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浩
摘要: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面臨著人口眾多、現代化水平低、基礎差等難題,此外,城鄉結構以及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使得我國的社會保障區域間發展存在較大差異。選用我國統計年鑒上的數據作為樣本,用聚類、因子等分析方法,選用合理科學的評價指標,對其中影響較大的指標因子進行簡單的分析描述,從而進一步指出我國區域性的社會保障水平的現狀,以及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區域差異;社會保障水平;統計評價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01
如今,人們重點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社會保障問題,黨的會議提出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進而達到能惠及更多城鄉居民、中西部人民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獨特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從而決定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僅存在著城鄉差距,而且區域間社會保障存在著極大不平衡。通過使用一系列可作為評價的依據指標對社會保障水平進行分析,并結合現有的社會保障數據,對我國社會保障水平區域差異性問題做出有數據依據可循的評價。由此能夠使用科學的統計評價手段,達到使得人們對區域化社會保障水平的發展更加關注的目的。最后,文章通過對地區社會保障發展的差異以及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使得解決方案的提出更能結合實際情況,起到更高效的作用,也使人民享受的社會保障達到更高的層次。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對社會保障水平區域差異的統計評價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評價參數評價標準,也是科學合理的進行水平差異評價最為重要的部分,將關系到測評的結果是否正確以及是否可以信賴。影響社會保障水平區域化差異的因素是十分復雜并且多樣化的,其中諸如經濟水平、財政收支等都是主要因素,區域社會保障水平差異評價標準的構建應考慮到這些主要因素。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并且按照區域差異性、合理性以及可對比和可操作的原則進行區域社會保障水平差異測評指標體系的建立。
社會保障水平區域差異評價體系構建完成后,可以通過統計年鑒上的數據,選取各省市作為評價樣本。指標體系中包括社會保障占GDP比重值、統計數據變量間的相關性、因子分析其數據特征根等內容。
二、區域社會保障水平差異結果的描述分析
通過使用聚類、因子等主流的分析方法對我國各地區的社會保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處理,我們對其中幾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進行簡單分析描述。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結論,即在社會保險方面,相比于東部沿海的一些城市,上海、天津和北京地區社會保障水平程度高出很多,而中西部地區水平則低于東部沿海城市。人均住宅面積方面,不僅僅和經濟水平有關,還與政府政策以及土地市場等等因素有關,直轄市指標較低,而福建、浙江、山東等地指數較大。此外還有居民醫療保險、政府投入力度、人均退休金等各個方面的因子評價,綜合各個因子來說,上海北京等地明顯高出甘肅青海等中西部落后地區,呈明顯階梯狀分布的特點。
使用聚類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的結果基本一致,即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具有明顯的梯狀分布的區域性特點,從東部向西部社會保障水平逐漸降低??紤]到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各個地區政府可以結合其他地方的社會保障實踐經驗,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提高當地社會保障水平。
三、區域社會保障水平差異的因素分析以及可行對策
為應對我國這種區域間社會保障巨大的水平差異,使得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惠及城鄉居民、中西部人民,促進我國整體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學合理地建立和實施對策,綜合分析各地區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與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即分析我國區域社會保障存在水平不均衡問題的原因。宏觀來看,主要是這三個方面造成了目前水平不均衡的局面。這三個方面分別是:區域經濟實力差距過大,我國東西部的經濟能力以及生產力強弱差距較大;城鄉發展嚴重不均衡,建設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情況是,城鄉發展差距會先變大進而再改善;地方政府財政存在不足以及只關注自身利益的行為,地方政府經濟利益方面的相互孤立不僅不利于當地社會保障的發展,還影響了我國整體的社會保障水平提高。這三個方面綜合導致了發展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出現區域化分割化,也使得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差距進一步增大,阻礙了社會保障水平發展提高。
為緩解社會保障水平地區差距過大的情況,可以通過實施調整收入分配等措施來緩解。效率問題主要通過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來解決,再分配則主要解決公平問題,可以通過稅收、轉移支付來進行收入再分配,從而解決收入不公等問題。從更大的宏觀尺度來看,最后將是經濟基礎和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帶動經濟落后地區,達到互相均衡的功能,從而進一步達到區域收入差距縮小的目的。此外對于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應該積極改善和提高,尤其針對不同區域實施區域化社會保障發展。根據上面的指標分析,得出區域社會保障水平差異的結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從而導致了社會保障水平的階梯化差異。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分析區域社會保障水平評價結果對社會保障水平的地區差異現象進行淺顯地分析描述,同時提出了造成這種地區社會保障水平發展差異的宏觀原因以及提出了可行方案。目前,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區域差異客觀存在并且亟待解決,經濟水平較高的東部沿海地區有一定的基礎來發展社會保障事業,西部則主要可以從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來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為發展更高層次的服務于人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努力。
參考文獻:
[1]理陽陽,王挺. 區域社會保障信息化水平灰色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消費導刊,2008,13:117-118.
[2]何秀芝.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區域差異、影響因素與政策優化路徑[D].南京大學,2015.
[3]王玉風.我國社會保障水平區域差異綜合評價[D].南京財經大學,2010.
[4]劉春波.社會保障水平區域差異評價與實證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