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香,曾海蘭,朱星
(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癲癇患者顱內電極埋置術后的護理方法探析
胡庭香,曾海蘭,朱星
(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探討癲癇患者顱內電極埋置術后的護理方法。方法選取42例行顱內電極埋置術后的癲癇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總結其臨床護理的有效方法和經驗。結果在精心的護理下,本組42例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90%,經對癥處理后均獲得好轉,在預期時間內出院,無死亡患者。結論在癲癇患者顱內電極埋置術后的護理中,做好全方面的基礎護理,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和針對性的特殊護理,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癲癇患者;顱內電極埋置術;護理
癲癇屬于神經系統疾病,該病在我國的患病率較高,約有600萬,而近六分之一的癲癇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1]。如何給予癲癇患者顱內電極埋置術后的有效護理,維持其穩定的生活質量是癲癇患者治療中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了42例顱內電極埋置術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對護理過程和方法進行了全面細致的研究與分析,現將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癲癇患者共4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顱內電極埋置術定位癲癇灶。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12~48歲,平均年齡(23.64±5.91)歲,病程1~29年,平均病程(10.29±3.58)年。本次納入對象中CT和MRI檢查發現為陽性者22例,16例患者為全面性發作,5例患者為復雜性發作,21例患者為部分性發作發展為全面性發作(14例患者為伴其他形式發作),顱內電極埋置時間為3~14 d,平均時間(8.28±1.15)d,腦電監測時間為12~292 h,平均監測時間(130.22±11.51)h。
納入標準:采用非侵襲性檢查手段而無法準確對癲癇灶定位的患者或是無法明確病灶與周圍功能區位置關系的患者;影像學所見病灶與EEG定位不一致的患者;患者監護人或其家屬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患者經濟狀況許可。
1.2 護理方法
1.2.1 基礎護理 做好癲癇患者顱內埋置術后的基礎護理至關重要,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舒適、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保持病房內的空氣清新、溫度與濕度適宜。同時為患者配備專人的屏蔽監測室,加強床檔保護,以免患者病情發作時出現意外,保護其人身安全。在進行顱腦監測時,應保證各電極接觸良好以確保各個儀器的平穩運行和正常工作,相關人員在出入監護室時需穿戴配套的衣帽、口罩的鞋套,使監護室保持干凈。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監測指標,做好記錄,若出現異常立即上報。定時測量患者體溫,每日4次,對其體溫進行合理評估,若出現發熱及時行降溫處理,患者床邊應常備常規的抗癲癇藥物,避免其病情發作。
1.2.2 心理護理 癲癇患者由于病情易反復發作,病程長,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恐慌,心理上的傷害會給患者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其萎靡不振。有的患者或伴有抑郁、焦慮、煩躁等情緒狀況和精神癥狀,有的患者精神異常,對周圍環境十分敏感,有的患者會存在強烈的自卑感,甚至產生自殘等行為[2]。此外,由于顱內埋置術治療費用較高,患者往往會擔心醫療費用,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以真誠的態度與患者溝通,首先需要對影響患者心理狀況的因素進行判斷,包括疾病、工作、生活、家庭等各個方面;其次向患者或家屬了解患者的個體情況,時刻關注其心理變化;最后,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治療的相關事項,以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方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引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心理,幫助其客服心理障礙,給予適當的鼓勵與關懷,多于患者接觸、溝通和交流,使其保持平穩的心理狀態和情緒。
1.2.3 并發癥護理 顱內埋置術植入電極后需要做好并發癥護理,防止發生顱內出血、顱內感染及腦水腫等并發癥而危及患者生命。抗癲癇藥物的服用會影響患者凝血功能,在手術時需要特別注意,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和神經系統癥狀表現,一旦出現異常須暫停手術,糾正異常[3]。術后確保患者顱內電極處于無菌狀態,避免發生顱內感染,維持好室內溫度和濕度,定期地開窗通風和空氣消毒,一旦出現傷口感染跡象及時進行細菌培養,并增加換藥頻率,采用抗生素治療。防治腦水腫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控制好輸液速度與輸液量,使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避免引流管受壓制。動態監測患者血糖、電解質和腎功能情況,避免發生電解質紊亂,做好定期體溫測量,觀察患者體溫變化,一旦出現腦水腫征兆立即聯合運用脫水劑及時控制水腫,避免病情惡化[4]。
