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關鍵詞]廣播節目;特點;方法
節目是廣播傳播的核心,是廣播內容傳播的基本單元,辦廣播說到底,就是辦節目、辦好節目、辦出名牌節目,這是廣播宣傳的主體,是立臺之本。因此我們評價廣播,研究廣播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評價、研究廣播節目,特別是怎樣辦好受眾喜歡、聽眾關心、大眾欣賞的節目,重點是要找好辦好有一定影響的名牌節目。這是我們辦廣播需要特別尋找的一個規律,因為廣播這一媒體有其自身的特性,聲音是構成廣播的唯一物質材料和運動形式,我們說廣播的優勢是快捷迅速,而廣播的另一個特殊點就是聲音,沒有聲音,便沒有廣播。用聲音傳播信息是廣播的主要特點,用聽覺感知是廣播的本質屬性。
馬克思指出:“關于藝術,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時期絕不是同社會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絕不是同仿佛是社會組織的骨骼的物質基礎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正是這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廣播由原來延安時期的“獨家輿論工具”,發展到現在的多家媒體。俗話說:“商海激戰智者生存,多家媒體的出現,競爭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們不否認,當今的四大傳媒報紙(書刊)、廣播、電視和網絡,各有優勢,而廣播好像經受著“時勢不由人”的創痛,宛如遲暮美人,被冷落到一邊。從辯證的角度看,“賣方”由原來的一家“獨有”,變為現在的多家“瓜分”,受眾可以多角度地選擇,這不能不說時代在發展。但,選擇并不意味著放棄,也不意味著被放棄,我們必須知己知彼,要看到有一部分優秀廣播人仍在繼續努力,有一部分鐵桿廣播迷仍然在繼續傾心關注,傾心聆聽。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廣播人正是按著這條軌跡,在遵循廣播規律的前提下,一刻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和創新。談到廣播創新,我想在廣播傳播速度快的優勢面前,是否可以利用或借鑒現代的傳輸工具,如利用手機發布新聞短信息,或利用網絡直播發布消息的現代傳播手段,以及其他可以借鑒的方式,達到廣播的快捷和時效性。
廣播要求務實,就是要在實上下功夫。所說的“實”就是在全面提高節目質量的前提下,打造精品節目。因為質量是廣播的生命,精品是質量的旗幟。廣播節目質量是關鍵,是基礎,創優是品牌,是核心。廣播人不應背離這條基本的原則。應該看到,廣播在市場經濟的驅使下,迫使廣播人不得不尋找一條“打開市場”的路子,也不得不將一定的“黃金時段”讓給商家,由此,便形成了打開廣播大部分時間播放的都是一些商家方面的產品廣告或講座,這樣一來,使得熱愛廣播的從業者也不得不“懶惰”起來,讓那些好的、受眾喜歡的節目和一些好的節目帶,也不得不舍棄或閑置在倉庫里,“英雄無用武之地”。
我認為,不管到什么時候,廣播都應遵循自己的軌跡,不應上了直播丟了錄播。既要發揮廣播直撥的特有優勢,又要兼顧到上乘節目的品位和質量,給聽眾一些精神食糧。產品如果保證不了質量就會失去用戶,節目如果保證不了質量同樣會失去聽眾。這就好比“1”和“0”的關系,不管節目怎樣調整,內容怎樣變化,這質量就是1,如果1沒了,后面所有都是0。
從廣義上說,節目質量和內容達不到一定的可聽效果,就必然失去一定的受眾,長此以往,失去的受眾就會形成一批聽眾群,沒有了聽眾和受眾,也必然會失去投資廣播的客戶,因為商家不可能把錢投到“沒人聽”的廣播中去。因此,辦好廣播必須從長計議。
從狹義上說,錄播不僅節目質量可以提高,而且內容也可以更加廣播化,它不僅贏得了受眾的喜歡,也切切實實地圓了熱愛辦好廣播人的一個夢想。因此,從根本和長遠上講,辦臺方針應為提高隊伍素質,提高節目質量,樹立精品意識,增強廣播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為辦臺的主體。這個主體好比是經營活動中的一個大平臺,經營活動是充滿了各種風險的活動,有時甚至會陷入絕境;有的企業在絕境中破產了、垮臺了,而有的企業卻在絕境中顯出新的生機,這其中的奧妙在于:破產的,一定是沒有新的生路,甚至根本沒有尋求生路,聽天由命;而成功的,一定不為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在絕境中冷靜地捕捉新的生路,順應事物發展規律,適應市場需求,確定新的發展戰略。廣播在“媒戰”中怎樣能夠取勝?廣播的領導者尤為重要。這就好比打仗一樣,指揮官的命令就是“軍令”。
廣播中的改革是一個開創性的事業,沒有創新思維,沒有創新理念,一切按常規行事,節目很難辦好,長此下去,很難實現廣播與時俱進。廣播人只有更新觀念,開拓思路,才能不斷創作出精品節目,才能與時代變革、與廣播發展同步,因此,創新思想尤為重要。廣播人不僅要解放思想,更應該有辦好廣播的新思路和新思想,電波要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