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冬冬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82-02
教育,從一定程度上說是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而班集體的特色也不是簡單的共性的匯總,重要的關鍵在于要具有特質,即對學生成長的正能量的影響,使學生在具有特色的班級活動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成長。構建特色班集體的思想就蘊含在其中,一個班級如果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色,將會使班級成為具有凝聚力的集體,對于學生起到一個指導、幫助、提升的作用。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也在積極探索,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的、擁有濃厚學風的、特色的班級氛圍,特色是每所學校立足的根本,也是班級建設的有效載體,特色班級是特色滲透在班級教育、管理等活動的方方面面,體現出獨特的班級整體風格。由于每個班級的個性不同,每個班級都是一個潛在的特色班級,每一個班級都可以成長為特色班級。
我相信每一個班主任都想構建好特色的班集體,如何構建成為擺在班主任面前的難題,光有熱情和想法是不夠的,需要教師從學生的素養,技能和習慣幾個方向入手,同時要求班主任基于學校的辦學特色,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和活動,調動班級所有學生的熱情,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讓其成為特色班級的一份子。我作為班主任常常反思創建特色班級的重要性,特色班級要求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從本班實際出發,在班級和成員參與下,形成的獨特的、穩定的、良好的班風班貌,并取得良好教育教學成效的班級,這樣班級可以吸引學生,學生生活在其中也感覺到踏實。我之前帶的是住校生班級,班級中的學生以農村住校的學生為主,學習學習習慣差,但是學生重感情。如何以農村學生為主體構建特色班級呢?結合學生的情況,在剛入學的時候,我強調堅持以德育為首的理念,大力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訓練督促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文明禮貌衛生紀律等方面達到學校要求,從一開始就給學生定下規矩,在班級紀律上嚴格要求,以情感育人,以德育感化學生,逐步改掉一些學生身上的壞習慣和壞毛病,形成以紀律嚴格,追求成績進步的班集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構建班集體的工作。
一、創建特色班級文化氛圍,形成班集體的精神內核
班級文化的構建主要包括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班級精神文化的創建中首先要真實了解學生,知道他們的需要,找準切入點,以學生的成長背景中尋找激發他們身上潛在的勤奮和執著,幫助學生增強對于班集體的認同感,使學生更具有凝聚力,住校生班的一部分學生在成長環境中經歷過生活的艱辛,更能體會生活的不易,教師通過事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其次班主任要豐富班級的評價制度,體現賞識藝術,一般的班集體中學生獲得的評價大多數來自于教師,時間長了學生會失去獨立評價的能力,班主任可以在班級里針對各種事物階段性的提出相關的杰出人物,可是班規學習文藝等方面表現好的學生,在班級里被表揚的同學得到班主任和同學的肯定,增加了自信,而沒有被表揚的學生會建立一個榜樣的參照系,發現別人的優點,積極改變自身以縮小與榜樣之間的距離。再次班主任要觀察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個人進行差別化教育,主體的班集體的教育要與學生個體教育相結合,住校生班級個別學生在性格和行為習慣上存在于班級大多數學生不同的情況,教師的同一句話對他們的影響可能會出現相反的效果,班主任要及時引導班級里的好的苗頭,而把負面的事情的危害降到最低,給學生一個舒心的學習環境。最后班主任要言傳身教,保持一顆寬容的心。
二、創建特色班級主題活動,形成團隊合力
班級的集體活動是班級特色實施的重要舉措也是班級前進的動力,我們班的系列活動參照了學校團委的要求,我們開展過以下主題活動,如“注意安全你我他”,“好習慣伴我行”,“我讀書、我快樂”等等,另外,每周語文課前三分鐘專門用來學生演講,并由老師做適當的點評。在班會課上定期組織學生在一起演講,培養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我們班的學生一開始參與性并不高,經過培養,學生越來越喜歡這種方式,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鍛煉了自身的能力。另外我還激發課代表的自身潛力,培養他們上講臺給自己的同學上課,做到以生教生,他們站在學生的角度,更能知道同學們想要知道什么,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拉近了他們與其他同學的距離。同時在特色主題活動中,班主任可以結合班級最近發生的事例,選擇特色的活動主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提高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同時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形成班集體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
三 創建班級特色的管理制度,塑造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由于我班是住校生班級,學生的紀律性較強,班級里仍有小部分學生自覺性差,不能嚴格遵守班級的各項制度,我班提倡把班級還給學生,學生管理自己,在班集體的建設中,學生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實現班級事務的民主化,班級規定不應用來壓制學生,而應用來引導學生,約束行為雖然是班級管理制度的首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班主任如果認為制度是用來管學生,讓學生聽話守規矩的,這削弱了制度在教育管理中的價值,用這種理念帶出來的班級一定是刻板的。同學人人都可以主動參與班級管理與活動,因為學生既是班級的被管理者又是班級的管理者,在我們班后期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實現自主管理。首先我選舉出班級的每日值日人員,負責班級日常生活的管理和記錄,將班級發生的事情如實的寫在班級生活記錄冊上,包含了部分學生在班級里的言行舉止,以及他對班級同學各位老師想說的話,班級生活記錄冊記錄了班級成長的軌跡,打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一扇窗戶,值日的學生會設身處地的為班級著想,為班級提出好的建議,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一種合作能力和自信心。其次我設立了班級管理小組,在小組中產生值日班長制度,衛生制度,班級評價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學生學會了自我控制,懂得了如何管理班級,如何履行自己的職務,主人任翁意識逐漸加強。
四 創建班級學生成長記錄冊,記錄學生成長瞬間
我班在高一的時候我給學生準備了一個檔案袋,在檔案袋里保存學生寫的對自己說的話和給老師的一封信,到了高三以后,由于高考的壓力,每次考完試后學生都會出現心態的波動,我讓學生寫一小段對自己說的話放入檔案袋中,同時把每次月考的成績做成一個坐標系,每次考試結束后我給每位學生在坐標系中繪出他在學校排名的位點,并連接以前的點,讓學生能夠對之前的成績變化一目了然,清楚的看到自己是進步了、退步了、還是處于穩定狀態,這一措施一直堅持到高考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班主任和學生的溝通渠道建立起來,彼此的感情得到了交流。在中學班集體形成的過程中,班主任的態度和情感會引起中學生的情感反應,而中學生相應的態度和行為反過來又會影響班主任,而學生成長記錄冊實現了兩者溝通的紐帶。
創設特色班級是符合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需要,適應了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引領班級每個成員進步與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最終構建的特色班集體要是充滿愛的集體,用愛來感化學生,細雨潤物,給孩子建立一種心靈相通,相互關愛彼此接納的班集體人際關系,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