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欣賞教學不僅僅是看一些藝術作品,還能培養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不僅能認識到繪畫語言,還能培養審美態度;不只是學會藝術知識,而且還要加強專業之間的聯系,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橋梁。經過分析和藝術作品的評定,了解創意思維和認識,在內部精神意義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建立正確的審美智慧和靈感,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促進身體和智力發育。
【關鍵詞】美術 欣賞教學 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21-02
一、開展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要意義
1.美術欣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素質
藝術教學,是著重培養學生們審美觀能力。“物發于外而情動于中”,對自然現象的人,社會百態被視為有所常見的心理現象,但對藝術美的感知卻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教育和培訓方式培養。美術欣賞教學是對藝術和藝術知識的抽象理論進行具體分析解釋工作。顯然,與普通的藝術教育相比較,本文的方法以更好地利用認識意義以及教育審美活動方面的作用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了解社會,把握好生活,促進學生德,智,美全面發展。
2.美術欣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興趣
美術欣賞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并不是通過幾節美術作品欣賞課就能達到目的的。因此,在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如何做好教學工作,還要考慮如何吸引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的鑒賞中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手工藝術、繪畫都不是孤立的,但是相互影響的。對藝術有了欣賞并動手操作,才能更深入了解藝術。
3.美術欣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態度
不同的美術門類,由于它們的基本特征都表現為造型性、視覺性、靜態性和空間性,因而在審美要素中,它們表現出的情感要素與意蘊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點。但是,不同美術門類作品所使用的物質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們在審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區別。正因為如此,在欣賞學習中,教師應讓學生接觸大量的優秀作品,從中認識藝術語言的作用。對不同美術門類的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采取不同的審美態度去進行欣賞,尤其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有機會比較和體會各種藝術不同語言的特點,鍛煉用口述和筆述的方式加強對藝術語言的感受與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4.美術欣賞教學是加強學科之間聯系和擴大學生知識面的橋梁
比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獨特的藝術傳統,其中,最主要的和難度最大的是讓學生去領略中國古代山水畫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時期的山水畫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處比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對來說是難以理解和體會的,尤其是對于這些自我意識和現代意識較強的高中生來說更是如此。為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從體會古詩的意境入手,去體會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因為對于高中生來說,在語文課中已學過大量的古詩,所以對古詩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畫的意境容易多了。而且中國古代的山水畫與古詩之間的確有著密切的聯系,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
大家都知道,藝術也稱為造型藝術,就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體現。任何一種藝術都有表達表現手法,工具、材料等其自身的獨特的形式,正如孟子所說:“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音效與配樂指出創建,通過耳朵來欣賞;文學家以表達由描述文本與大腦的想象力以實現鑒賞的宗旨想法和感受;影視作品就是通過文學戲劇,攝影,音樂,藝術等多個綜合性的藝術來表現,也是人類的眼睛,耳朵等器官,享受的組合;通過各種各樣的材料,以點,線,面,色彩的藝術作品構成打造步調,優美的節奏和其他藝術家的改變通過眼睛來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取得鑒賞的目的的方式。中國古代的“以形寫神”“以形媚道”“氣韻生動”等都是以通過骨法“用筆”“置陳布勢”等傳達出形象的神韻;西方國家是根據畫筆的顏色解剖,透視等,體現了藝術家可以看出真實圖像,這一切也是分不開的用眼睛去感受;所以,藝術也稱為“看”的藝術。美術鑒賞可以通過觀察達到要了解到這一概念的文字,只有文字描述的目的是藝術的堆砌,無法鑒賞一種真正意義上因為味道就是不可論斷的判斷(無論原理還是做法)的認識,因此,既不是基于的概念,這一概念不是為目的。只能正對著直觀的體驗通過觀察甚至是觸控,觀眾可以獲得更多的審美快感“藝術作品的教育的功能也只能開發那些誰欣賞愉快的以某種審美鑒賞過程中的興趣獲得完整發揮。”
