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以電子類專業為試點,瞄準高等教育改革前沿,按照“意識滲透、能力提升、強化實戰”三階段培養原則,在“創新工作室”引領下通過雙創基礎課程、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實戰課程等三類課程構建,創新創業講座、創新創業培訓、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等四種行動引領,校園創業園、眾創空間、校內創新創業基地、校外創新創業基地和政府創業園等五大平臺支撐的方法實施高職電子類專業專創融合教育的觀點。
【關鍵詞】工作室 專創融合 電子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37-02
一、前言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職業教育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感召的變革之舉。如何運用實踐型、創新型、多樣型的方式實施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提高創業就業質量,是教育界一項重要工程。近幾年來,從國家到地方也出臺了各類政策,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高于中職教育,又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類型,存在學生入學門檻相對較低,整體素質不是很高等特點[1]。如何在這類學生中培育一批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當前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較為關注的課題。特別是近段時間,在高職學生中開展專創融合的教育改革研究越類越熱,所謂的專創融合教育是指建立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教育。
高職電子類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創新可行性較大,適應崗位較廣的專業群體。在該類專業中實行專創融合的教育改革會產生明顯的成效。本文詳細闡述基于“創新工作室”的高職電子類專業專創融合教育改革方案。
二、總體思路
本文所述方案總體思路以電子類專業為試點,瞄準高等教育改革前沿,按照“意識滲透、能力提升、強化實戰”三階段培養原則,通過在“電子創新工作室”引領下完成“三類課程構建,四種行動引領,五大平臺支撐”的方法實施高職電子類專業的專創融合教育。
三、專創融合教育實施方案
電子創新工作室以實體形式存在,由于電子專業中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和一定創新創業能力的老師組成核心團隊,選拔電子專業中成績優秀,并且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的學生作為成員,共同承擔工作室的正常運作。工作室要區別于原來的教研組,隸屬于電子專業教研組,以“電子專業的精品形象”為建設目標,以“提供電子類創新服務、構建本專業校內外聯系窗口、承擔本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為主要功能。在其引領下重點完成以下任務:
1.構建三類課程
工作室引領下構建以通識教育和創新創業普及為目的的雙創基礎課程;以培養專業領域內創新創業能力為目的,符合高職學生特點和專業特色的專創融合課程;以強化創新創業實戰能力,培育創新創業新苗人才,促進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為目的的創新創業實戰課程等三類課程。
(1)創新創業基礎課程
工作室引領下負責面向全體電子專業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課程開設的目的是普及創新創業知識,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創新創業興趣,調動創新創業熱情,并使其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基本技能,同時發掘具有一定創新創業潛力的人才。
(2)專創融合課程
工作室引領下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和電子專業特色,選取相關專業課程,深化教學內容,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資源,自定課程教學模式,充分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以提升學生專業領域內創新創業能力為目的,開設專創融合課程。
(3)創新創業實戰課程
面向具有濃厚創新創業興趣,具備優勢創新創業條件,儲備扎實創新創業技能,擁有較成熟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實戰課。
采用導師制形式,扶持學生實現專業領域內創新和實體創業。創新工作室要充分發揮橋梁和平臺作用。
1)利用校內外各項資源幫助符合條件的學生在專業范圍內實現創新創業;
2)為創新創業團隊配備導師(含企業兼職導師);
3)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對接,理順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申請制度和流程,幫助學生完成與政府部門的對接;
4)積極促成深度的校企合作,積極引進企業,共建創新創業平臺;
5)幫助學生完成成果轉換和孵化,建立專利申請流程,保護學生知識產權等。
2.四種行動引領
三類課程為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構建了主體教學框架,同時也為“三步走”推進模式各階段任務的完成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主要保障。但是,作為專業教學根深蒂固的高職院校,三類課程的改革和有效運作,創新創業教育氛圍的營造和效果的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拓展需要有一系列行動來支撐和引領[2]。工作室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創新創業講座、創新創業培訓、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孵化這四種行動手段合理的設置在三個階段,讓其服務三課程運作,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1)創新創業講座
