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紹瓊
巧家縣中醫院婦產科,云南昭通654600
臨床分娩屬于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是許多偏遠山區初次分娩產婦對分娩極易產生畏懼心理,同時對分娩及產前產后保健均缺乏專業知識[1-2]。該文將812例于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實施孕期檢查及分娩的初產婦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對初產婦產前實施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方式開展護理工作,對其臨床分娩及產后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抽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該院實施孕期檢查及分娩的初產婦812例作為研究樣本,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6例。年齡在22~30歲區間,平均為(28.5±1.2)歲,懷孕時間在36~42周區間,平均為(38.6±2.4)周。經常規基礎性檢查可知,全體初產婦均為足月妊娠,胎兒各項生長指標均處于正常值范圍,發育良好,產道可以實現分娩過程,同時全部初產婦均未發現任何妊娠并發癥。兩組初產婦在年齡、懷孕時間、基本情況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初產婦選用以往最常采取的心理干預模式及保健教育開展護理工作,具體內容包含:初產婦入院后,應給予基礎性常規體檢,相關工作人員應增加與初產婦的交流頻率,告知產婦分娩過程中及產后恢復中相關注意事項,同時不定期給予產婦產前保健,次數不超過7次。觀察組初產婦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增添階段性心理干預模式開展護理工作,在此種模式中,相關護理人員需收集初產婦的臨床相關資料,資料中包含初產婦的實際身體情況、生活中的喜好習慣、教育背景及心理情緒情況,針對以上資料給予個性化護理保健。對初產婦實施定期產前檢查,檢查周期需要依據初產婦的懷孕時間做出適當調整,低于28周檢查1次/月,超過28周但不超過36周每半月檢查1次,超過36周檢查1次/周。對初產婦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工作,使初產婦對孕期變化情況有所了解,包含生理變化及心理變化,加深孕婦對分娩方式、分娩后可能引發的并發癥、胎兒成長情況等方面的認知,通過講座或發放宣傳手冊形式,增加初產婦及其家屬對產前保健知識的了解及掌握。對初產婦實施產前相關注意事項的指導工作,通過心理疏導及心理干預降低產婦的緊張、焦慮情緒,使之身心得以放松,有利于分娩工作的開展。
觀察并比較兩組初產婦臨床分娩情況、產后康復結果及產婦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
在該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統計學軟件。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使用[n(%)]來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予以對應護理模式后,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存在兩種情形,其一為陰道試產,其二為胎兒窘迫。觀察組中陰道試產及胎兒窘迫對應病例數分別為375例及31例,陰道試產實現率為92.36%;對照組中陰道試產及胎兒窘迫對應病例數分別為209例及197例,陰道試產實現率為51.48%;由此可知,觀察組陰道試產實現率明顯高出對照組40.88%,陰道順產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予以對應護理模式后,兩組初產婦相較于予以對應護理模式前,由于分娩引起的焦躁及緊張情緒均得以緩解,且緩解效果顯著(P<0.05);對照組產婦中對護理模式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對應病例數分別為162例、169例及75例,滿意度為81.53%,觀察組產婦中對護理模式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對應病例數分別為179例、213例及14例,滿意度為96.55%。觀察組對護理模式的滿意度相較于對照組,提升趨勢顯著(P<0.05)。
采取對應保健教育后,兩組初產婦對分娩及產后康復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的認知相較于之前均有所提升(P<0.05);觀察組初產婦對其掌握度為100.00%,相較于對照組對應數值91.3%,掌握效果顯著(P<0.05)。
兩組初產婦產后均無大出血或其他并發癥產生,觀察組產后在院觀察時間相比于對照組,縮短效果顯著(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于對照組,下降效果顯著(P<0.05)。
許多偏遠鄉鎮的初產婦,在受孕-分娩-產后恢復過程中,由于相關醫學保健知識及心理學知識匱乏,將對分娩產生極大恐懼心理,且常采取不夠科學合理的方式開展產前產后相關檢查、進食及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初產婦順利分娩的困難度,使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極易發生子宮收縮功能紊亂,致使產程延長或引發其他狀況,因此在初產婦分娩前后給予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方式開展護理工作,能夠有效促進初產婦的順利分娩及康復進程[3-4]。在階段性心理干預護理模式中,相關護理人員首先應在初產婦入院之初對其身體狀態實施嚴密監察,并指導其飲食、運動、休息,相關護理人員參與護理工作前應接受專業的階段性心理干預培訓,并與產婦多加溝通讓其了解分娩相關注意事項,對產婦開展產前心理干預,心理干預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應保持熱情和藹的態度,對產婦的緊張心理予以疏導,并向產婦介紹陰道試產相比于剖宮產術開展分娩的優勢所在,增加產婦對分娩流程的了解[5]。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產前實施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方式開展護理工作,護理效果顯著,對陰道試產分娩方式的順利實現、較好分娩結果的實現、產婦對護理模式滿意度的提升及產婦產后恢復進程的加快均有積極作用。
[1]湯錦燕,肖燕蘭,余婉波,等.實施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對初產婦臨床分娩及產后康復效果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9):1099-1101.
[2]夏爾巴努·艾合買提.實施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對初產婦臨床分娩及產后康復效果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8):66-67.
[3]萬常岸.實施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對初產婦臨床分娩及產后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7):301-302.
[4]賀曉紅,陳浪,徐海燕,等.心理干預聯合健康教育對胎死宮內引產初產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4):102-103.
[5]穆艷麗,高雅娜,崔杰,等.心理干預對初產婦自然分娩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3(40):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