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隨著我國當前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日益完善,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職員的自覺性,更有利于企業的管理。但是,目前經濟責任審計還存在著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我國的實情,找出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進一步加強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力度。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 問題 對策
引言
經濟責任審計實際上是對企業的領導干部進行監督和管理的一種防范和杜絕貪污腐敗現象的制度。當前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還不夠健全,審計任務繁重且難度大,審計結果和審計目的存在偏差。所以,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管理勢在必行。
一、經濟責任審計的概念與特點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審計部門通過對黨政領導干部或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及其所在地區、部門、單位財政財務收支以及相關經濟活動的審計,來監督、評價和鑒證黨政領導干部或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活動。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審計對象有針對性。審計一般為被審計部門的財務相關經濟活動為對象,企業的領導人為直接審計對象。第二,審計內容全面。審計的內容不是單單指一個事項,而是審計與經濟相關的一系列事項。第三,審計的目的鮮明。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確保企業中經濟相關的事項真實、合法有效,確定領導人的責任,為人事、紀檢監察和主管等部門提供重要依據。
二、目前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缺乏規范性
目前,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操作不規范,評價的指標不統一,使得經濟責任審計缺乏公正性。責任審計的結果一般作為評定領導人的依據,但是我國出臺的責任審計法規性文件立法層次低,體制上不健全,在審計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部分被掩蓋,必將導致企業的審計部門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二)審計目標不夠明確,具有較大的盲目性
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是為管理和監督部門提供對領導人考核的依據而設立的一項制度,傳統的審計目標往往是針對收支過程,不能落實到領導人在任職期間的經濟活動中去,導致責任審計出現偏差和漏洞,在實施責任經濟審計時,很難界定出責任的分類,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客觀性。此外,考核目標不明確,使得領導人的經濟責任無法界定,無法進行客觀地評價。
(三)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
我國審計的任務繁重,工作量大,使得就職的審計人員沒有扎實的專業水平,知識結構單薄,而且綜合素質水平較低,已經難以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有的審計項目還需要借助國外的審計人員。另外,經濟責任審計有一定的風險,需要格外謹慎,有的審計人員產生恐懼心理,很難推進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有的審計人員道德素質也存在問題,發現問題時推脫責任,影響審計的效果。
三、優化經濟責任審計的有效對策
(一)提高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的審計人員大多是會計、審計專業,通過公務員考試進行篩選,并沒有對工作經驗有硬性的要求,門檻不高。所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是重中之重,首先提高審計人員的準入門檻,適當的在整個社會中挖掘審計人才,定期的對在職的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法律法規教育,鞏固加強他們的專業知識,加強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更好的適應審計部門的發展要求。
(二)完善法律體系 ,改善審計執法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應該不斷完善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以適應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審計的法律法規建設要具備可操作性,在審計執行過程中需要強而有力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依法審計,防止審計過程中不法行為的產生,使得對領導人員監督管理實施經濟責任審計過程更規范化、法制化。
(三)改變 “先離任,后審計 ”的現狀 ,建立早期數據庫
為了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應該改變“先離任,后審計”的現狀,實行“先免職、再審計、后任用的做法”。在對領導干部進行調整時,先免其職,在進行審計,等審計結果出來后再決定是否可以任用。以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作為依據,對領導人員進行公正公開的評價,不要走形式主義,要切實實施審計過程,避免人力物力的損失,降低審計風險。
(四)加強部門間的協調, 公開審計結果 ,提高審計結果運用的效率
審計過程中各部門應該相互配合,審計的全過程應該進行監督度控制,預估審計過程可能存在的風險制定合理的審計方案,并對審計的結果進行公開,對于審計人員與被審計成員或企業有利害關系的, 應進行規避。相關部門應該對審計的全過程進行層層把關,從取證到資料的核實,最后對書面復核資料都要進行核實。
四、結語
總而言之,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個制度,是防止領導人的全力進行監督和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對領導人員進行調動、選舉的重要參考依據。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反腐倡廉的執行效果,也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重視。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應該不斷完善,不管是從內容上、執行人員上、還是執行過程上都需要嚴格控制。目前,經濟的形勢非常嚴峻,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都面臨著改革,經濟責任審計力度的加強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我國企業的管理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孫立安、黃志圣.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巢湖學院學報,2008(10).
[2]劉小紅.經濟責任審計存在問題與機制創新[J].發展研究,2005,(6):73.
[3]李樹廷.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探討(下)[J].中國審計,2002,(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