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泰安市中醫醫院藥劑科,山東泰安 271000
在臨床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其治療的方法無非手術治療和藥物保守治療,而藥物治療中則可以歸為中藥和西藥兩大類,在西藥進行使用的過程中,基本均采用標準的制劑,方便臨床使用,但是西藥治療的效果常常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中藥的使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中藥在進行生產制作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能夠對藥材進行良好的鑒定,方可保證其中藥制劑的有效性,但是常規的方法多數通過人體感官等方法完成鑒定,缺乏著一定的科學性,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著中藥制劑的準確使用,因此不斷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進行總結,近年來我國中藥鑒定學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涌出和完善,該次我們逐一進行分析并報道如下。
中藥鑒定的傳統方法多數為性狀方面的鑒定,即通過具有一定經驗的藥師,通過對藥材的形狀、氣味、顏色等進行判斷,之后通過簡單的火試或水試進行鑒定,火試是利用藥材為自然的可燃品對其進行火燒,觀察其是否出現異味或冒煙等現象,但根據藥材的性能不同,其火試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水試則是通過用水將藥品進行浸泡,觀察其是否變黏或產生顏色的異常變化等。
中藥鑒定的傳統方法對于藥師的專業技術和經驗往往會提出較高的要求,中藥鑒定的準確性則和藥師的經驗密切相關,同時水試和火試根據藥物的性能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會不同,很難真正對中藥進行準確的鑒定。因此中藥鑒定傳統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鑒定不準確的現象,對于中藥材的使用和效果也往往會產生一定的制約。
傳統的中藥鑒定具有快速、簡便的優點,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中藥鑒定中逐漸涌現出一系列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這便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提高了中藥鑒定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隨著我國醫學領域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關于中藥鑒定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也不斷涌現,其詳細情況如下。
分子鑒定技術中最為多見的就是DNA分子鑒定技術,其在進行鑒定的過程中,根據DNA分子技術,反應出不同生物個體或基本中的特異性DNA片段,鑒定的準確性往往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較多干擾,而可以相對準確的反映出所檢藥材的實際情況。而關于DNA分子鑒定技術進行詳細劃分,可發現DNA條形碼鑒定技術類屬于DNA分子鑒定技術,詳細情況則是不同的生物種群之間具有公認和獨特的基因標記,而DNA片段如果存在明顯的特征則被命名為特有的條形碼,通過DNA鑒定則可以直接對所檢藥物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DNA分子鑒定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受到了較多學者的關注,因為其本身具有的優勢利于其進行推廣使用,表現通過對不同生物的DNA判斷進行特異性的分析和總結,可以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建立相應的標準化體系后十分利于臨床簡答的操作和鑒定。而隨著近年來相關技術的發展,DNA分子鑒定技術也取得了相應的突破,對于分子雜交等也能夠進行相應的判斷,而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臨床中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
3.2.1 蛋白質標記技術的抗血清鑒別技術 中藥中一般都含有蛋白質和多糖等抗原性物質,抗血清鑒別技術則是利用其含有的物質,制備相應的特異性物質,然后通過實驗室檢驗,充分利用抗體酶免疫實驗或免疫酶聯吸附法等對物質進行檢驗,從而反應其所代表的中藥實際情況,利于臨床進行判斷和使用。
3.2.2 蛋白質飛行時間質譜鑒定技術 蛋白質飛行時間質譜鑒定技術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到熒光標記技術和飛行時間質譜等,根據不同中藥材中含有的蛋白質種類和肽類物質不同,對其進行相應的判斷,其主要適用于不同類別的中藥材。
3.2.3 同工酶鑒別技術 中藥中一般含有不同的同工酶分子結構,不同藥材的活性和免疫原性也存在不同,同工酶鑒別技術則是利用其該項差別,進行電泳檢測或酶活性分析,完成不同中藥材的鑒定。
3.2.4 蛋白質電泳鑒別 蛋白質電泳鑒別和同工酶鑒別技術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即均使用到電泳檢測,不同之處則在于,蛋白質電泳鑒別是利用不同中藥材中攜帶的電荷存在一定差異,以及其蛋白質分子的形狀和大小不同進行電泳分析,從而對不同種類的中藥進行鑒別。
