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旗
一、問題提出
教師是一個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的職業。近些年來,農村教師因醫療條件、生活環境、經濟狀況、自身認識等方面的原因,身體素質下降嚴重,病休、帶病上班的教師逐年增加。因此,關注農村教師身體、心理健康問題迫在眉睫。本研究通過對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中心完全小學(以下簡稱“我校”)教師身心健康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該鎮小學教師身心健康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便更好地為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質量服務。
二、我校教師健康狀況
本次調查涉及55名教師,其中男教師17名,占28.8%,女教師38名,占71.2%。55名教師中患有疾病的人數占58%,健康人數占12%,亞健康人數30%。其中多數教師身患一種疾病,有不少教師身患兩種以上疾病。患病隨年齡成正比,女性患病率較男性高。根據調查發現,教師們的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是咽喉,大多教師在教學中仍使用粉筆,由于長期接觸粉塵,教師的咽喉疾病發病率遠比其他行業高。此外,由于教師用聲較多,聲帶也是教師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調查的教師中,3人患有嚴重的咽喉病,經常表現為喉嚨痛、說話聲音沙啞,更有說不出話的癥狀,其中1人為此動過咽喉手術;其他老師咽喉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其二是頸椎,教師備課和批改作業需要長時間工作,上課長時間站立等都會誘發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或肩周炎。調查中,老年、中年、青年教師均有,女教師高于男教師。其三是神經系統, 教師工作時間長、用腦過度,加上工作壓力大導致精神負擔重,易引發與情緒不穩相關的疾病,出現頭暈、失眠、早醒等癥狀。調查中的55名教師,有50名教師近一年來出現過頭暈、失眠或早醒現象;23名教師經常有頭暈、早眠、早醒現象,其中老教師比例高于中青年教師。其四是心血管,教師的工作壓力大,人持續疲勞,同時運動嚴重不足。與這些疾病關系密切的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也非常多,其中通過調查男教師比例較高,占45%。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長期“奮戰”讓一線教師疲憊不堪
大多一線的教師從早上7點到校,要到下午5點左右才能完全放松下來。其中,一上午的時間都在用于備課、上課、批改家庭作業,完成學校布置的各種任務以及處理班級學生的各種狀況。中午,組織學生用餐、休息或者輔導學生。下午除了上課,仍是批改學生課堂作業,處理班級問題。一天10多個小時與學生在一起。從中,我們可以洞悉教師普遍承受的壓力是多么深重。教師的勞動強度到底有多大,目前小學教師在學校承擔的工作至少有5個大類,包括課堂教學任務、教學科研任務、學生管理任務、學校布置任務和課外教學任務,而要完成這些任務,教師必須占用8小時以外的大量時間。因此,有一多半教師在休息日選擇睡覺,以此來彌補平日的睡眠不足。
2. 心理壓力使教師不堪重負
很多教師反映,他們感覺自己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學生在學校出了事,家長會遷怒于教師,而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家長的愿望出現偏差時,家長也要歸罪于教師……為了工作,教師不得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樣日積月累,心理問題就開始悄悄逼近教師,使他們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望子成龍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愿。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期望更為強烈 ,這也成為教師們面臨的最大壓力。
3. 經濟條件、醫療狀況讓農村教師“諱疾忌醫”
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村教師醫療保險境況堪憂,主要是個人負擔重。教師們普遍反映醫療保險個人負擔重。一是門診治療費在醫療卡上扣除,扣完后得自費。而教師醫療卡上只不過幾百元錢,藥費又高,幾次打針、吃藥差不多就用完了,再加上大部分農村教師的父母、子女均無醫療保險,這就增加了教師的經濟負擔。二是住院費用對教師來說是較大的經濟負擔,治療教師職業病的許多藥物是不給報銷的,這也是導致教師有病不積極治療的原因之一。
四、提高農村教師健康狀況的對策與建議
(1)教師應該減負。現在社會大力提倡給學生減負,其實教師更應該減負。只有教師的負擔減輕了,才有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否則,教師隨時會把自己的負擔轉移到學生頭上。
(2)教育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眾多因素,如工作量問題、學生難教育的問題、教師之間的競爭問題等,這些都與應試教育有密切的關系。教育方法陳舊,教育體制缺乏彈性,教師、學生得不到尊重是根本的原因。素質教育應該進一步得到大力推進并落實到具體行為上來。
(3)教師應學習自我調節的方法。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雖然與環境因素有關,但與教師的自身因素也有密切關系。有些現實問題教師必須面對,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遇到挫折是避免不了的,特別是教師遇到挫折后自己要學會正確面對,那么教師應該學習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如情緒調節法、認知調節法等。學校也可以適當多組織專家介紹、工會活動等,使教師學會調節自我、發展自我,與學生一起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湖南省瀘溪縣浦市鎮中心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