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博
高校弘揚井岡山精神的路徑研究
馮博
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重要源頭,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上世紀二十年代,以毛澤東、朱德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后,面對敵人的多次“進剿”和“會剿”,面對一些人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和對“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的質疑,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對中國革命擁有光明未來的理想信念,通過艱苦奮斗,為中國的革命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弘揚井岡山精神的新要求: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對高校而言,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時時刻刻用井岡山軍民“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如磐石”的崇高精神鞭策大學生,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艱苦奮斗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也是實現大學生個人理想的根本途徑。中國夢的實現是一個長期艱苦奮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沒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夢想不可能成為現實。實事求是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同樣也是實現革命理想的正確途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中,我們同樣需要培育這種精神。只有實事求是,不斷改革創新,我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成功,達到理想的彼岸。依靠群眾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法寶。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我們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一直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沒有他們的參與和支持,實現中國夢就是一句空話。當代大學生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從廣大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而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弘揚井岡山精神,高校要善于利用好井岡山的紅色文化資源。首先,高校應定期組織學生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舊址群,拜謁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重溫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其次,高校要用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教育大學生。如龍源口戰斗中的紅二十八團三營營長蕭勁和寧岡縣茅坪鄉蘇維埃政府秘書謝甲開等先烈事跡。當年,在龍源口戰斗中,紅二十八團三營營長蕭勁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穿腹部后,沒有像普通士兵那樣停止戰斗,反而靠著革命必勝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腸子塞回腹內,包扎好繼續帶領戰士沖鋒,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寧岡縣茅坪鄉蘇維埃政府秘書謝甲開在一次行動失敗后,不幸落入敵手。敵人對他進行嚴刑逼問,但是謝甲開始終保持著對黨的忠誠,因為他堅信自己的革命理想必然會實現,革命必然會取得成功,為了后代人的幸福,犧牲自己的生命在所不惜。
弘揚井岡山精神,高校應將歷史使命教育與責任擔當教育結合起來。從目前國際大環境來看,對我國采取“西化”“分化”的圖謀并未改變。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之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潮,這使“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又重新出現。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用井岡山精神教育大學生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矢志不渝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弘揚井岡山精神,高校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思想上,要求大學生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習中,要勤于思考、刻苦鉆研,要多讀書、讀好書、精讀書,培養學術精神,做好學術規范訓練,勇于攀登科學高峰;在生活中,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簡單樸素,用好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錢,不浪費糧食,不講究吃穿,不關注奢侈品牌,不做“剁手黨”;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實事求是,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配合老師工作,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人際交往中,要熱情大方,尊敬老師,學會寬容,對同學友善;在未來工作中,要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淡泊名利,不畏艱難,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勇于創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