作為人類文明的藝術遺產,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回歸的的一種重要方式。制作工作,形成了一種風格,是從特定的歷史背景和自然環境以及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分不開的,他們更多的是時代發展產物。丹納在《藝術哲學》中就曾寫道:“有一種精神的氣候,是習俗和時代精神以及環境的性質扮演同樣的角色。”“由于這個作用,你們才看到某些時代某些國家的藝術宗派,忽而發展理想的精神,忽而發展寫的精神,有時以素描為主,有時以色彩為主。時代的趨向始終占著統治地位”。美術欣賞教學應當作為教導的主要內容,充分發揮綜合性的藝術和文化的特點,通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其他風格藝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使藝術欣賞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挑選古典藝術作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研究水平的增值是非常重要的;經典的作品代表的理念和不同的國家和世界的人類的理解不同時期民族審美習慣以表達自己的智慧,它一直是歷史和篩選的積累,被視為藝術的杰作。這些重大的作品表現出各種不同的風格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足以帶來無限的審美經驗,成長和豐富了人們的知識結構;教學藝術欣賞是通過此類經典作品鑒賞培訓,使學生獲得對藝術的更大的影響力,文化持續增加,不斷充實心理結構,深入的藝術更多的精致感,以及在美與丑欣賞能夠區分不同類型和風格的作品,只是正確的判斷。
三、美術欣賞教學的教學策略研究
1.更新教學理念,師生共同發展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交流,在互動的過程中共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他們的課堂教學反思,開展實踐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首先建立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所有學生勇敢表達。對于高年級學生,雖然他們有知識,有一定的積累,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善于思考,但由于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思維視角,同樣的工作有可能產生的各種評價,但作為學生由于受經驗和能力的限制,該視圖可能是幼稚的或不完整的,不過只要他們是真切的感受,教師應當給予尊重。其次,教師應該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還積極地交換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也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
2.展示學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蘊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環節,美術作品不僅是在畫廊和博物館,而且在人們的生活中,不但包括繪畫,雕塑及其他藝術為導向,以觀看更多這樣的建筑,工藝設計等多種藝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實用性的所有方面。在早期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準許學生藝術范圍及其更加全面的了解的功能,以便學生全面了解藝術與生活的之間的顯著影響的緊密關系,以及良好的心理和生活的全部等,激發美術鑒賞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享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允許學生了解,無論是繪畫還是工藝品,無論是形象化還是抽象,都經過精心構思和憑借自身思想感情和審美觀經驗相結合的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創造的的。與此同時,建立一個藝術家的美術作品若不借著完美的外形促使之外某個特定主題,經常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和更加隱蔽的意義,是一種文化,精神與要求體現,它價值最高的藝術品,也是年齡,社會,民族靈魂的寫照。
3.提高教學藝術,增強學科魅力
在欣賞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時,教師先設問:“畫中梅花與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初步認識到畫中梅花的藝術特色,即只有一支橫斜在畫幅中間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畫梅,畫中還有題詩等。接著教師再用“畫家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見的梅花的顏色,如紅色、粉色來畫呢?”“畫中的題詩與畫中梅花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逐步領悟畫家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胸懷和理想。繼而再以“畫家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導學生思考元朝產生的歷史背景,最終讓學生理解了抒情、創作特征。美術經常保留遐想空間良好的藝術作品,應該準許學生合理的去想象,讓他們自己感到藝術的魅力。如在欣賞外國現代繪畫家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時,其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現場展現豐富的聯想,請按照你的想象,覺得寧靜祥和的氣氛具有色彩的童話故事幻想,體驗一下珍惜的鄉愁。教師只需把作者的生活和體驗做少許提示。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是現代教育能夠改善教學,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學藝術的興趣。
四、結束語
總之,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仍然在繼續探索之中,素質教育的實施對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堅持在美術鑒賞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充分利用本學科,發揮實施素質教育的作用,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我們應該用心去體驗作品的內涵,引導學生去正確地認識作品,把握作者的想法。美術欣賞教學發展到今天,整個時間并不是很長,沒有多少成功的經驗,吸取的經驗教訓,為了堅持正確的方向,我希望同仁專家共同探索高中教學美術鑒賞的方法,為實現培養學生良好的美學特質的學習效果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盧瑾.中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思考[J].教師,2011年18期
作者簡介:
吳修杰(1978-),男,福建長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畫,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