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妮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湖北黃岡 438200
肺栓塞是指肺動脈血栓栓塞[1],主要是由于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后導致右心負荷增加,引起的肺部血流灌注和換氣功能障礙。肺栓塞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并發癥中屬于最為嚴重的一種[2],如果未得到及時的處理或是處理不當,極易導致患者猝死。為了研究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急救和護理,該文對該院收治的60例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采用隨機抽樣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所有的患者年齡在29.6~69.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8±3.7)歲;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肺栓塞23例,單側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肺栓塞28例,單側右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肺栓塞9例;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胸痛、氣急、心悸、咳血、呼吸音減弱和下肢腫脹等;經過肺CT和胸片檢查,肺邊緣呈楔形陰影15例,片狀模糊影22例,胸腔積液18例和5例右束支傳導阻滯。
1.2.1 急救 患者入院后,選擇患者前側靜脈建立至少兩條靜脈通路,采用套管針進行穿刺,并固定,準備搶救所需的藥物。對患者采取肝素皮下注射,劑量控制在 5 000~7 500 U/12 h,注射 1 次/d,持續注射 7~10 d。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之后,進行華法林鈉片口服治療,第1次的口服劑量控制在15~20 mg之間,之后將至5~10 mg,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凝血指標進行嚴密監測,并針對具體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持續治療半年。
1.2.2 病情觀察 ①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每隔15~30 min進行1次生命體征檢測,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果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有明顯好轉,可以進行體位的變換,可采取半臥位,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避免出現堵塞,給予患者4~6 L/min的高流量吸氧,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整,如果出現水腫,可采取加壓給氧,在濕化瓶中加入20%~3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幫助患者改善通氣功能。②嚴密監測患者的出血癥狀,在抗凝治療過程中,要保持對患者出血癥狀進行監測,如果發現有血尿、神志異常、嚴重頭痛以及血管穿刺處出血過多等情況要立即停止抗凝治療,并且通知主治醫師,進行及時的治療。除此之外還要對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體征進行觀察,一般表現為單側下肢腫脹。
1.2.3 護理 ①保持排便通暢。由于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臥床治療,這時候活動受到限制,腸胃蠕動較慢,再加上患者緊張焦慮情緒、環境改變和飲食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便秘的情況。這時候應及時地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如給予開塞露、番瀉葉等幫助排泄的藥物。與此同時要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進行指導,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蔬菜瓜果的攝入量,多吃有助于消化、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促進腸胃蠕動,同時避免在排便過程中用力過度,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借助人工排便。②低心排和低血壓護理。如果患者的心排出量有所減少,出現低血壓或休克的情況下,護士應該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升壓藥物靜輸,并對其24 h內的出入水量進行記錄,在特殊情況下留置導尿管,尿量≥30 mL/h。如果患者右心功能不全,要注意對液體的出入量進行調整。③心理護理。患者患病后容易出現緊張、恐懼和焦慮的心理,并且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負性心理極有可能加劇。這時候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緩解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在溝通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語氣平和,態度和藹,面帶微笑地回答患者的問題,向患者講解該病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通過向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來鼓舞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地配合治療工作。同時要囑咐患者盡量保持愉悅的心情,以促進疾病的恢復。
經過急救和護理后,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6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患者均在住院治療20~35 d后治愈出院,該次的治療有效率達100%。
盆腔術后、產后、外傷以及長期臥床的患者極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產生[3],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給患者帶來痛苦,病情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殘疾。而且這類疾病的患者在治療護理過程中,非常容易產生出血或者肺栓塞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極易引發急性肺原性心臟病和肺梗死等病癥[4],此類疾病發病急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治療,或者急救措施不當,非常容易導致患者猝死[5]。隨著近些年來醫學技術的進步,臨床診斷水平和治療水平的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臨床救治技術也得到有效的提高,這大大地提高了該并發癥的急救成功率,從而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急救過程中,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十分有必要,不僅能夠增加患者在搶救過程中的舒適度,而且還能提高急救成功率。在急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如果患者出現皮膚發紺、呼吸困難或是暈厥等現象,則預示著患者有可能會出現猝死[6],這是護理人員要積極配合主治醫生的救治工作,以最大程度地挽回患者的生命。在患者住院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并且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幫助患者調節焦慮不安等負性情緒,通過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等來鼓舞患者,讓患者積極地應對治療工作以促進身體康復。該次研究的60例患者經過一系列有效的急救和護理干預后,均在住院治療20~35 d之后痊愈出院,該次的治療有效率達100%。
綜上所述,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患者進行急救,并配合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地提升搶救成功率,并且在住院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調節患者的心態,幫助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最終促進患者機體的康復。
[1]袁偉麗,張紅梅,徐洋,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肺栓塞的早期預防與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8):214.
[2]李文東,李曉強,杜曉龍,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合并髂靜脈狹窄的患者發生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9):761-764.
[3]劉杰,費蕾,周樂紅,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肺栓塞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3,21(3):169-171.
[4]田錦林,王海峰,屈爾青,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引起癥狀性非高危肺栓塞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1):40-43.
[5]羅小云,張福先,張昌明,等.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肺栓塞嚴重程度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8):580-583.
[6]何華斌,陳群,肖喜風.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致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5,17(4):5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