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
大同市同煤集團第二職工醫院大斗溝分院理療科,山西大同 037026
膝關節伸直位僵直在下肢骨折患者中較為多見,屬于一種常見后遺癥。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膝關節部分的損傷需要花費較長的固定時間,患者會出現關節囊、關節內外出現有粘連現象,進而出現膝關節僵直[1]。采取針刀松解結合運動療法方式,可松解膝關節周圍部分組織的粘連,改善髕骨和股四頭肌肌腱運動情況,運動療法可改善髕韌帶彈性,保證其一直處于較為理想的功能狀態,增加患者患肢活動范圍,改善膝關節囊彈性功能,最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該文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36例膝關節伸直位僵直患者進行研究,分析針刀松解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伸直位僵直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36例膝關節伸直位僵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 16 例,年齡 7~75 歲,平均年齡(37.5±5.9)歲。右側發病患者17例,左側發病患者19例,患者骨折后均行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等放室內進行治療。
1.2.1 針刀松解 常規皮膚消毒,麻醉方式選擇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使用針刀松解髕骨兩側中點、髕韌帶中點,垂直刺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角度,將針體傾斜疏通剝離。分解患者膝關節粘連部位,分解的最終效果保證手法可將膝關節屈至正常角度。
1.2.2 運動療法 ①關節松動,取臥位,屈膝,以拇指抵患者患肢髕骨部位,緩慢推動髕骨順各個方向滑動;②牽伸,取俯臥位,將患者膝關節彎曲至受限制點,進行股四頭肌長抗阻收縮,持續5~10 s。之后叮囑患者注意放松肌肉,在活動范圍內內完全膝關節,訓練3~5次/d;③肌力訓練,采取徒手抗阻訓練、拉力器訓練、股四頭肌訓練器等方式訓練患者膝關節部位肌肉。
術后隨訪1~2年,統計患者治療效果。
36例膝關節伸直位僵直患者術后隨訪,25例患者恢復正常,占69.4%,8例患者下蹲受限,正常生活工作不受影響,占22.2%,2例患者工作生活稍受影響,占5.6%,1例患者癥狀未改善,占2.8%。
膝關節屬于人體最大最復雜關節,有髕股關節和脛股關節兩部分組成,其結構較為特殊,非常容易受到損傷。膝關節部分的損傷需要花費較長的固定時間,患者會出現關節囊、關節內外出現有粘連現象,進而出現膝關節僵直,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膝關節損傷患者外傷骨折后長時間石膏固定會出現有膝關節伸直位僵直癥狀。常見的骨折有股骨踝間骨折、髕骨粉碎性骨折等,這些骨折很難實現解剖復位,采取內固定方式其牢靠性很難得到有效保證,需要采取外固定方式實現患側的愈合。在固定期間,患者大腿等部位無法得到有效的活動和鍛煉,最終出現膝關節伸直位僵直。正常情況下,膝關節內存在有一定量的滑液營養關節軟骨,不會出現有關節粘連。患者骨折后會撕裂關節囊出現關節損傷情況,關節囊與骨膜粘連,關節出現創傷性水腫、感染等情況都有可能會出現關節漿液纖維素滲出等情況,出現髕骨后粘連等癥狀。膝關節僵硬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受到股四頭肌與股骨前滑動機構粘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另外因為患者骨折之后肌肉長時間不活動,會出現有股中間肌纖維化以及股四頭肌攣縮等癥狀。
以往針對膝關節伸直位僵直患者的治療,有手術治療方式和手法治療方式兩種,手法治療方式更多的應用在膝關節僵直較輕患者,如果患者粘連部位存在有較多的血管或者存在有反復水腫情況時,不能采取手法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否則會有髕骨骨折等并發癥出現。手術治療以股四頭成形術,比較適合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通過手術的方式,將關節粘連松解,幫助患者恢復,但是手術治療方式患者股四頭肌肌力將會出現非常明顯的下降,可能會出現伸膝無力等現象。
針刀松解結合運動療法的治療方式,其原理與傳統手術松解原理相同,使用針刀將患者患肢粘連部位松解,而并非故股四肌成形術直接切除方式,采取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對患者股四頭肌肌力的保護,降低伸膝無力等癥狀發生的可能[2]。常規皮膚消毒,麻醉方式選擇局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使用針刀松解髕骨兩側中點、髕韌帶中點,垂直刺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角度,將針體傾斜疏通剝離。分解患者膝關節粘連部位,分解的最終效果保證手法可將膝關節屈至正常角度。針刀本身為鈦合金金屬導體,在鍛造過程中,借助先進的鍛造流程和鍛造工藝,在針刀中儲存電子荷能,類似于電解電容,針刀在刺入皮膚的瞬間,會向周邊組織細胞釋放電子,擴張局部小血管,另外,局部組織在針刀的刺激下,能夠加快組織蛋白分解速度,降低局部至痛物含量,起到一定的鎮痛效果[3]。在針刀松解的基礎上采取運動療法,關節松動,以拇指抵患者患肢髕骨部位,緩慢推動髕骨順各個方向滑動,牽伸將患者膝關節彎曲至受限制點,進行股四頭肌長抗阻收縮,叮囑患者注意放松肌肉,在活動范圍內內完全膝關節,肌力訓練,采取徒手抗阻訓練、拉力器訓練、股四頭肌訓練器等方式訓練患者膝關節部位肌肉[4]。將這兩種治療方式結合在一起,可以綜合彼此治療的優點,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該次研究表明,36例膝關節伸直位僵直患者術后隨訪,恢復正常患者占69.4%,下蹲受限、正常生活工作不受影響患者占22.2%,工作生活稍受影響患者占5.6%,癥狀未改善患者占2.8%。
綜上所述,針對膝關節伸直位僵直患者,采取針刀松解結合運動療法的治療方式,操作簡單,創傷小,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唐占英,胡志俊,肖靜,等.針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隨機對照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5,49(1)41-43.
[2]徐建華,王和平,樊龍.雙切口松解治療伸直型膝關節僵直 24 例分析[J].兵團醫學,2014,41(3):23-24.
[3]陳曦,曹向陽.關節鏡下松解術治療伸直型膝關節僵直62例術后康復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4):28-31.
[4]賈俊青,岳建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伸直型僵直膝關節一例[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