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一鳴
摘 要:近年來我國城鄉經濟呈現飛速發展的態勢,村鎮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升,其中農民、農業、農村對金融業務的需求更是顯得尤為迫切,為解決“三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金融服務需要而出現了一種新型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村鎮銀行自成立以來以其獨特的政策、經濟、管理和區位優勢能夠較好的為農村金融市場提供服務,但由于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貸款少、交易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農村農戶、農業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尤其有限,再上村鎮銀行市場定位偏離、經營管理滯后、風險控制能力差等不足,在農信社、中國農業銀行的夾擊之下,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銀行的發展受到限制,村鎮銀行如何才能做到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迫切。關鍵詞:村鎮銀行 可持續發展 原因 對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2006年12月中國銀監會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后,為了解決我國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一系列 “金融抑制”問題,更好的建設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等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并首次對包括村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準入條件、設立方式等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并確立了一系列試點地區,此后,各類銀行紛紛加入到建設村鎮銀行的行列中,村鎮銀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自此之后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普惠金融的精神,中國銀監會在2014年12月提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對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見。
村鎮銀行作為經銀監會批準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三農”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而設立的新型金融機構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由于當前我國農村及鄉鎮地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貸款少、家庭儲蓄少、資金盈利率低、貸款缺少抵押品、受農業生產周期季節性影響較大等一系列因素而導致的還貸風險高,致使農村農戶、企業向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尤其有限,村鎮銀行的發展因而大大的受到了限制。
在銀行之間關系來看,由于村鎮銀行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銀行有著資產負債規模小、人員對農村金融服務不熟悉、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低等不足,并在農村地區原有的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的雙重擠壓下,留有的市場非常狹窄,且具有特色的核心競爭優勢還未得以培育,并在服務創新、客戶資源、信貸規模、技術支持等方面有所欠缺。
大型商業銀行投資發起村鎮銀行建設的熱情尚未被完全激發,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村鎮銀行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如何才能做到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迫切。研究探討村鎮銀行在建立及發展中還存在的一些新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本文以村鎮銀行為切入點,通過研究村鎮銀行現有的發展現狀與經營情況,參考國內外學者關于建設村鎮銀行的有關成果,系統性的分析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的種種原因,從而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法與對策。
二、村鎮銀行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村鎮銀行定義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或企業工廠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金融機構。
2.村鎮銀行可經營的業務范圍
可辦理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業務,辦理國內結算、票據承兌與貼現;可從事同業拆借、銀行卡業務;可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代理收付款項及保險業務以及經銀監分局或所在城市銀監局批準的其他業務。在村鎮銀行可經營的業務中,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仍是最主要的經營業務。
3.村鎮銀行設立的宗旨和市場定位
實現親農、扶農、幫農、惠農、建“農民銀行”,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尤其對村鎮金融覆蓋面的范圍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為響應國家構建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的政策和切實服務鄉村的理念,村鎮銀行應運而生。作為農村金融的一股新生力量,從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根據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做到立足地方、服務村鎮。
(二)主要特點
1.在市場定位方面,村鎮銀行主要是為當地農民或企業工廠提供金融服務。村鎮銀行的核心要義是為“三農”服務,根據有關要求貸款的發放不能跨縣(市)進行,所以在一個縣(市)里可能僅有一個網點,這樣使得村鎮銀行服務范圍的覆蓋面受到了很大限制,因而在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村鎮銀行缺乏靈活性與競爭力。
2.在規模方面,村鎮銀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小銀行”。根據銀行法等有關規定對于村鎮銀行縣(市)注冊資本最少為300萬,鄉(市)注冊資本最少為100萬人民幣。總的來看,大多數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金額為幾千萬元上下,超過億元注冊資本的村鎮銀行少之又少,跟農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相比,村鎮銀行的規模較小,進而導致了銀行抵御各種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
3.在法人結構方面,村鎮銀行區別于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它雖然規模較小,卻是獨立法人,村鎮銀行的發起人必須是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是一家或者多家共同發起,但至少為一家,村鎮銀行較之一般商業銀行就有信貸措施靈活、決策快等優點。
(三)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文獻研究
我國村鎮銀行起步較晚,對村鎮銀行的研究還不是特別完善,在我國對農村金融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研究和對機構市場定位、發展現狀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等方面。
