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植昳
云南省交通中心醫院,云南昆明 650041
我國的有毒野生菌約190余種,其中毒性較強的則有30余種,短時間內即可致人死亡。野生菌中毒多發于夏秋時節,且有一家、多家采食后同時中毒的現象,野生菌中毒包括遲發型與速發型兩種,速發型主要在誤食后0.5~5.0 h內即發病,而遲發型則是在誤食超過10 h后方才發病,中毒癥狀因病患進食量和菌種類型不同而存在差異[1]。野生菌中毒后病情危急,因而該院對接診的野生菌患者及時給予洗胃等搶救治療,清除患者胃內殘留毒物,再開展后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搶救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從2001年7月—2012年7月云南省交通中心醫院收治的野生菌中毒患者中隨機選取48例展開研究調查,其中男 25例、女 23例,年齡 16~72歲,平均(60.5±0.9)歲,發病類型:神經精神型 14例,胃腸炎型20例,中毒性肝炎型11例,腎損3例;所有患者從中毒至就診的時間均在1~24 h內,臨床癥狀均在誤食后的1~3 h產生。
①胃腸炎型:臨床癥狀為嘔吐、惡心、腹痛、腹瀉、粘液水樣便且有電解質紊亂現象;②神經精神型:臨床癥狀除胃腸道癥狀,還伴有多汗、頭痛、瞳孔縮小、流涎等,部分病情嚴重的會伴有幻覺、精神失常、抽搐、譫妄癥狀;③中毒性肝炎型:最早表現出胃腸道不適的癥狀,后出現黃疸、肝大、出血傾向與轉氨酶升高;④腎損型:患者出現腎功能減退癥狀,肌酐值增高指標上升。
(1)先徹底清凈病患胃部殘留的有毒物質,為后續治療爭取更多時間,通常情況通過催吐與洗胃的方式達到殘留毒物的清除,催吐時讓病患飲用300 mL溫開水,再用手指壓迫病患舌根,促有毒物質及時排出體外。重復以上步驟,確保毒素徹底排凈。若為病患催吐后效果不佳,則應及時洗胃,洗胃時意識清醒的病患口含10~15 mL溫開水,當胃管插入10~15 cm時囑病患吞下溫開水,操作者順勢插入胃管,所插胃管長度應為55~60 cm。如胃管受食物阻塞而導致插入中斷,則用溫開水沖入后再吸出,多次重復。如效果不佳,則在保持一定吸力的條件下拔出胃管,利用胃管吸口吸附出食物殘渣,后重新插管。處于昏迷狀態的病患極易誤插氣管,而產生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需即刻拔出胃管。若要增加咽喉部弧度,可稍抬高頭部,插管成功后,及時抽出胃內容物,后注入洗胃液,洗胃液溫度以30~35℃為宜,多次進行胃部沖洗,灌洗量控制為200~300 mL/次,灌注時需將洗胃液吸出,保持進出量平衡,以防加重腦、肺水腫。(2)把20片藥用炭與250 mL甘露醇相溶后,使用胃管將其注入至病患體內,或讓病患分次口服,該法對胃腸內毒物的清除也有利,可抑制病患腸道吸收。(3)患者給予快速建立靜脈輸液通路及時補液,同時給予B族維生素、能量合劑、營養細胞、提供必要能量、促進排泄等對癥治療。在建立靜脈輸液通路時,應結合病患不同中毒癥狀合理調控輸液速度,一般情況下為250~300 mL/h。對癥治療要點為:①若患者腎功能受損,可按照每公斤體重3 mg多巴胺與生理鹽水充分稀釋到50 mL,以2 mL/h微量泵持續注入,有效改善微循環,進行腎功能保護。②肝功能受損患者則根據腹脹、黃疸等癥狀,靜脈輸注保肝藥物;③胃腸功能損傷患者根據腹瀉、腹痛、嘔吐情況,做好電解質監測,及時補液、電解質并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指導病患進食少渣、清淡、有營養的食物。④神經精神型患者先給予鎮靜劑治療,如果病患癥狀得到控制,病情穩定,全血膽堿酯酶活力超過正常值的60%,行血尿常規、腎功能、肝功能、心電圖等檢查正常即可出院。
48例病患均給予催吐、洗胃、導泄等毒物清除治療,并建構靜脈輸液通路,及時補液,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均得到保護,病情得以控制,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治療成功率達100%。
我國野生菌數量多,種類豐富,部分野生菌維生素、氨基酸與植物蛋白等營養物質含量高,且味道可口變成人們餐桌上備受歡迎的美食,但也增加了野生菌誤食而中毒的情況[2]。輕則產生消化不良癥狀,而重則在短時間里死亡,所以一旦疑似野生菌中毒,需盡早給予有效治療,降低死亡率。野生菌中毒的關鍵即洗胃,洗胃液主要以清水或生理鹽水為主,便于就地取材,延誤診治時機,洗胃后需應用大量導瀉劑,促小腸毒物排出,徹底清除體內毒物,且首次洗胃后需重復少量洗胃,保證洗胃徹底[3]。同時,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使用阿托品治療,阿托品屬于野生菌中毒治療的傳統藥物,半衰期為2 h,一般用藥1~4 min后起效,8 min內效果達高峰,但阿托品應用時需謹慎,并嚴密監測病患瞳孔、心率與皮膚干濕度,不但要嚴控藥量預防藥物中毒,還需避免因用藥不足而反跳。該文中對48例野生菌中毒患者采用催吐(選用溫開水)、洗胃、導泄、補液等治療,成功治愈后出院,治療成功率達100%。通過該結果總結出,野生菌中毒后需盡快徹底清除胃內殘留毒物,促毒素排泄,給予抗膽堿類藥物輔助治療尤為重要,可使病情得到控制,確保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挽救患者性命。
此外建議,野生菌種類繁多,鑒別困難,部分野生菌就算是經驗豐富的人也未必能輕易鑒別,所以,食用野生菌需謹慎。不可采食未曾見過、未吃過、鑒別不清的野生菌,特別要當心外形可愛、顏色鮮艷的蘑菇,毒性相當大,且一旦發現疑似野生菌中毒,一定要采取就近原則及時就診。
[1]蔣順友.野生菌中毒的臨床特征及治療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a0):163-164.
[2]沈秀蓮,王俊瑛,阮元,等.云南2006-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6,32(4):535-537.
[3]王永鴻,金艷萍.急性重度毒蕈中毒10例救治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