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長紅
北京兒童醫院,北京100071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兒童也無法幸免,且徹底治愈仍屬于未攻克的問題。但兒童心理發育不成熟,承受痛苦與挫折的能力低下,所以在惡性腫瘤兒童治療期間的心理障礙與心理應激表現突出,而心理社會因素與癌癥病患疾病轉歸關系緊密,所以對惡性腫瘤患兒開展心理護理尤其重要。而該文選取2016年1—12月該院收治的78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心理護理干預要點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從2016年1—12月北京兒童醫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兒中隨機選取78例分作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9例),男患兒40例、女患兒38例,年齡1~12歲,平均(8.1±0.3)歲,其中惡性淋巴瘤51例、肝母細胞瘤8例、腎母細胞瘤7例、橫紋肌肉瘤12例,病情分期II~IV期不等,所用治療方法有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放療、化療等,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僅給予腫瘤常規護理,如化、放療治療護理、手術治療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運動干預等。而對照組患兒除常規護理外,還輔以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建構互信關系。待患兒入院后,我們就主動和患兒聯系,為其留下好印象,為后續護理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同時以患兒感興趣的話題為突破口,與患兒交流溝通,拉近和患兒的距離,得到患兒與家屬的信任和支持,將患兒安排到裝飾溫馨的病房中,且在病房與科室走廊貼上卡通畫報,以此來減輕患兒對陌生環境的恐慌感。此外,注重觀察患兒的性格、思想與心理特征,并做好記錄,對患兒基本情況有初步了解,便于后續心理護理方案的制定。②針對性心理護理。部分年齡較小的患兒,對惡性腫瘤的危害性并不了解,對疾病本身就沒有大的心理負擔,不過醫院陌生環境的恐懼,手術與化療的痛苦以及有創檢查的疼痛,均會讓患兒出現心理創傷,所以治療期間,我們注重用兒童的心理思考問題,考慮其需求,并在醫院內成立“小病友聯歡會”,促患兒們彼此交流治療體會,相互鼓勵,選出治療成功的兒童案例,進行“現身說法”,通過簡單、具體、直接的方式進行力量與信心的傳遞。但對年齡較大的患兒,病情、療效與預后均應暫時對其保密,以消除現實的危險行為,并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穩定家屬情緒,囑其好好照顧患兒。同時,在護理工作中,我們將患兒生氣、憤怒視為一種健康的適應反應,且對患兒憤怒與不滿作出正面反應,盡可能為患兒供給宣泄感情的機會,并通過傾聽的方式弄清患兒生氣與憤怒的原因,對其表示理解與接受,且盡可能滿足患兒需求,促其恢復正常情緒??摁[不安的患兒,在護理時盡力做好安撫,適量的為患兒提供獨處的機會,讓他(她)們能冷靜思考,并用友好、親切、和藹的態度表示體貼與關懷,消除心理恐懼。此外,化療藥物使用后患兒可能會出現脫發、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還不得不面臨所輸入化療藥物為血管造成損傷與多次靜脈穿刺的痛苦等,均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幫助與照顧,使患兒順利度過治療期。③情感護理。向患兒家屬咨詢,了解患兒興趣愛好與夢想,且在病房里通過手機、電腦或電視播放適合兒童觀看的電視節目或動畫片,并以詼諧幽默的語氣和患兒交流動畫片的內容等,營造舒適輕松的氣氛,消除患兒對護理人員的恐慌感。同時,可在病房內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分散患兒注意力,緩解疼痛。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患兒各自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對比,而生活質量情況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估量表評定,總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不具備獨立完成問卷能力的患兒則由家屬填寫。
該次調查結果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生活質量評分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干預半年后的生活質量評分為(82.1±1.6)分,對照組患兒干預半年后的生活質量評分為(60.3±1.4)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98,P<0.05)。
兒童惡性腫瘤大多為非上皮性來源,主要以胚胎性腫瘤與肉瘤為主,多是由殘留胚胎細胞異常增生而致,包括神經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多種[2]。腫瘤結構和胚胎氣管形成基本一致,細胞分化不完全,生長快速,惡性程度高,考慮除遺傳因素外,還和大氣污染、裝修、食品安全等相關,需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3]。兒童惡性腫瘤對化學藥物治療與放射治療均相當敏感,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均可取得較好的預后效果,不過預后也受其它因素影響,如心理狀態等,因而關注患兒身心健康,給予必要心理護理干預促患兒重拾生存信心意義重大。
而該文里對39例惡性腫瘤患兒給予常規腫瘤護理的同時又輔以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發現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的患兒,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惡性腫瘤患兒治療期間,護理人員主動走進患兒內心世界,與其有效溝通、交流,可促其從悲傷里走出來,增強患兒與疾病抗爭的信心,情緒穩定樂觀,這對提高生活質量與促疾病預后均有極大作用,有必要在臨床繼續應用開展。
[1]邱彩鋒,趙繼軍.QLQ-C30的應用及計分方法[J].國外醫理學分冊,2005(8)24:701-703
[2]耿潔林.腫瘤放射治療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對改善其心理焦慮狀態的效果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6):206-208.
[3]王文潔,徐梅琴,惠琳.心理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滿意度和焦慮抑郁狀態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