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314-01
文本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學生通過對文本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目標決定著課堂的進度,學生文本學習的深度與廣度。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文本學習的最終目培養學生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并構筑自己的“思辨世界”。在語文文本閱讀中,學生通過學習文本與作者產生思想上和智慧上的碰撞,學生最終提取精華,為我所用,為將來社會實踐奠定基礎。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認識世界的感性階段,思想上還不成熟,需要正確的人生引導者,引導其實現對復雜社會的深刻認識。在語文文本教學中,學生雖然經歷了字詞句階段學習,但文化底蘊較弱,思想不夠豐富,對于優秀文學作品的賞析還缺乏理論與經驗支撐。那么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語文文本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可以嘗試著從應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研究學情,根據實際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確定,更要體現針對性、適切性和層次性。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等內容,教師要制訂較具體而有所側重的教學目標?,F階段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沿用經典式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與學情嚴重脫節,這亟待各位一線的教師和研究者進行反思,探索解決問題有效途徑和方法。
現階段中,很多孩子還是處于一個“學會”的階段,但停留在老師教,學生僅是機械的接受,對于文本知識不能進行有效的賞析和反思。許多初中學生學習完文本后只停留在記住中心思想,不能自己闡述文章的中心,更不能領悟和感觸寫作者寫作的目的和作者寫作時內心世界。
語文文本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從“學會”走向“會學”,而這是一個階梯式不斷上升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引導與鼓勵。教師在研究教學情況前提下減少硬性指標性教學,努力引導學生多學和多思。實際上真實的語文課堂里并不存在抽象的、靜止不變的學情。教學如果離開特定的、具體的教學內容,那么學情的分析必將空洞,流于形式,這對語文課堂教學毫無意義。
二、理性引導,激發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樂學助推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們首先先足夠了解課程內容,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去,通過對課堂的主動了解和自主學習,從中獲得樂趣,并激發其興趣。由于獲得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是兩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過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學習方法,那么我們要從學生們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出發來進行教學。很多時候學生們對于課堂所要講解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們不能忽視這些了解對于整個課堂的影響,如果老師僅僅是一味的自己講課,那么學生們就會覺得厭倦而且乏味,因為老師講解的部分很可能他們已經掌握了,甚至可能會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但是苦于沒有機會和場合可以發表意見,那么就不會再繼續參與課堂的教學中去。可見,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既可以體現教學民主,又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和諧。教師如果不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不注意激發學習興趣,那么就無法引發認知沖突,更不能體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
三、傾聽學生的聲音,創造學生們發表見解的場合
常言道:“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個哈利波特”。對于同一篇文章,每一個人所注意的地方也就會不同,對于整片文章的把握也就會不同。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深度與廣度存在差異;同樣每一個學生成長環境不同,那么也就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發出不同的聲音。對于那么“另類”的聲音,教師們不應當一味的進行否定或者肯定,而是因勢利導,利用小組討論這個平臺化解分歧,形成共識,同樣教師通過這個教學環節更可以加深教師對于學生們的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關注。那么在課堂中,也就應該給學生們發言的機會,通過小組討論的模式,能夠保證每一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通過課堂發言能夠將好的看法和標新立異的見解進行綜合。
四、有效進行習作演練,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初中的語文課堂上往往任務較重,并且時間也不夠充足,很多學生在發表意見的時候都會覺得意猶未盡,討論還未達到極致,但是每個學生又渴求教師能夠聽見自己的聲音,那么就可以通過不定時的習作讓大家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數情況下對于一些議題不一定非要寫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議論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我們可以根據課上的作者的一個觀點,寫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是一篇隨筆,也可以是一篇日記,在語文文本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益處頗多。
語文文本教學應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位置,并且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發揮好其引導用作用。語文文本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鼓勵他們積極發言,課后師生共同反思得與失,這樣更有利于推進語文文本教學橫向發展和縱行延伸,進一步提高文本教學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