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2-000-01
摘 要 國網諸城市供電公司為更好的發揮青年員工干事創業的能動性,創新實踐“青春符號”達人養成計劃,為青年員工打造根植一線,創新創效、實訓實踐、傳承傳播、成長成才的卓越爭先創爭平臺。創新青年培育模式,打造“學習—掌握—創新—傳授”閉環學習分享模式的“樂享樂學達人堂”。在微信平臺、LED大屏幕晾曬“達人堂”養成效果,形成“曬絕活、比效果、找差距”的比學趕超氛圍,搭建“我形我秀”達人秀展示平臺。建立達人養成長效機制,形成技術骨干“人才庫”,結合專業項目比賽成績,評選公司年度“金牌達人”;組織開展“達人養成”成果展評會,以微視頻、PPT的形式展示“天生我才”達人榜,帶動公司青年技能水平整體提升。
關鍵詞 服務青年員工 培育 創新
青年員工作為國網諸城市供電公司發展的前沿生力軍,在圍繞公司中心工作錘煉自身業務能力的同時,普遍缺乏一個集約化、多面化,打破業務培訓單一化的助推服務平臺。為更好的發揮青年員工干事創業的能動性,國網諸城市供電公司以“競賽促活力,以活力生合力”為工作思路,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創新實踐“青春符號”達人養成計劃,深入挖潛青年技術能力,為青年員工搭建根植一線,創新創效、實訓實踐、傳承傳播、成長成才的卓越爭先創爭平臺。
一、“樂享樂學”達人堂
打造以學有所成、成有所創、創有所授“學習—掌握—創新—傳授”閉環學習分享模式的絕活傳授“大熔爐”,創新青年培育方法,遴選一批技術能手組建“達人導師”師資隊伍。圍繞公司中心工作,以打造青年崗位示范團隊、青年文明號示范崗為工作目標,以微講堂、現場模擬情景劇、絕活展示、順口溜等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形式,傳授帶電作業、巡線檢修、安全生產、電網建設、企業文化、黨員培育建設等領域的小技巧、小絕活。
1.開展“亮安全·青代言”安全達人堂。結合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五個一”活動,在營銷部、安全監察質量部、供電所等相關專業開設了“亮安全、青代言”安全達人堂36場次,激發全員在安全領域創新攻關,在青年員工中掀起了爭做安全示范崗標桿的青春安全風暴。
2.開展新媒體PPT制作培訓達人堂。為提升各部門PPT制作水平,提高會議、培訓及專業成果發布效果,開展新媒體PPT制作培訓達人堂16場次。由淺入深,在參加培訓的62名青年員工中,成功培養了36名具有獨立設計、模板制作能力的優秀新媒體制作人,培育成功率達50%以上。
3.開展攝影技術提升達人堂。新媒體傳播逐漸成為新興的主力傳播渠道,為幫助青年適應新挑戰,盡快融入新媒體時代,圍繞攝影技能、藝術鑒賞能力提升,針對生產、營銷、企業文化等領域,開展了12堂攝影技術提升達人堂,以此激發廣大員工對攝影的興趣,形成用圖像展示工作、用圖像彰顯風采的傳播新常態。青年達人宮憲磊、安玉明、杜高峰等人多篇攝影作品被省級以上雜志刊發。
二、“我形我秀”達人秀
1.搭建“我形我秀”達人秀晾曬平臺。在微信平臺、LED大屏幕晾曬“達人堂”養成效果,形成“曬絕活、比效果、找差距”的比學趕超氛圍,搭建線上“指尖達人炫舞臺”微信展示平臺,評選“優秀達人”。
2.分類晾曬青年專業技能絕活。按照公司重點工作對應的“二十四節氣表”,分期、分類開展“安全登桿競速大賽”、安全生產找茬大賽、帶電作業技能創新創意大賽、“美分美秒”細節服務提升展示、“好口才”主持人大賽、PPT制作技能競賽、新媒體攝影比賽等主題達人秀活動,成功展示了“青春符號”達人養成效果,通過開展活動成功挖掘各類專業青年人才共67人。青年達人李子國在省公司黨群隊伍技能競賽決賽中取得個人第七名,并獲“最佳選手”稱號,青年達人王偉琪在濰坊公司安全用電宣講競賽中取得個人第一名,并多次被選拔至國網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主持青年創新創意大賽。公司攝制的《奔跑吧,搶修君》勵志歌曲MV代表山東省電力公司在國家電網公司主辦的《電網頭條》中進行了展播,并在該平臺舉辦的“八省歌曲評選”中以最高票數獲得第一。
三、“天生我才”達人榜
1.開展“青春符號·達人養成”成果展評會。全面展示公司青年員工絕活練就成效,分享達人養成心得,推動青年員工崗位成才步伐。拍攝“金牌達人”絕活視頻、照片統一制作成微視頻、PPT,組織全員學習。
2.總結“青春符號”達人養成計劃實施成效。總結“青春符號”達人養成計劃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建立健全達人養成計劃長效機制。根據微信公眾平臺網絡投票結果,結合各類主題比賽獲獎名次,評選年度“金牌達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整體工作持續改進、全面提升。
通過創新實施“青春符號”達人養成計劃,廣泛開展 “樂享樂學”達人堂、“我行我秀”達人秀、“天生我才”達人榜等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和創新創效活動,激勵青年員工在工作中比學趕超、互助互學、人人爭先、時時爭先、事事爭先,實現青年員工在公司科技創新、卓越爭先的進程中充分發揮生力軍、突擊隊的作用,將創新、創造、創業作為青年成長成才的發力點,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青年技術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