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菊
尋甸縣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云南昆明 655200
手足口病是一種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其傳染途徑主要是通過腸道病毒感染的,多病發于嬰幼兒時期,尤其以5歲以下兒童最易發病[1]。此病在臨床上有著十分典型的突發性特點,常表現為患兒手、足、口腔粘膜等部位出現水皰樣皮疹,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對患兒的神經系統產生危害,并進一步導致肺水腫、心肌炎、腦膜炎等病癥的出現。在一些幼兒較為集中的場所十分容易出現傳染現象,對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避免對患兒造成嚴重健康威脅。該文分析了兒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特點,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現報道如下。
該組研究所選取的患兒均為2017年1月—2017年7月該院所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共50例,所有患兒在臨床上均表現出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癥狀,且出現有皮疹情況,均符合于《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的相關標準,并經專家會診予以確診。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1~4歲患兒36例,5~8歲患兒14例;39例患兒癥狀較輕,17例在門診隔離觀察,25例在家中接受隔離觀察;9例癥狀嚴重患兒,住院接受隔離治療。
對該組研究所選取的50例患兒均依據患兒的病情狀況,分別采取門診隔離觀察、家中隔離觀察以及住院治療,并將各項檢測項目與指導預防措施落實到位,實施綜合化的預防控制措施[2]。
對所有患兒的發病月份及發病年齡予以統計,并展開對比分析。
將各項統計數據錄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當中展開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對比應用χ2進行驗證;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該組研究所選取的50例患兒當中,經調查研究表明,在5~7月份之間發病的患兒達到了33例,占66.00%,其他月份發病的患兒例數為17例,占34.00%。對比不同月份手足口病患兒的發病率情況,5~7月份患兒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在其他月份發病的患兒,且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40,P<0.05)。
在該組研究所選取的50例患兒當中,經調查研究表明,男性兒童共發病34例,占68.00%,女性兒童共發病16例,占32.00%;1~4歲年齡段的兒童發病率達到了36例,占72.00%,其他年齡段發病的患兒例數為14例,占28.00%。對比與不同性別,以及不同年齡段手足口病患兒的發病率情況,1~4歲年齡段患兒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在其他年齡段發病的患兒,且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2.960,P<0.05;χ2=19.360,P<0.05)。
由時間方面來看,手足口病的發病時間在全年均有所出現,但主要集中爆發于5~7月份之間,在該次研究中占到了總發病率的66.00%;在發病年齡方面,主要多為1~4歲的兒童,共出現了36例,占72.00%,且男性兒童明顯多于女性兒童。其中患兒發病后多為癥狀較輕者,重癥患兒數量較少。在該組研究中所選取的50例患兒中39例患兒癥狀較輕,17例在門診隔離觀察,25例在家中接受隔離觀察;只有9例患兒癥狀較為嚴重,接受了入院治療。分析其原因這主要是因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絕大部分的患兒在1周之內便可完全治愈;同時這也與近年來國家對于手足口病的宣傳力度不斷增強,社會公眾對于手足口病的相關常識較為了解,在防護意識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廣大兒童家長基本能夠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人體的倡導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唯一宿主,發病患兒和隱性感染兒童都可能成為傳染源頭,因此此病有著極強的傳染性,潛伏性的隱性患病人口數量較多,且由于此病傳播途徑較為多樣化,擴散速度快,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會導致大規模的流行爆發,且疫情控制難度大現已成為此病表現最為突出的一項流行病學特點[3]。
①成立領導小組。在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該院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專項管理小組,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手足口病的臨床預防及治療措施,并要求醫院有關各科室予以密切配合,確保各項防治措施的及時、有效落實。②完善分診制度[4]。確定出完備的檢查分診制度,在兒科門診設置手足口病患兒就診示意圖,在醫院大廳導醫臺設置手足口病分診處,由門診護士對患兒首先進行體溫測量,檢查皮膚有無出現皮疹情況,針對疑似病例患兒直接安排至手足口病門診接受進一步的診治;針對需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可在門診設置隔離觀察室,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患兒需安排住院治療并在住院部安排隔離病房。③成立專家小組。對于疑似病例患兒,即刻安排3名以上專家進行會診,在得到確診以后即刻對患兒開展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措施。④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重點針對醫院的兒科與皮膚科醫護人員開展手足口病預防知識培訓,確保每一名醫護人員都能夠充分掌握相關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相應的診斷標準、防治措施等專業知識,落實各項治療措施。⑤詳細記錄患兒信息。對于每一名入院就診的患兒均應詳細記錄其就診時的信息情況,并將相關信息內容登記到門診記錄中,以方便后續查閱。⑥嚴格執行消毒措施[5]。在手足口門診布設警示標識,采取嚴格化的隔離管理制度,采用紫外線、碘伏、含氯消毒液等對門診及病房定期進行消毒處理。要求醫護人員注意手部衛生,壓舌板選用一次性材料;指導患兒家長教給兒童正確的洗手消毒方法,提高居家防治效果。⑦開展知識宣傳。可在門診導醫臺放置手足口病防治宣傳手冊;在門診采用標語、拍攝視頻等方式擴大宣傳影響范圍。
[1]熊穎.手足口病病毒抗體噴劑對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J].廣東醫學,2017,38(1):259-260.
[2]隋美麗,馬曉梅,段廣才,等.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實驗室指標的判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5(4):504-508.
[3]林濤.丙種球蛋白及干擾素治療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323-325.
[4]安慶玉,姚偉,吳雋,等.手足口病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3,30(4):576-578.
[5]林建生,彭維林,潘萬貴,等.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病情進展危險因素的分析及患兒血清、腦脊液中 VEGF和VCAM-1的水平測定[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3,34(9):66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