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鄭敬容++林珊梅++林佩珊++林丹



【摘要】近年來,以短期支教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蓬勃發展,該活動帶來的影響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本文針對寧德師范學院教育系校地合作共建教育實習基地飛鸞下村小學、霍童文峰小學為例,運用問卷調查、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師范生短期支教的概況、短期支教活動的教學模式、短期支教實效性現狀與存在問題等進行研究,探析師范生短期支教活動的實效性。
【關鍵詞】師范生 短期 支教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20-02
以在校大學生為志愿者、農村中小學生為受助對象的短期支教,逐漸成為一種熱門的支教方式,同時也成為推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服務落后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一個新舉措,更是師范生將所學付諸于實踐的有效途徑。
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短期支教,選擇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作為教育實習基地,一方面可以緩解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師資不足的窘境,給農村學生帶去新教學理念,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可以為高校師范生提供穩定的教育教學實踐機會和場所,幫助師范生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培養教育責任感。
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師范生短期支教,仍然存在著各種弊端,因此師范生短期支教的實效性如何,有待深入研究。
一、調查研究的對象
根據研究的實際內容與需要,本課題小組選擇寧德地區部分
農村小學,如:飛鸞下村小學、霍童文峰小學等教育實習基地作為本次課題的調查研究對象。為獲得多方面的信息,本課題小組設計問卷調查表將對受教學生的家長以及村民進行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
二、調查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通過收集、分析和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以及與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相關論文。并且通過我系多年的暑期支教實踐活動,積累了大量有關資料,因此獲得相關的一手資料。
2.問卷調查法
本課題小組設計了全面的問卷調查表,共發放200份問卷調查,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90%。
3.訪談法
問卷回收后,采取與受教學生家長、教師進行訪談,聽取他們對師范生短期支教情況的整體看法,并對個別案例進行分析。
4.觀察法
在支教期間,進行觀察支教教員授課的情況并作好記錄。
三、結果與分析
1.家長對師范生支教的態度
調查顯示,大部分家長對大學生支教持有比較滿意的態度,同時師范生支教更是得到了家長的認可,這一點從180份有效
問卷中可以看到(表1)。
由表1可知,大部分家長對大學生支教是支持的,并且與非師范生相比,師范生更具優勢,師范生具備相應的教師技能,與之相應的專業知識。因此,師范生比非師范生更具專業性,同時更有責任感,但師范生支教也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表2)。
表2顯示,師范生短期支教存在諸多問題,雖然師范生較非師范生更具專業性,但也存在著教學技能水平低下,以及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應變能力欠缺的問題。根據調查研究,有些內向的支教者因與學生缺乏溝通,授課僅限于課堂,同時組織管理能力欠佳,所以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紀律,影響支教效果。少部分家長認為師范生在支教中的教學態度存在問題,沒有真正認識到支教的真諦。由此可見,支教活動中支教者自身素質和能力還有待提高,同時還需考慮其他外界因素對于支教者教學效果的影響程度。
2.師范生支教的內容與教學方式
支教活動中,支教人員安排了豐富多樣的課程,有文化課、技能課,文體課,為農村學生帶去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資源。在師范生支教的內容和教學方式上,不同的家長持有不同的見解如表3所示。
調查表明,大部分的家長認為師范生支教應該注重德育教學、特長教學和實踐教學;只有23.33%的家長認為課本教學才是支教的重點。可見,大部分的農村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希望支教的內容能多元化,能多開設動手操作的課程,家長認為孩子需要鍛煉提高的是學習的能力,需要培養的是良好的品質、習慣和健康的心態。所以在選擇支教方式時,有多達62.78%的家長選擇了通過游戲和孩子們交流及教授知識的方式。
