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妮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前職校英語學習和教學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了解當前職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對任務驅動學案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任務驅動 教學現狀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73-02
一、中職生英語學習情況調查現狀
1.學習基礎
由調查可看出,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不到100甚至更少,初中一年級的很多基礎知識和語法一竅不通,這無法滿足理解現有教材的需要,直接導致英語課堂如果沒有教師指導和翻譯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內容。每個班只有15%的學生基本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2.學習習慣
50%以上的學生還未養成上課做筆記的習慣,上課的注意力不能持續集中,無法跟著老師的步伐。課前幾乎沒有學生預習,課后布置的作業如果沒有強調要硬件性檢查70%以上的學生不會做。上交的作業每個班都有10%以上的學生會缺交。在其他同學講英語或回答問題時,很多同學不會傾聽。
3.學習態度
從學生上交的作業和上課筆記情況看,65%的學生不是獨立完成作業而是抄襲,字跡潦草。對英語存在排斥和畏難的心理,同時間接說明學生缺乏學好英語的自信心。英語課堂只有20%左右的學生會積極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對老師有回應。
4.學習能力
學生的自覺學習能力較差,70%以上的學生無法完成基本的跟讀任務,簡單的模仿造句任務也無法獨立完成。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會積極思考,導致經常無法回答老師的問題。
5.學習興趣
90%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對將來的工作沒有幫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很少,所以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很低。
6.學習方法
大部分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會主動總結歸納知識,并學以致用。
7.學習風格
由于學生的基礎較差,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大部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偏向于與人合作完成任務。大部分學生喜歡活躍的課堂,希望能多開展活動。
二、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首先把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隱含在單個的任務中,讓學生以分組完成任務的方式領會學習的核心內容。在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發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自己解決問題。中職英語任務驅動教學學案正是針對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情況對過模塊式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樂趣。
三、中職英語任務驅動教學學案設計特點
1.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適當的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循規蹈矩采用較落后的教學模式: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課后作業,統一的測試內容及標準答案。這種種“統一”,使學生整天死記硬背那些枯燥而繁雜的知識點,忽略了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訓練。
而時下很多的中職英語教材都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學專業聯系不大,很多知識沒有針對性,這也導致學生對英語失去學習動力的原因之一。
要改變上述局面,就要求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知識結構的同時,不僅適時、靈活、有效地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更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圍繞重點,大膽更新,調整好每節課的內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適當補充學生感興趣的接近學生生活、喜聞樂見的內容,也可結合教材,增加所學英語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他們所學專業與英語的聯系,通過這個紐帶,增加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2.引進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英語課堂是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才能使英語課堂活起來。因此,教師必須用心鉆研,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我們可以把教材中提供的英語單詞、句型、語法等,或由教師設計,或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設計,編排出一個個適合學生的小對話、小故事、小話劇、小歌謠或順口溜等。這樣既活躍了課堂,使英語課堂充滿生機活力,同時也收到更好的效果,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
3.采用多種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
(1)教師評價
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創設各種生活和職業情境,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參與,體驗、交流,互動,合作等學習方式來完成任務。而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并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情況,并給出評價并提出建設性的指導。同時教師必須明確指出學生的長處及進步,并建設性地指導學生如何改進不足,向學生提供加以改進的機會,在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又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組內互評,觀察員評價三種方式。
學生通過自評,了解自己的長處和進步,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下一次任務中表現更佳,組內之間的互評激勵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肯定別人的成績,能通過比較促進自己學習,觀察員通過觀察各小組成員的表現,學習他們的長處,在觀察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過程,學會分享和合作。在這種評價模式下,學生由過去被動的被評價者變為評價的主體和活動的參與者,他們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作用,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并根據評價的過程所得到的反饋信息認識到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以促進自身的提高。
(3)改變“一考定音”的傳統評價模式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很多職校英語教師還是以期考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英語合格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從而讓很多英語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導致對英語課堂試語表達和期末考試以3:3:4的比例考核,課堂上學生的自評,教師的評價和學生作業,任務完成情況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學生地語言表達,用口語完成課堂任務的情況占30%及期末考試成績占40%。通過筆者近三年的觀察,此種評價方式打破了傳統,增強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達到了預期設定的英語教學目標。
任務驅動學案教學通過指導學生“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玩一玩” “評一評”,在內容上達到“知識夠用,技能實用”、結構上“理實一體化”,突出了在做中學,做中教,做學合一的職業教育特色,使學生獲得英語知識、技能以及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對構建高效課堂,完成英語教學目的有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