1.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研究方面,周小川指出農村農業和農村金融發展是一種共生共存的關系,要通過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來促進農業的發展。
2.銀行市場定位方面,經濟學家郭俊認為可以把農村金融三個階段,分別是扶貧階段、共贏階段和競爭階段,并且把農戶也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基本生活不能保證的,第二類是在村鎮擺脫貧困、正在致富道路上的,第三類是已經脫貧致富的,前兩類是村鎮銀行應該積極幫助的對象,他強調農民的真實經濟狀況和銀行發展階段是決定村鎮銀行市場定位的主要因素。
3.在對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方面的研究中,夏春秋等人指出政府、國家的支持是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但是村鎮銀行自身存在了種種的不足,如金融體制不健全、人力資源匱乏、市場競爭力差等因素。
4.在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中,林俊國指出政府可以對村鎮銀行減少不正當的干預、完善銀行的政策制度、針對性的制定不同的規則;而林世軍等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要準確的確定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鼓勵其參與市場競爭,對商業銀行的傳統商業模式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大力刺激村鎮銀行的創新能力。
三、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為了更好的為三農服務,村鎮銀行的出現應運而生。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經組建村鎮銀行1233家,其中獲批開業的達到1152家。各項貸款余額486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234億元。其中為小微企業貸款2405億元,農戶貸款2111億元,兩項貸款占比達到92.9%。從各地銀監局的表述來看,過去十多年里村鎮銀行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結構不斷豐富完善,已成為服務“三農”、支持小微、中小企業的金融生力軍。
村鎮銀行是以“立足農村,服務農村”為宗旨而設立的金融類機構,但是由于當前我國農村及鄉鎮地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貸款少,家庭儲蓄少,交易成本高,資金盈利率低,貸款缺少抵押品,固定資產有限,交通條件差,市場分割,信息不對稱風險大,受農業生產周期季節性影響較大因而導致的還貸風險高和非生產性借貸,收入波動大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農村農戶、個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尤其有限,并且農業還具有受自然災害影響大、資本回報率低、生產周期長等缺點。在銀行之間關系來看,由于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特有的人口密度低、平均貸款少、交易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農村農戶、個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尤其有限,再上村鎮銀行市場定位偏離、經營管理滯后、風險控制能力差等不足,在其他銀行的夾擊之下,導致了村鎮銀行在貸款規模、產品創新、人員服務等方面不能在農村金融機構中占有核心競爭力。另外,大型商業銀行投資發起村鎮銀行的熱情尚未被完全激發,一定程度上也導致銀行發展后續不足,因而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內部和外部因素兩方面來分析考慮。
此外,村鎮銀行作為市場化經營的金融機構,資本金來源、風險控制水平等方面,也與成熟的城市商業銀行存在較大差距,但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目前狀況有所改觀。銀監會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改革農村金融體制、發展農村經濟,更好的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發展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對我國“二元經濟”格局有很大的積極作用,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農村地區形成金融產品齊全、人員服務優良、資金投入多元化的金融體系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四、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內部制約
對村鎮銀行來說,其可持續發展受到的內部因素制約有:
1.村鎮銀行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村鎮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相對薄弱,其信貸支持的主要對象是農業和農民,但他們自古以來形成了“靠天吃飯”的生產格局,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村鎮銀行的放貸資金存在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在經濟生活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其金融生態環境還不夠完善,使銀行的風險度量指標較大,抵抗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
2.村鎮銀行的營業范圍受到限制,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競爭力較低。在原有的農村金融市場上,高端客戶是大中型商業銀行的基礎,中層客戶又被農村合作社、農村信用社等占領,而剩余的低端客戶對金融需求較少。村鎮銀行在這種情況下搶占市場,勢必要使競爭加劇。大型商業銀行在競爭當中具有結算系統完善、公信度高等優勢,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銀行開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中小客戶的身上,配套推出了一些對應農戶需求的支農產品和服務,這使得村鎮銀行更加沒有容身之地。
3.村鎮銀行具有較強專業性知識的人才比較匱乏。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競爭離不開人才的競爭,銀行的管理離不開專業人才,目前,制約村鎮銀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恰恰就是缺乏人才,每年經濟金融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擇業時通常會選擇大中型城市的商業銀行,幾乎沒有意向選擇去到農村發展。因而最后造成了城市金融銀行的人才相對過剩和農村人才的相對缺乏。
(二)外部制約
對村鎮銀行來說,其可持續發展受到的外部因素制約有:
1.農村市場分散個性化,村鎮銀行獲取信息受限。由于市場的多元化,村鎮銀行的信貸業務很難建立在對各類需求者信息的定量判斷上,在掌握農戶和農業中小企業的營業能力、人品道德、家庭情況等反映其償債能力的非公開信息存在難度。與此同時,由于農村住戶分散不易管理、基礎設施不健全使得一些金融產品無法推廣、交通閉塞導致銀行與農民信息不對稱等特點,使得信貸人員對農戶的貸前調查和貸后審查的管理成本較之城市要高的多。因而影響了村鎮銀行的經濟效益,使得其發展受限。
2.農村貸款抵押中介服務不健全,農業保險體系不完善。農業保險體系的完善對村鎮銀行信貸資金的運作大有裨益,但農村地區可用來做擔保物品的資源少之又少。并且,由于村鎮銀行主要的投資對象為農業產業,農業產品比較特殊,受季節、氣候影響較大,貸款風險高。因而,在我國農村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國村鎮銀行的信貸資金受到巨大的威脅。
3.農村客戶金融知識匱乏,銀行金融產品的推廣受到限制。由于農戶受教育程度與城市人員相比普遍較低,絕大多數只有初中學歷,再加上農村金融信息流通不通暢,使得農戶金融知識匱乏,不少農戶只認準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對村鎮銀行的認識有所偏差,認為其是私立的、不可靠的、不安全的,由于農戶存在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得村鎮銀行的業務開展、新產品的推廣有著很大的難度。