化學鑒定技術在進行鑒定的過程中,主要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物質的化學組成不同,并將其十分具有特異性的化學特征作為某種中藥材鑒定的標準。這樣不但可以對于不同種類的中藥材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還可以明確所檢中藥材的質量是否合格等,由于其化學檢驗在進行鑒定的過程中,操作具有精細化的特點,因此能夠對中藥材的實際情況進行十分精確的反應,鑒定完成后利于臨床進行良好的使用,同時為中藥材使用的效果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是由于中藥材的化學成分往往較為復雜,想要獲得良好的檢驗結果必須通過不同的精確檢驗完成檢驗。其檢驗的詳細方法主要如下。
光譜鑒定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紅外光譜鑒定技術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其被鑒定領域公認為指紋光譜技術,也就是說其在中藥材甚至化合物的檢驗中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不同的中藥材或者中藥材的混合物本身均具有一定的譜峰特征,按照其光譜特征進行檢驗,不但能夠對于中藥的整體信息進行反應,還可以對檢驗物品本身的損傷減到最小,其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反復操作和檢驗,同時檢驗相對成本較低;而不足之處則在于,針對于光譜十分接近的中藥材,往往很難進行十分準確的判斷,因此需要采用其他鑒定方法做處進一步判斷[1]。
色譜鑒定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則是利用中藥的色譜不同,完成相應的檢測。通過對不同的中藥材進行色譜峰的分析和特異性的判斷,從而通過色譜峰的數目和譜峰的高度等進行檢測和判斷。其在使用的過程中,對于不同的中藥材能夠進行高效的色譜分離,按照其分子的數量情況不同,對其微量元素進行反應,具備較好的化學特征[2]。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色譜在進行提取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十分精準的信息進行判斷,因此這就會造成大量用于鑒定的中藥材產生浪費;而目前在色譜鑒定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其相應的進展情況也產生了一定的完善,期待可以為臨床提供更加良好的鑒定標準[3]。不同物種在理論上所具備的化學色譜指紋有顯著差異,但是生物的代謝產物本身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環境、不同的生物部位以及生長發育階段等,并且基于色譜技術具備的有限分離和偵測能力,再加上受樣品處理前的一個影響,致使同一物種的藥材指紋圖譜有時會出現較大的差別。因此,在進行中藥鑒定時,如果采用指紋圖譜則需要大樣本來對物種的共性特征進行總結,且中藥材品種的不同,在鑒定標準方面會存在顯著差異。
3.4.1 HPLC鑒定技術 HPLC的流動相位液體,在高壓輸液系統的幫助下可以在固定相的色譜柱中泵入與之相對應的極性流相泵,之后便可以在檢測器中展開檢測;在梯度洗脫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在一張色譜圖上將藥材中各類成分的分離結果表征出來;色譜柱、流動相和色譜系統的不同都會影響到分離程度,以此所取得色譜指紋會存在顯著差異;檢測器和檢測參數的不同,所產生的指紋圖譜也會存在顯著差異。
HPLC色譜鑒定技術在中藥材的鑒定中往往所表現出來的分離能力非常高效,中藥材種小分子化學成本在數、量方面的特征都可以準確且精細的表征出來,基于溶劑的不同可以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提取分離方法,然而復雜背景的干擾影響一般很難消除,且可以富集各種微量成分進行表征。在不同色譜柱、流動相和檢測系統的幫助下可以類型多樣化的化學特征指紋獲取到,并且利用表征的有效或活性成分,HPLC色譜特征可以建立與中藥材功效之間的聯系。
3.4.2 GC鑒定技術 GC主要是基于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氣體流動相之間的不同分配,來進行分離分析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氣體、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液體中的分析比較適用。利用程序升溫分析法一般所取得的成分信息較為詳細,且對GC指紋圖的鑒定,大部分都依賴于程序升溫法。
由于不同的中藥材具備有自身相對特異的性狀、氣味、顏色等,而其生物性質的特性是亙古不變的特點,因此利于其生物特性完成顯微鑒定,則能夠收獲較好的鑒定效果。但是由于環境、生長條件等可能對于中藥材本身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仍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其目前在發展的過程中衍生的視覺仿生和味覺仿生等,分別是通過不同中藥材反應和表達的化學物質信號最為條件,利用仿生技術對其進行傳感,利用電子傳感陣列的分布對于中藥材做出相應的判斷。而味覺仿生則充分利用到中藥材不同氣味的特性,將電子鼻和中藥材放置于密閉的容器中,通過其散發的氣味,使得化學傳感陣列對其進行捕捉,通過收集到的信號對對相應的物質進行識別[4]。
