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王明暉 宋秀婧 楊鐵波 石峰 顧少巖 張堯 劉仁龍 孫俁
[摘要] 目的 探討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用奇偶數字分組法,將2014年9月—2016年5月該科門診收錄的80例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病患分成實驗與對照兩組(n=40)。兩組都接受常規抗生素治療,實驗組同時加用抗生素降階梯療法。觀察兩組病情改善程度,比較病死率與并發癥控制時間等指標。結果 實驗組抗生素使用時間為(20.1±2.6)d、并發癥控制時間為(5.6±1.7)d、住院時間為(24.8±4.5)d,對照組分別為(36.9±3.5)、(8.9±1.4)、(38.0±5.6)d。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療效總有效率92.5%顯著高于對照組72.5%。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病死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實驗組分別為2.5%、2.5%,對照組為12.5%、15.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于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中積極引入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可降低醫療成本,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縮短病情恢復時間。
[關鍵詞] 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并發癥;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a)-0106-02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其血糖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且其免疫力也顯著比健康人低,導致其并發肺炎的概率大幅度升高,嚴重影響肺功能[1]。現階段,抗生素是肺炎患者的一種主要治療方法,可抑制其病情進展。但有研究發現,若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能使用最恰當的抗生素,必定會使其病情加劇,并誘發重癥肺炎。對此,該研究將以80例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收錄于該科門診2014年9月—2016年5月)為例,著重剖析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用抗生素降階梯療法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納入對象都為符合“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臨床診斷標準[2]”的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患者,總共納入80例,納入時間:2014年9月—2016年5月。所有病例都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排除過敏體質者、病歷資料不全者。采用奇偶數字分組法,將80例病例分成實驗與對照兩組,每組40例。實驗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40~79歲,平均(61.4±2.7)歲;病程在2~16年,平均(9.3±1.5)年;雙側肺部病變者,15例;左側肺部病變者,10例;右側肺部病變者,1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41~80歲,平均(61.3±2.9)歲;病程在2~17年,平均(9.4±1.6)年;雙側肺部病變者,16例;左側肺部病變者,11例;右側肺部病變者,13例。兩組病變類型、家庭情況等基線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都予以基礎治療,即:吸氧;化痰;營養支持;若有必要可給予呼吸支持。應用抗生素前,了解患者有無相關過敏史,并留取痰液標本進行藥物過敏和細菌學檢查。對照組采取常規抗生素療法,具體為:苯唑青霉素,1~2 g;頭孢噻肟鈉,2~6 g。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具體為:靜滴廣譜抗生素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0.5 g,于6 h內靜滴完畢[3]。待患者細菌學檢查結果出來后,再視其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抗生素的使用劑量。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用藥后有無皮疹等不良反應出現,記錄抗生素使用時間、感染控制時間,統計病死者例數,同時比較各組的住院時間。
1.4 療效判定標準
該研究療效等級分為4級,分別是:痊愈;顯效;有效;無效。詳細如下:①痊愈,患者各癥狀均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正常。②顯效,患者各癥狀基本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基本恢復正常。③有效,患者各癥狀均有好轉的趨勢;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未達正常標準。④無效,患者各癥狀均未改善;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無變化;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臨床療效總有效: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綜合分析,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的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的治療情況
實驗組抗生素使用時間為(20.1±2.6)d,對照組為(36.9±3.5)d。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并發癥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實驗組均明顯比對照組縮短。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分析兩組的臨床療效
實驗組療效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為72.5%。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分析兩組的病死率
經統計,實驗組病死者有1例,所占百分比為2.5%;對照組病死者有6例,所占百分比為15.0%。實驗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784 7,P<0.01)。
2.4 分析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如表3,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僅1例(2.5%),對照組有5例(12.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兩者之比為:2.5% vs.12.5%。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綜上所述,糖尿病者機體代謝紊亂,細胞與體液免疫都下降,極容易誘發重癥肺炎。此外,基礎性疾病亦或者是其它并發癥都是重癥肺炎的主要誘發因素,比如:腎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現階段,臨床在診治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者時,多采取的是傳統抗生素療法。但有報道顯示,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容易增加病原菌的耐藥性,使患者病情難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病死的概率[5]。對此,我們還需為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者另擇取一種更有效、更安全的用藥方案。抗生素降階梯療法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01年我國第22屆國際化療會議上,其核心理念為:于患者發病初期就對其使用廣譜抗生素,并視患者病情變化,合理調整抗生素用藥方案[6]。現代研究發現,對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者施以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既有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又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7]。此外,也有報道稱,相比較于傳統的抗生素療法,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中更具有應用價值,譬如:①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②能降低藥物毒副作用,減少耐藥菌;③可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者病情恢復;④抑菌效果好,患者血糖控制佳。該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抗生素使用時間、并發癥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比對照組縮短。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5%、病死率2.5%顯著低于對照組12.5%、15.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療效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安全可靠,患者生存質量高,不良反應少,病情恢復更明顯。
[參考文獻]
[1] 李華,劉暢.抗生素降階梯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海南醫學,2016,27(11):1773-1775.
[2] 李漢軍,尹雪彬.抗生素降階梯方案治療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臨床療效分析[J].內科,2015,10(6):853-855
[3] 孫斌,海紅.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9):40-41.
[4] 郭克軍.糖尿病合并重癥肺炎應用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120-121.
[5] 朱志紅,唐基忠.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0):85-86.
[6] 田沁.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重癥肺炎患兒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038-1040.
[7] 馬永梅,陳霞,王彩梅,等.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9):47-49.
(收稿日期: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