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兒
[摘 要]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預設教案之外的內(nèi)容,這些生成性的資源讓課堂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智慧碰撞,讓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成為可能,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解讀,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捕捉課堂生成,從而實現(xiàn)構(gòu)建靈動式語文課堂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 捕捉生成 靈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10012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精心預設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目標明確,有的放矢,但是在實際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往往也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精彩。而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就要及時捕捉各種生成性教學資源,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課堂之中自主閱讀,積極思考,獲得深刻的感悟,讓語文課堂變得自由靈動。
一、抓住“靈光一現(xiàn)”,深化直覺思維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總會有自己的獨特想法,而往往他們的直覺思維會給課堂學習帶來一股新的活力,讓學習更加深入,更加透徹。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靈光一現(xiàn)”,及時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把握文本的內(nèi)涵。
例如在教學《祝福》這篇小說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深入體會文本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點,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們紛紛走近文本,深入體會祥林嫂的形象特點,很多學生都為祥林嫂的悲慘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甚至有的學生因為祥林嫂的遭遇流下了眼淚,大家在用一些詞語總結(jié)的時候使用了不幸、悲慘、軟弱等詞語,但是有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說:“我認為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他的見解一下子將大家吸引住了,這時教師鼓勵這個學生闡述一下這樣表述的理由。這個學生列舉了這樣幾個例子: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基本上發(fā)生在春天,失去丈夫、被迫改嫁、痛失愛子甚至最終死亡都是在春天,由此可見祥林嫂沒有享受過溫暖的春天,春天帶給祥林嫂的都是冰冷無助的感覺。
這樣的理解并不是教師預設中的,而是在深入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的“靈光一現(xiàn)”,是學生直覺思維的表達,而教師就要抓住這樣的驚喜,引導學生更加透徹地解讀,讓學生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課堂也會波瀾起伏,精彩不斷。
二、學會“求同存異”,引導取長補短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尤其是對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高中生來說,對于同樣的文本內(nèi)容也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從而有不一樣的見解,這就是學生的差異性解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讓學生“求同存異”,尊重學生的不同思維,讓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例如在教學《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預設了這樣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談一談對劉蘭芝的認識。在大家的討論交流之后,大家基本上形成了共識,那就是劉蘭芝聰明美麗、勤勞能干,而且忠于愛情。但是在這個時候卻有學生提出來這樣的問題:“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人,為什么她的婆婆還會要休了她呢?是不是劉蘭芝也有什么不足呢?”這樣的意外讓大家陷入了沉默,這時教師沒有急于發(fā)表意見,而是引導學生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討論,結(jié)合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再次精讀,學生們獲得了自己的理解,這也許和她的婆婆的家長制作風有關,她的婆婆希望自己的兒子有更好的助力,自然就看不上出身平凡的劉蘭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的解讀出現(xiàn)不一樣的聲音,鼓勵學生的差異化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同時讓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取長補短,也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徹。
三、善于“將錯就錯”,務求自主探究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也難免會出現(xiàn)理解方面的錯誤,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要善于“將錯就錯”,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狞c撥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在初讀文本之后就有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處錯誤,在林黛玉談到自己讀過什么書的問題時,她先說的是只讀過《四書》,但是賈寶玉問她的時候她又說是認識幾個字,這前后回答的相差很大啊,是作者疏忽的錯誤嗎?”在她的提示下,很多學生也看見了這樣的細節(jié),甚至有的學生認為《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制出現(xiàn)這樣的小小疏漏是可以原諒的。這樣的認識顯然是錯誤的,教師就“將錯就錯”,讓學生看一看這兩次回答之間有什么情節(jié)發(fā)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看見中間賈母說了關于讀書的看法,那么作為時時小心的林黛玉自然會改變自己的說法,這樣就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準確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而且要及時捕捉這樣的動態(tài)生成,將錯就錯,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實現(xiàn)對文本的準確認知,這樣才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動態(tài)生成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善于捕捉生成,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靈動,綻放獨特的風采。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