五、促進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村鎮銀行的對策
村鎮銀行打破內部因素的制約,自身應該做到的有:
1.加大金融知識與金融產品的普及,讓農戶能更好的理解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可以通過完善官網并及時更新動態,或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交通廣告等公眾平臺向農戶介紹村鎮銀行新推出的金融產品和創新服務項目,引導公眾能夠對村鎮銀行有更加直觀立體的了解,增加農戶對銀行的公信度。
2.提高業務創新能力,創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村鎮銀行要了解當地重點發展農業產業的相關政策,主動加強與當地政府各部門的聯系,分析本地區經濟發展格局和走向,并結合本地農戶具體的金融需求,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的需求去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
3.要增強農戶的信用意識和和合作意識,讓農戶了解到個人信用的重要性。村鎮銀行要結合地方機構共同構建農村信用體系,增強農戶對自身信用記錄的重視,讓農戶意識到市場交易中的經濟活動與個人信用記錄有著密切的聯系。還要增強農戶與銀行的合作意識,開展互助合作,拉緊兩者之間的利益聯結紐帶,共同抵御信貸風險,實現共同富裕。
4.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鼓勵人員學習先進知識。與大型金融機構相比,村鎮銀行的現有形勢不足以挽留高素質的人才,人才是一個企業的血液,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這個企業是沒有活力的,所以,村鎮銀行能夠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條件就是要不斷提高現有人員的素質,吸收外來的高素質人才,銀行要給予從業人員足夠的自身發展空間,鼓勵人員創新,必要的情況下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二)政府機構的對策
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來自外部環境的支持,政府能夠做到的有:
1.政府可以對村鎮銀行給予一定的貨幣政策的支持,對本地村鎮銀行可以實行差別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給予村鎮銀行更低的準備金率使銀行獲得更多的資金流;政府還可以為村鎮銀行提供征信服務等方面的引導。
2.在財政政策方面,針對有些村鎮銀行為了規避風險有時拒絕為農戶貸款的情形,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撥款建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當銀行為一些特殊情形下農戶貸款時所經受的風險進行補償或獎勵;政府可以對新成立的村鎮銀行適當的實行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的政策支持,使得銀行在成立初期可以扎穩腳跟;還可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優化農戶生產生活經濟大環境,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提高農戶對村鎮銀行的信心。
(三)中國人民銀行的對策
中國人民銀行對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做到的有:
1.人民銀行要提升對村鎮銀行的監管力度。對其可以采用差異化監管的方式,對不同類別、不同規模和不同業務范圍實行分層次監管;對監管手段、監管內容、監管技術要進行創新性的運用,幫助村鎮銀行及時發現漏洞、降低日常風險、支付性風險和清償性風險。
2.人民銀行可以適當放開村鎮銀行跨區發展業務的范圍。由于本地金融有效需求不足,銀行吸收存款現狀欠佳,村鎮銀行實施跨區經營的積極性較高,人民銀行對村鎮銀行跨區參股經營進行合理導向。人民銀行與村鎮銀行攜手共建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內控制度,促進村鎮銀行穩健經營,讓村鎮銀行踏實走好每一步。
六、結論
綜合我國關于農村機構的研究和探討以及實踐可知,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雖然目前我國村鎮銀行發展趨勢良好,但由于剛剛起步,經營規模、人員服務等方面還有所欠缺,銀行想要獲得本地區農戶的認可還需要做很多的實踐。在另一層面,村鎮銀行想要獲得發展應從自身理念出發,打破傳統經營模式的桎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風險限制在可控范圍下,勇于對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進行創新。當然,只有村鎮銀行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外部環境的大力支持,協調好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客戶之間,銀行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穩步踏實的走好每一步,讓村鎮銀行能夠切實的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產業服務。
參考文獻:
[1]任涵均.村鎮銀行與縣域經濟發展協同性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4:164+173.[2]劉丹冰,許燕.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問題與法律對策——以西北地區的調查為依據[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93-100.
[3]康微婧.中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32-35.
[4]張宏楊.政策扶持優勢消失預期下的村鎮銀行發展戰略調整[J].時代金融,2015,23:84-88.
[5]魏建宇.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6]周露.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J].市場論壇,2011,03:59-61.
[7]徐夢周.我國村鎮銀行發展模式探索與政策建議[J].科學決策,2010,10:22-2
[8]劉通.中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2011,01:40-44.
[9]汪渙渙.我國村鎮銀行發展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10]蔣麗群.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11]曾明經,袁雯雯.我國村鎮銀行發展模式探索[J].時代金融,2011,27:97-98.
[12]任永成.村鎮銀行發展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12]李鵬.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13]高曉燕,孫曉靚.我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1,06:96-100.
[14]Allen N.Berger,Iftekhar Hasan,Leora F.Klapper.Further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Journ 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2:.
[15]David Wright,Kush Wadhwa. Mainstreaming the e-excluded in Europe: strategies, good practices and some ethical issues[J].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122:.
[16]Samuel L.Myers.Race-Conscious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Healthcare Reform Debate[J].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201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