創新創業講座的目的是給學生搭建一個與創業專家、企業家、創業成功者、專業領域專家等見面溝通交流的平臺。
這里所闡述的講座主要針對第二階段全專業學生進行,每學期安排四次。工作室要邀請專業領域專家和專業領域創新創業成功者對學生進行關于專業創新創業方向、創新創業經驗和專業前沿技術的講座。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專業范圍內創新創業的現狀、學習創新創業經驗、了解專業發展方向。
(2)創新創業培訓
創新創業培訓有兩類對象。第一類對象為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第三階段學生。這類學生已經進入創新創業實戰階段,已經具備創新創業的基本技能,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更加針對性的補充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更深層次的學習所從事創新創業項目的經驗及項目內的專業知識等,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實戰能力。培訓講師可以是工作室的創業導師,校內其他相關專業領域導師,校企合作項目的企業指導師,以及專門邀請的相關專家。
第二類對象為工作室相關導師及電子專業其他教師。由于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在發展階段,創新創業導師雖然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但絕大部分教師缺乏創新創業經驗,對于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經驗也相對不足[3]。所以在工作室要創造導師培養的機會。
(3)創新創業競賽
以賽促學一直是專業教育發展的動力之一,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同樣也是推動和引領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工作室要積極組織各項目組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4)創新創業項目孵化
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工作室比較關鍵的一項工作是通過對外服務、向學院及政府申請資金等手段積累創新創業教育資金,合理有效的幫助第三階段創業團隊實現創新創業夢想,幫助成熟項目實現項目孵化。
3.五大平臺支撐
校園創業園、眾創空間、校內創新創業基地、校外創新創業基地和政府創業園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第三階段目標實現、創新創業成果落地和轉化重要的支撐平臺。
(1)校園創業園
專業工作室要積極與校園創業園進行合作,爭取具有一定潛力的項目入駐創業園。享受學院對于創新創業的各項扶持政策。
(2)眾創空間
工作室要積極尋求合作空間,與相關企業共建“眾創空間”。以降低創業成本和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為宗旨,通過沙龍、訓練營、培訓等活動促進創業者之間的交流和圈子的建立,通過共同的辦公環境促進創業者之間的互幫互助、相互啟發、資源共享,從而達到協同進步,變“聚合”為“聚變”的目的?!氨妱摽臻g”在校企共同管理和監督下吸收在校所所有學生和團體,讓學生充分感受創業的氛圍。
(3)校內創新創業基地
電子專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實訓中心,通過校企合作和自身改造,增強專業實訓室的創新創業實踐功能。通過承辦大賽,為企業員工培訓服務等手段,提升實訓室的實際應用能力。為電子專業的專創融合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基地。
(4)校外創新創業基地
工作室要積極與專業教育時期建立的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溝通合作。實現校內項目可以在基地孵化及轉換、三階段同學可以在企業完成創新創業實踐等功能。
(5)政府創業園
為接應國家號召,目前許多地方都成立了政府層面的創業園,為返鄉人員及留守人員提供創業場地、政策和相關扶持[4]。工作室要與政府部門溝通合作,爭取校內團隊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和社會企業、園內企業共同合作進園,為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贏得更加廣泛的社會資源。
四、結束語
綜上對“電子創新工作室”引領下高職電子類專業專創融合教育改革方案作了詳細闡述。提出了以電子類專業為試點,瞄準高等教育改革前沿,按照“意識滲透、能力提升、強化實戰”三階段培養原則,通過雙創基礎課程、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實戰課程等三類課程構建,創新創業講座、創新創業培訓、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等四種行動引領,校園創業園、眾創空間、校內創新創業基地、校外創新創業基地和政府創業園等五大平臺支撐的方法實施高職電子類專業的專創融合教育。上述觀點只為本人結合教學經驗淺談的一點看法,筆者水平有限,不到之處請讀者斧正!
參考文獻:
[1]盛亞男.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評估若干問題研究[J].天津大學,2004年.
[2]李柏良,朱丹.論高職院校創新型校園人文環境建設[J].遼寧高職學報,2009年5期.
[3]宗聲.淺談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師資隊伍的探討[J].消費電子,2013年6期.
[4]張琴.農業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子制作,2013年14期.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研究課題《“電子創新工作室”引領下高職電子專業創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16SCG377項目的成果。
作者介紹:楊麗麗:女,1981年10月生,籍貫紹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工程碩士,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