中學時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同學們絲毫不知道他的家庭情況。1958年,歐陽湘考取中國科技大學后每年放寒暑假回家時,歐陽欽也常常請下鄉調研的同志帶著歐陽湘去,讓歐陽湘有機會了解農村和農民的實際情況。在春節或節假日,歐陽欽常會帶全家去基層走走轉轉,既不事先通知,也不到機關單位,隨意停車走進老百姓家里,或者到田間地頭與老百姓聊天。子女們很小就隨著父親耳聞目睹群眾的勤勞與辛苦,對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認識。女兒歐陽曉明記得,一次寒假,她隨著機關子弟去農村參加社會主義教育活動,住在老鄉家吃派飯,接觸農村和農民的生活,培養了自己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的作風和集體主義觀念,也造就了勇于吃苦、甘于奉獻的品格。
許多機關子弟都還記得在校外活動中聽過全國勞模蘇廣銘的報告。以蘇廣銘為代表的普通勞動者不僅能流汗能吃苦,也能用智慧、學識搞技術革新、發明創造,也能走在時間前面為國家做大貢獻,給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也影響著他們成長的道路。許多孩子都記得小伙伴兒的母親、抗聯戰士李敏講述與日本侵略者艱苦卓絕的斗爭故事:戰友犧牲、哥哥李云峰執行偵察任務被日本鬼子殺害;與交通員李升爺爺一起爬冰臥雪,尿濕的褲子凍得邦邦硬,手腳僵直;槍林彈雨中,目睹徐主任、裴大姐、小馬倒在血泊里……
少年時代受到的教育,在孩子們心里留下了深深印記,身邊親人的講述更使得他們增添了對革命者的尊重和敬仰。他們記住了紅色江山是父輩們拋頭顱、灑熱血奮斗得來的,記住了美好生活要靠雙手創造,記住了知識就是力量,記住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記住了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有智慧、肯奉獻、愛人民。
“糧食是從哪兒來的”引發的校外教育活動,尤其注重實地參加勞動,每逢暑假都會組織孩子們去香坊農場參加除草。最難忘的一次是馬駿曾帶著近百名機關子弟到位于小興安嶺腳下的慶安縣的柳河農場。孩子們第一次住土炕,被蚊子、跳蚤輪番襲擊,身上到處是包,奇癢無比。大家都曉得自己是來體驗農村生活、是來學習抗聯戰士的艱苦奮斗精神的,所以都咬牙忍著。在徒步爬山數十里找到抗聯戰士窩棚遺址時,每一個孩子心里都會永不磨滅地記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艱苦卓絕的斗爭換來的,都會生成一生的信念——“繼承先輩革命遺志,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50多年后,當年的孩子、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退休干部張利專門撰寫文章《別樣的活動》,文中回憶當年的關心下一代工作留給自己的印痕。作者感慨地說,50多年過去了,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當年的孩子們天各一方。但是這短暫的兒時“別樣的活動”卻深深根植于我們心底。它伴我們走過了跌宕起伏的年代,成長過程遭受的困難與挑戰,我們都能挺住,一如既往堅信父輩們的道路選擇;前進道路面對的壓力與責任,我們不拒磨礪,讓自己在風雨中長大;改革大潮的機遇與風險,我們略知深淺,負面效應的“泥潭”中找不到我們的身影;全面振興的新時代里,我們立場堅定,始終如一保持著理想、信念和追求。欣慰啊!點贊我們這一代!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機關子弟開展課外教育活動,在全國尚屬首例。1962年12月,歐陽欽和全體省委常委專門接見了省委子弟中的優秀學生代表并合影留念,鼓勵孩子們聽黨的話,繼承革命先輩艱苦樸素的傳統,學知識、學本領、長才干,長大后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普通勞動者。1963年12月28日《黑龍江日報》刊發了省委教育干部子弟的報道《占領校外教育陣地培養堅強革命后代》,并發表社論《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1964年《中國青年》第4期也以《把培育革命后代的責任擔當起來》為題做了介紹。關心下一代的優良工作傳統在黑龍江省直機關一直延續著。改革開放后,一些退下來的省領導更是將滿腔余熱獻給了這一工作,小手在大手牽引著成長。2010年,黑龍江省直機關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還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