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浦學校 雷 蕾
亮出精彩的課堂結尾
——從五節評優課談初中英語結課藝術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浦學校 雷 蕾
通過對五節評優課的結課環節進行分析,并結合日常教學,總結出有效的四種結課方式:歸納總結法、提煉升華法、知識內容理序法和激發感情法;并找出結課應遵循的三大原則:和諧完整性、靈活多樣性以及目標突出性。
結課方式;歸納總結法;提煉升華法;知識內容理序法;激發感情法
筆者最近有幸聽了五節蘇州市英語評優課,發現授課教師都能從各自獨特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展示同課異構風采。有的教師以引人入勝的導入瞬間抓住學生的心,有的教師以新穎有趣的競賽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有的教師則步步深入引領學生全面理解文本等等。但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們的結課環節,雖然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很精彩。下面筆者對這四種不同的結課方式進行分析,以尋求有效的結課方式。
案例描述:這是一次市級英語評優課,教學內容為牛津初中英語8B 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閱讀課。課文以采訪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奧比斯醫生的工作,讓學生學習采訪記錄這一文體,同時能了解慈善組織奧比斯的工作。在對課文進行了全面梳理、理解后,為鞏固或拓展閱讀內容,五位教師設計了各自的結課活動。
案例1
回放:T: I know all of you work hard in this part.Now it’s game time. I will ask one of you to come here and your eyes will be covered. Then you will come back to your seat on your ow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分析:當教師說出游戲規則后,很多學生躍躍欲試。當一位學生上臺后,這位教師用圍巾遮住了他的眼睛,很顯然,他在返回座位時遇到了麻煩,此時教師及時給予幫助,讓他安全返回。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感受:We are lucky ones.通過這一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到盲人的痛苦,并對馬醫生的工作產生認同感。其情感教育的意義是深遠的,也許將來他們中會出現更多的志愿醫生。
案例2
回放:T: I am a host from CCTV. I will have an interview with you. Each group can choose a role(ORBIS doctors, local doctors or patients). I will give you 5 minutes to discuss.
After the discussion, the teacher asked each group questions:
Group 1 (ORBIS doctors):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ORBIS?
Group 2 (local doctors): What can you get from ORBIS doctors?
Group 3 (patients): What are your eye problems?
How long have you been blind?
What do you think of ORBIS doctors?
分析:該教師在設計角色扮演活動時抓住了課文內容的主題,設計人物角色時以課文的人物為依據,使學生談論起來沒有什么障礙,課堂氣氛也非常熱烈;而學生通過該活動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上的升華。
案例3
回放:該教師在這一環節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
Q1: How many of you have ever been a volunteer?
Q2: What kind of volunteer do you want to be?Why?
A volunteer in the Olympic Games
A volunteer in an earthquake
A volunteer to help the old
A volunteer to play with homeless children
分析:該教師在問第一個問題的同時,介紹了西方文化背景下人們做志愿者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使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而該教師設計的第二個問題簡單而不失深度,易操作又深受學生歡迎。可見該教師吃透了教材、動足了腦筋。
用這種方法結課時,教師用幾句簡練的話對一堂課的知識中心采用歸納總結的手段概括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刪繁就簡,把握中心,有利于他們理解、記憶和應用所學知識(魯勤 2010)。
這種方法普遍用于英語語法知識或語言知識講解課的結課中。我國學生學英語總覺得語法和語言知識復雜繁多難記,所以教師就在結課時提煉所講授的語法、語言知識,給學生提供公式化或定理化的要點,便于記憶和運用。
將課文中眾多事例按時間順序、發展規律或邏輯關系加以整理或組織,使其形成有序的整體,便于學生記憶。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 5 Reading介紹Audrey Hepburn生平的文章結課時,可利用時間或數字幫助學生理清頭緒,形成系統,而且學生復述或課后寫人物生平文章時會感到較容易。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智慧的源泉。在結課時,把所學知識化為競賽試題,把學生分成兩人或幾個一組或以個人為單位,對所給題目進行競賽搶答,使學生在熱烈的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從練習中體現知識的遷移。
為了真正發揮結課的功能,求得結課的實效,結課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和諧完整性
既能緊扣教學內容,又與課堂導入語自然巧妙呼應的結課,猶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布局合理、結構完美,達到前后渾然一體的妙境。切記前后不當或狗尾續貂。
(2)靈活多樣性
課堂結尾的設計要講究藝術,力求新穎別致、有的放矢、余味無窮。根據每節課的具體情況,可以用話語來結束,或總結歸納,或首尾呼應,或畫龍點睛,或布置任務,或知識遷移,或設置懸念,或名言警句;亦可以是小活動,或習題練習,或競爭競賽,或小組辯論,或課文續編。切忌千篇一律或畫蛇添足(吳海鷹 2010)。
(3)目標突出性
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設計結課活動,切忌主次不分或主旨不清,不要為追求課堂氣氛的熱鬧而不著邊際地設計結課活動。教師只有潛心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精神實質,挖掘教材的內涵,才能設計出既符合教學目標,又體現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的結課形式。
完美的結束不僅能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性,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達到“劇終情不終”的藝術效果。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出水到渠成、自然貼切、中心突出、言簡意賅、令人回味的結課活動,需要教師不懈的努力,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學以致用。我們教師應講究形式多樣,注重生動活潑,使結課起到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使結課真正成為一門藝術。
虞婷玉. 2011. 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結課藝術[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
朱慶賀. 2013.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結課”藝術[J]. 現代閱讀(教育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