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宇
摘 要:隨著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應用時間的不斷增加,這種方式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由經濟增長引發的污染問題等。為了有效應對上述問題,應該將我國的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方式轉化成集約型方式。
關鍵詞:金融 經濟增長方式 轉變
一、金融改革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金融改革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經濟體制轉變方面
經濟體制變更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基礎。為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的,需要結合我國當前經濟體制的特點,有效完成經濟體制的改革。
(二)經濟體制及經濟增長方式變化方面
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將金融改革看成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變化及經濟體制變更的關鍵點。金融改革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之間具有較為明顯的相互影響關系。
(三)相關體系構建方面
從本質角度來講,可以將金融改革的目標看成以下幾種:第一,資金借貸體系構建目標。從金融改革的角度來講,該目標的意義在于促進市場機制在資金配置過程中調控作用的發揮。該目標涉及的金融改革對象主要包含銀行、資金等。第二,中央銀行調控體系。該體系對經濟發展的調控具有宏觀性特點。當經濟發展出現方向錯誤等問題時,該體系能夠及時發揮自身的調控優化作用,有效保障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1]。
二、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分析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行分析:
(一)轉變方式方面
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指,將經濟增長方式從傳統的粗放型模式轉化優勢較為明顯的集約型模式。
(二)對銀行影響方面
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對銀行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銀行信貸資金方面。在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下,銀行信貸資金的利用率和利用質量會發生顯著提升。對于信貸資金需求企業而言,銀行信貸資金的這種變化能夠有效滿足他們的資金需求。因此,企業所生產出的商品或提供服務的質量會發生一定提升。
2.銀行發展規模方面。在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下,企業資本的寬松程度發生相應提升,因此,銀行的存款數量也會發生相應增加;除此之外,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的應用使得企業獲得的經濟利潤發生了一定增加,銀行利用存款資金開展信貸業務獲得的利潤參數也會隨之發生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認為,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的的實現擴大了銀行的發展規模。
3.銀行信貸業務開展方面。相對于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而言,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的集中型優勢更加明顯。對于銀行而言,集約型模式會使得銀行的信貸資金逐漸流向市場競爭優勢較為明顯的資金需求企業。與普通企業相比,這類企業的償還能力相對較高,銀行信貸業務面臨的風險系數相對較小。因此,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會從一定程度上提高銀行開展信貸業務的積極性[2]。
(三)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的關鍵問題
在金融促進經濟增長轉變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幾種問題加以重視:
1.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途徑問題。從本質角度來講,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目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第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途徑。就我國的產業結構來看,高新技術在整個產業結構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在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的國際經濟發展趨勢下,我國需要鼓勵創新群體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既有高新技術企業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等方式,提高高新技術占整個產業結構的比重。第二,強化高新技術應用途徑。為了實現金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合理轉變,還應該提高各大傳統企業應用高新技術的力度。
2.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支撐問題。從我國以往的經濟發展變化過程可知,經濟增長與技術息息相關。為了保證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的的實現,需要對技術的創新工作加以重視。從本質角度來講,技術的創新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新設備引入方面。設備是企業商品生產效率與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當企業引入一定數量的新設備之后,其商品生產的技術水平會發生相應提升,進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潤。這種變化的積累會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的的實現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第二,新工藝應用方面。新工藝應用的作用與新設備引入的作用原理基本相同[3]。
3.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關鍵控制問題。從本質角度來講,在經濟增長方式從傳統的粗放型方式向集約型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需要強化控制的關鍵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需要加強對我國整個經濟增長流程的控制,通過所有環節產生經濟效益及發展質量的監控保障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的的實現。第二,擴展投資范圍,提升投資的實效性,進而促進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4]。
三、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優化策略
為了保障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的的實現,需要對以下幾種優化策略的應用加以重視:
(一)銀行發展機制調整策略
銀行發展機制的調整應該將提升與經濟需求之間的契合度參數作為主要目標。銀行發展機制的調整重點為銀行的信貸管理體系。為了提升企業的信貸業務數量,可以通過構建多元化銀行信貸系統的方式,為企業提供種類更加豐富的信貸交易選擇類型[5]。
(二)金融市場擴展策略
融資體系是影響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目的實現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此,應該將銀行信用、互聯網金融等因素充分整合起來,提升我國融資體系的完善水平。
四、結論
從本質角度來講,我國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主要包含技術支撐問題、轉變實現途徑問題等。為了保證轉變目的的實現,可以加強金融市場擴展策略及銀行發展機制調整策略等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愛明,廖祥. 關于經濟增長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思考[J]. 軟科學,2003,01:6-9.
[2]楊邁軍. 關于利用期貨市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 J ] . 上海金融,2011,01:79-84.
[3]曾祥旭. 低生育水平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4]黃曉虹. 關于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增長方式調整轉變的若干思考[J]. 經濟研究參考,2009,71:56-57.
[5]楊國清,王增懷. 對金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思考[J]. 江蘇金融,1996,0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