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平
【摘要】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在進行語文理論教學的過程不僅要教授學生一些理論知識,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除了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閱讀教學在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比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劣對學生后續語文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縱觀我國各個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在教學個過程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在本文,筆者就以閱讀教學為中心,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58-02
現階段,我國局部地區在對小學的教學模式的選擇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中,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雖然對學生掌握知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思維禁錮,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因而對小學語文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當下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性,進而教師忽略了自身的教學主體地位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教師也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越來越明顯,但是在突出學生地位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在課堂教師僅僅是讓學生對語文課文進行簡單的了解就讓學生進入自由學習的環節,一方面,在沒有對課文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礎上就讓學生自由學習,學生的學習就具有盲目性,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得不到實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能進行準確的引導,一些知識學生理解不足,進而不僅無法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實質的提升,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很難完成。之外,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極大的打擊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2.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喪失興趣,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現階段,我國不少地區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小學語文教教學,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教學的教學方法都是千篇一律的,細致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結構還停留在分析文章結構、理解文章的內涵以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環節,長期利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致大大降低,進而學習效率也極度低下,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在長期的利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學習就會出現厭學的心理,出現逃學的現象。綜上所述,就是學習方式、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千篇一律,進而使學生喪失興趣,最終導致其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
3.閱讀教學內容泛化,教師容易對講課內容取舍不當。
對于一篇文章而言,它所涵蓋的內容有很多方面,老師講解的僅僅是冰山一角。由于課堂時間以及課時的限制,教師就要對進行選“角”,透徹的講解這一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徹底的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 教師想盡可能更為全面的進行教學,進而對課文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涉獵,雖然學生對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所了解,但是都是皮毛,其深度不夠、重點也不夠突出,使閱讀教育成為“走秀”,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沒有實際意義。
二、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去將學生學習態度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對于閱讀教育而言,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設立相關的教學情境,并提出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對教材進行閱讀,如此一來,就會避免學生閱讀不認真的狀況的發生,另外,還可以促使學生探究精神的形成。
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僅僅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徹底掌握,因而,教師根據知識點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如此一來,老師的講解,加上視覺和聽覺的渲染,學生的思維就會主動的融入到課堂中去,其思想和作者發生共鳴,在對課文有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而自覺的對知識進行探究,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進行閱讀的學習。
2.合理加工歸納教學重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創設特色教學
雖然講學生在課堂上占據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整個教學環節而言,老師也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較為活潑,注意力無法長時間的集中,在教學過程如果任其發展,就起不到相應的教學作用,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應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之外,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思考,不斷探索,進而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
3.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不能局限學生的思維
由于沒有受到格式化的訓練,因而小學生思維也是天馬行空式的思維。對于這一現象,老師要做的不是對其進行打壓,而是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當學生對閱讀有不同的見解時,應給予其尊重,而不能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個模式里。之外,對于學生的提出一些較為古怪的問題,也要耐心的講解。綜上所述,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閱讀更具有生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俗話講,語文是百科之母,語文閱讀的學習不僅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之外,對于其學科的學習也極為重要,基于這方面的原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應對其加以重視,應突破傳統教學的瓶頸,在工作中不斷的探索,在探索中對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進而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任麗艷.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2011(4):89-89.
[2]劉穎. 新課程語文教學“讀”領風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2(11):72-73.
[3]葉文彥. 書聲瑯瑯,溫潤課堂——淺談小學語文中朗讀教學的應用[J]. 教育, 2016(6):00215-00215.
[4]李焱.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 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6, 200(5):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