1.2.4 癲癇發作時的護理 患者癲癇發作時易捕捉到異常的腦電活動,并有明顯的發作形式,此時是確定癲癇灶的好時期,在此期間需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和各項工作準備。提前準備好吸引器、吸氧裝置等醫療設備和工具,密切觀察患者的先兆癥狀,將開始發作的時間進行確定,做好各項信息的記錄。在患者痙攣期需要密切注意其呼吸狀況、意識狀態和四肢抽搐形態,關注其發作時癥狀的演變過程,痙攣后期也要對患者的四肢活動情況、意識狀態和肌力進行準確的觀察記錄,遵醫囑進行對癥處理。
患者癲癇發作時應拿掉其枕頭,將頭偏向一邊,松開較為束縛的衣領、袖口等,做好防護措施,防止患者發生撞傷、墜床或咬傷[5]。待患者意識清醒后囑其安靜休息,適當地飲水,對于無法進食者給予靜脈注射以補充能量,可進食者給予高熱量和高蛋白食物。密切觀察患者瞳孔、呼吸、心率、和脈搏等各項指標,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注意患者發作后有無出現昏睡、大小便失禁和紫紺等情況。
本組42例患者在顱內埋置術后有5例發生并發癥(其中1例顱內出血、3例腦水腫、1例腦脊液漏),并發癥發生率為11.90%,經對癥處理后均獲得好轉,無顱內感染情況,在預期時間內出院,無死亡患者。
在癲癇患者的治療中,癲癇灶的準確定位直接關系到其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和效果,這也是癲癇疾病治療的核心問題。無創性檢查方法一般很難準確對癲癇灶定位,但顱內電極埋置術通過腦電監測能有效的對致癇灶定位。顱內電極埋置術是以神經外科手術的方法在患者腦深部或腦皮質表面埋置電極,在電極的幫助下引出患者腦電信號,從而進行視頻腦電監測,實現對癲癇灶的定位[6]。對于復雜難以治療的癲癇疾病,采用顱內電極埋置術雖具有一定的侵襲性,但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檢查手段,是目前定位癲癇灶常用的方法。由于顱內電極埋置術具有一定的侵襲性,會給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帶來較大的損傷,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因此給予顱內電極埋置術后癲癇患者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十分重要[7]。
癲癇患者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下,身心各個方面狀況都不佳,需要優質的綜合護理干預,在控制其病情發作、減少并發癥發生的同時確保患者的生活質量[8]。在對癲癇患者實施針對性的連續綜合護理過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基礎護理好、工作,將常規護理做到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護理干預服務的質量,注重病房環境的維護,完善各項細節處的護理,這對預防顱內感染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應將心理護理貫穿于綜合護理的全過程中,貼心的關懷能使患者感受到關愛和呵護,減輕心理上的負擔和壓力,提高生理上的舒適度,使其更好的配合臨床醫療工作。最后,在癲癇發作期和并發癥的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將患者發作時期的各項資料準確記錄,為臨床醫師的診斷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存活質量。
本次研究中,42例患者在綜合性的針對護理中,僅5例發生并發癥經對癥處理后均獲得好轉,無顱內感染情況,在預期時間內出院,無死亡患者。可見在癲癇患者顱內埋置術的護理中,通過不斷總結和積累個性化護理方法與經驗,以提高護理質量,能有效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1]丁曾霞.安全宣教在外傷性癲癇患者護理中的實施[J].現代養生B,2014,28(2):204.
[2]劉永勤.心理干預在兒童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7(7):1678-1679.
[3]肖雯.視頻腦電圖在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 2013,35(23):481.
[4]汪靜秋.對比研究腦梗死后繼發癲癇的不同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5,9(6):5.
[5]謝慧蓉,盧燁芬.一例肝移植術后并發肌陣攣性癲癇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4(5):440-441.
[6]宗珊,楊惠清.視頻腦電監測頑固性癲癇患者癲癇發作的臨床觀察和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6(10):902-903.
[7]張夢.癲癇患者顱內電極植入術后多次腦疝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4):16-17.
[8]巴明,吳海苗.電極置入視頻腦電圖監測對癲癇患者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6(4):322-3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