同時,有部分家長反映,支教組織管理專業性薄弱,缺乏長期的支教體系,同時受教學生年齡跨越大,不同年齡段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因此,不能達到很好的授課效果。除此之外,由表2可知,因為是短期支教,許多家長反映支教時間不充足,無法保證支教的質量,支教活動體現不出應有的價值,根據問卷調查,有61.12%的家長認為短期支教應以半個月最為合適。
3.師范生短期支教的影響
(1)對受教學生的影響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7.78%的家長認為短期支教對受教學生非常有益,對他們以后的理想與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僅4.44%的家長認為短期支教可有可無,對受教學生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8.89%家長認為由于文化,年齡等差異,受教學生可能被大學生的某些行為誤導;還有8.89%的家長認為支教大學生缺乏必要的教學技巧,浪費受教學生的假期時間。
師范生短期支教給受教學生的影響利弊兼有,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支教輔導,在學業成績等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通過支教輔導,對受教學生的學業成績的幫助不大,更多的是對道德品質的影響,師范生短期支教的目的是使受教學生在多方面得到幫助,學業成績是主要目的之一,所以支教者在這方面應該多加整改。但不容忽視的是,通過支教給孩子們帶去了新鮮的知識,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通給他們傳遞了正能量,讓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了更大的積極性。
(2) 對農村教育的影響
從調查結果我們發現(見表5),有59.44%的家長及村民認為師范生短期支教對農村教育帶來很大的影響,為農村提供了優良的教育,帶去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改善農村教育有很大的幫助。與此同時,有34.44%的家長及村民給的觀點是師范生短期支教對農村教育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由于時間短暫,人員更換頻換,只能解決受教方一時的困難,無法解決其根本問題。
(3)對當地的影響
對當地來說,大部分的家長、老師、及當地村民認為短期支教可以促進當地鄉村教育的發展,還有的認為可以引起外界對當地的關注,少部分認為可以改善當地經濟面貌,同時,有少部分的村民覺得會給他們帶來不便。根據訪談,了解到,村民們認為短期支教可以號召社會對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關注,并提高農村地區的知名度,傳承僑鄉博愛互助精神。
四、結論
1.教師個人素質方面
第一,師范生較師范生而言,更具專業性,但也缺乏教學經驗,以及管理能力欠缺,所以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紀律,同時受教學生年齡跨越大,自身已有的知識程度存在差異,接受知識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不能達到很好的授課效果。
第二,存在少部分支教的大學生個人素養欠佳,不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對艱苦的教學環境有所抱怨,還有的不能正確對待支教活動,沒有正確認識支教存在的本質意義,因而不能使支教活動得到理想的效果。
2.教學方面
第一,授課期間,學生們不僅積極參與,并且對授課內容也是非常的滿意。但有些內向的支教者不善于與學生溝通,上課比較拘謹、組織能力較差,導致在課堂上師生互動性不佳。
第二,支教活動安排了豐富多樣的課程,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資源。經過支教輔導,受教學生在實踐能力與道德品質上有顯著的提升,但對學業成績幫助不大。
第三,支教課程應該多進行德育教學、特長教學、實踐教學,通過游戲與孩子進行交流以及教受支教,寓教于樂也是家長們的期望。
3.地方方面
第一,師范生支教給農村小學生帶去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但由于短期支教時間、人員、資源等各方面因素,目前對農村小學教不能達到很好的改善與促進作用。
第二,調研表明,師范生短期支教活動的總體評價是不錯的,受教方對師范生短期支教是支持的,但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支教活動相關人員應該認真思考支教活動如何更好地改善和促進農村小學教育。
參考文獻:
[1]張健.大學生短期支教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4.(7):41-42.
[2]韓建強,王建政.師范生頂崗支教(實習)實效性與管理模式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5.(A1):98-101.
[3]巫蓉,倪明威.大學生短期支教對改善農村教育的效果調查.[J]科技創業月刊,2015.(7):71-75.
[4]李曉露,吳美茹等.大學生短期支教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影響及改進策略探析.[J]教育評論,2014.(10):75-78.
[5]董云影,張慧.淺談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的現存問題與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