生物效應鑒定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定量藥理學對其進行分析,獲得較為準確的中藥材特性結果,其能夠對于藥材的活性、藥性甚至毒性等均進行較好的判斷,幫助臨床較好的解決中藥使用的安全性問題[5]。該技術的優點是直接關系到中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關,缺點是實驗方法本身具備很強的專屬性和較差的通用性,關于中藥生物效應鑒定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如模型、參數、值、處理方法等。
3.7.1 DNA條形碼鑒定技術 DNA條形碼是由加拿大分類學家PaulHebert在2003年提出,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利用基因組中一段公認標準且較短的DNA片段當做物種標記而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鑒定方法,通過篩選DNA便可以將DNA通用條形碼確定下來,在生物信息學得幫助下可以對DNA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比較。基于DNA條形碼鑒定快速且準確,現已經成為國內外廣大學者所重點研究的問題。相比較于分子鑒定方法,可以重復使用NA條形碼鑒定結果,且本身具有非常強的通用性,在此基礎上可以將數據庫與鑒定平臺快速的建立起來。現階段,隨著對中藥DNA條形碼鑒定的不斷深入研究,中藥鑒定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
3.7.2 基于PCR的分子鑒定技術 隨機和簡單限定引物的PCR標記技術可以通過隨機引物,如RAPD和AP-PCR等來擴增模板DNA,或者還可以利用AFLP、ISSR、DALP、SRAP、TRAP等來簡單的限定引物。 現階段,其主要用來分析生物遺傳的多樣性關系,研究PCR標記技術研究的前提條件主要是對研究對象的DNA序列信息事先進行充分掌握。
3.7.3 基于分子雜交的DNA分子技術 RFLP是以序列差異需性為依據所產生的特的限制性內切酶酶切位點,致使酶切片段長度出現相應的變化或增減片段的數量,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鑒定。該技術在鑒別北沙參基原植物珊瑚菜的不同居群中首次被應用,現在在柴胡等藥材或其基原植物的鑒定技術當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基于該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DNA,且對于DNA的質量具備很高的要求,為此在實際推廣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影響。要求也較高,因此在推廣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PCRRFLP技術酶切方法保留和雜交技術簡化的條件下逐漸建立起來,并且普遍應用于各種藥材的鑒定,如靈芝和絞股藍等。
色譜-光譜聯用鑒定技術是一種分離性能比較高效的色譜技術,而光譜技術所獲取的化學成分具備豐富的結構信息,二者的有機結合便可以促進系統中藥鑒定技術的形成,該技術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氣相色譜-質譜、質譜-質譜以及高效毛細管電泳-質譜,其中高效液相色譜-質譜的應用最為廣泛,其主要是借助質譜來檢測與解析各種中藥材成分,以此有助于極大促進傳統檢測器選擇性與靈敏度的顯著提高,還可以定性中藥樣本中的未知化學成分,對未知化學成分的化學結構進行初步確定,在對色譜峰所代表的化學成分結構信息時,所取得的鑒定信息會更加的準確且具體,并且對于檢測分離后極易出現變化與損壞的樣品中更加適用。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項鑒定技術也不斷在出現新的發展動向,而新型的鑒定技術為中藥的準確判斷和良好使用均提供了一定依據,使得臨床的用藥準確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保障。但是相關的設備和檢測儀器投入大量使用還需要花費較大的物力和財力,而我們相信隨著醫學領域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中藥的鑒定也可以形成數字化、規范化、系統化的模式,繼而為臨床中藥的使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該文對傳統鑒定中藥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諸如其弊端,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成果的應用,較為系統且詳細的了中藥鑒定的新方法與新技術。
[1]陳科力,黃林芳,劉義梅.中藥鑒定方法學發展歷程[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7):1203-1208.
[2]張愛華,劉雅芳,王萍,等.中藥鑒定[J].中國現代中藥,2014,16(1):77-79.
[3]蘇新堯,薛建平,王彩霞.中藥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優先出版[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22):4150-4157.
[4]樂亮,姜保平,徐江,等.中藥蛋白質組學研究策略優先出版[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22):4096-4102.
[5]代麗萍,陳隨清.論中藥鑒定學的內涵與外延[J].藥學教育,2015,3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