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親和力的思考
王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當今社會,網絡憑借著其傳播的高速化和信息的海量化,對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心理發展和道德觀念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高校輔導員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利用網絡的特點,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已經成為當前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
1.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現的時代精神,符合當代大學生發展特點。當前高校的學生構成中,“95后”的大學生是絕對的主體,也是在網絡伴隨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有著不同于其他群體的特點,思維敏捷、思想活躍,好奇心與好勝心強,具有極強的創造力,并樂于接受和探索新鮮事物。網絡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正好契合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結交朋友、展現自我、實現自我。此外,由于網絡社交軟件比現實交往更加便捷自由,大學生可以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限制,可以無拘無束、暢所欲言,體現出平等交往的特點,尤其是可以在匿名的狀態下隨心所欲地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使得網絡交往顯得更為頻繁。網絡的出現也存在著一些負面問題,它吸引著大學生過多的注意力,因此產生過度依賴網絡的現象,不僅會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著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更有甚者會走向歧途。此外,機械化、虛擬化的網絡交往模式會使他們的情感世界變得冷漠,恐懼現實中的交往,從而導致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在此種社會現實下,開展積極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可以通過正面引導和側面梳理,幫助調節和改善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從而促使大學生科學、合理、健康地運用網絡。
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的雙向交流平臺,促使溝通交流更加順暢便利。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雙向互動和隨時溝通的特性。現實中,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往往會受到工作環境和交流地點的限制,受個性差異、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的影響,交流內容有限,教育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此時網絡的優勢顯而易見,它能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提供更好的平臺載體。雙方可以平等、自主、及時地把自己的感受、體驗、想法向對方表達,也能及時地得到回應,這就使得溝通更為快捷有效。現今,高校得新生人數每年都在增加,輔導員的工作量更是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大,而網絡的運用讓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工具和學生進行無障礙的溝通交流,可以讓學生的負面情緒因為有人傾聽、有人理解而得到化解,正能量的因素因為有了鼓勵和肯定而得到不斷放大。這種多方互動形式,既交流了感情、溝通了情況,又進一步傳播了知識、教育了學生,取得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
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動性和多樣性,增強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鮮活具體,運用的事例很多都是身邊人身邊事,或者是大學生感興趣的領域和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多種多樣,集合了文字、圖片、影視、聲音和動畫等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傳播方式,極具傳播便利。這些屬性都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都能充分調動他們交流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增強他們思維的開拓性和延展性,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可以肯定的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多樣性,既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又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具體方向。
1.重視程度普遍不夠。目前,高校對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認識不清、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現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處在探索階段。加之,由于重視不夠,在專業人才引進上的側重性不強,對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培育力度不大,導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教師相對缺乏,這方面的工作開展緩慢,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教育內容相對陳舊。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創新意識,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與發展存在“慢半拍”的現象。傳統意義上的單向式講授模式與學生的學習習慣的改變存在一定的脫節問題。
3.教育手段略顯單一。當前,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是以教師主導的新媒體平臺為主,教育過程存在被動說教的多、有效感染的少,干癟生硬的多、生動鮮活的少,停留在表面的多、深刻啟迪心靈的少,使學生感到乏味、厭煩,甚至產生一定逆反心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
1.弘揚時代精神,強化大學生黨性意識。開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廣大學生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樹立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爭做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過硬的新時期大學生。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要通過弘揚和傳承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對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通過組織網上學習、觀看網絡視頻等形式開展黨史、國史的學習,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特別要積極運用網絡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新發展黨員的教育,進行“背靠背”的考核,對考核優秀的黨員同學進行表彰,對考核不合格的進行批評教育,增強他們的黨性意識和思想政治覺悟。充分發揮黨員同學的先鋒模范和“傳幫帶”作用,在黨員同學和非黨員同學之間結成“一幫一”的對子,以黨員同學的先進性帶動非黨員同學共同進步。
2.堅持嚴格管理,解決大學生思想困惑。針對“95后”新生自控能力較差、自我意識較強等特點,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實行四個結合,即思想政治教育與規章制度建設相結合,嚴格紀律要求與關心解困相結合,普遍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鼓勵先進與鞭策后進相結合。從一入學就開始抓起,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建立班干部網絡例會制度,每周定期召開網絡座談,通過學生干部了解大部分學生的真實想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思想狀態,共同分析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分類,為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事實依據,解決一些高校思想上的實際問題。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建立互助小組,小組成員既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互相促進,又在上課出勤、課后自習、電腦使用、誠信考試等方面加強督促和監督,通過互幫互助達成自我督促、幫助他人的目標。
3.把握重點環節,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開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關心每一名學生,以維護校園穩定為前提,始終將與學生網絡談心談話作為重點,掌握學生關注點,融入學生當中,從而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況,根據網絡上反映的情況,隨時召開談心會。在重大紀念日、節假日等關鍵時間節點,積極開展大學生網絡“守法愛國、文明愛校”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引導他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和理性的方式抒發自身的愛國情感。如近期出現的“薩德風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積極通過“兩微一端”的新媒體渠道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向學生宣講形勢政策,保證學生能理性客觀地表達愛國熱情。輔導員要最大限度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狀況,形成文字記錄和效果進展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針對學生容易出現問題的重點環節,利用寢室長、心理聯絡員、學生干部等網絡責任制,積極采取主動預防措施,掌握學生的動態,及時發現新情況,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系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政治輔導員)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