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一九八零年我國恢復注冊會計師的制度后,注冊會計師發揮其維護市場秩序以及監督的作用,從而被人們稱之為“經濟警察”,由此可知,注會行業在維護市場運作的有序性、進行經濟調控、保護公共利益以及投資者利益等方面都發揮自身的作用。但是由于企業借助會計信息手段制造虛假賬本,從中攫取經濟利益,使得行政監督和行業自律方面表現出效果不佳的情況,進而也造成了會計信息出現造假的現象,已經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因此,需要加強對當前注冊會計師的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督。本文先分析了注冊會計師中行業監督主客體與制衡機制,然后分析注冊會計師中行政監督和行業自律的現狀與原因,最后提出了構建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督機制的方法。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監督;行業自律;協同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02
作為維護市場秩序的有效力量之一,注冊會計師在我國恢復經濟建設以及實施改革活躍經濟發展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當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有三十萬多萬,各個會計師事務所也在不斷擴大的業務范圍和服務對象,更好地維護經濟秩序,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但是隨著各種會計造假事件的涌現,使得人們對注冊會計師這個行業的公信力產生了懷疑,加上會計造假的手段更加隱蔽以及造假程度的升級,人們不得不重視注冊會計行業的監管。因此,在本文中結合這些問題提出了注冊會計師在行業自律與行政監管的具體策略,從而有效防止問題的產生。
一、分析注冊會計師中行業監督主客體與制衡機制
(一)監督主體
在注會行業中,監督的主體主要包含了政府中的行政管理以及主體的自律(注會協會)。而我國在注會監督的機制中,主要是政府的相關部門發揮了雙重的作用,政府的行政部門中的工作人員既是監督機制的制定者,又是監督機制的執行者,代表著社會公眾監督和管理注會行業,從而保證注會能夠為經濟秩序的維護而發揮著積極作用。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注協也是一個主要的主體,政府還要加強對注協的管理,因為注協是集合了注冊會計師以及事務所中的成員而組成的團體,因此,注會行業的資料還需要政府對其進行引導和監督[1],保證注協可以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環境下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從而進一步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安全以及有序的環境。
(二)監督客體
在我國的注會行業中,監督的客體包括了會計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協會、注冊會計師和其從事的各項活動。對于注會協會而言,它首先是政府行使監督管理中的客體,其次還是行業中加強監督力度的重要單位之一,由此可知,在注會監督中,除了政府的監督之外,注會行業中的各個客體也需要積極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從而為保護公共利益方面帶來良好的保障。
(三)主客體監督中的協同機制
因為在對注會行業的監督中政府已經充分地發揮了他律作用,而行業的自律也積極地承擔起自身的監督責任,所以二者之間屬于主客體的關系,因此,這就涉及到如何對此二者進行相互的權利制衡和協同,這對注會行業發揮以及運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政府需要和注協保持著既合作的方式又有各自的分工,這是注會行業履行自己維護市場秩序的義務;其次,政府與協會二者之間還屬于利益團體,因此,這就可能會存在當一方在行使管理權利時而不斷擴大自身的利益或者是權利范圍,這就需要另一方能夠有效地起著制衡的作用,控制其中一方在管理權利以及范圍的自由度[2]。最理想狀態下,政府和注協能夠在合作中進行適當的制衡與補充,從而使得二者能夠在新常態的經濟環境下發揮自身的作用,實現注會行業在維護社會利益方面的價值。
二、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監督和行業自律的現狀與原因
(一)自律和行政管理之間的界限不明確
由于注協的管理屬于自身行業中的自律性質,然而注協的成立需要在政府的行政命令指導下成立于財政部門的內部,由此可知,注會協會和財政部門存在著垂直的管理關系,在性質上是國家事業單位,而注協中的上下級又具有縱向的管理關系,從而導致了注協自身的功能定位出現了錯誤,進而使得政府監督和行業自律有著難以理順的關系,使得自律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出現了界限不明確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注協的定位問題,現實中注協處于政府和民間組織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由此導致了注協把自律和政府監督義務集為一身[3],在接受財政部門領導下行使管理職能,同時注協還向各個會員收取一定的會費,扮演著行業自律管理的組織角色。第二個方面是注協中上下級具有的縱向關系,導致了注協和財政部門既要接受政府領導,又要受到政府行政部門的監督,這就使得注協處于雙重領導的不良地位中,從而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這極易導致注協過多受到政府的牽制,出現有的政府為了追求自己的政績而要求注協做虛假報告幫助企業上市等問題。
(二)監督機構間沒有進行良好的協同
這主要表現在權利的重復設置方面,注會行業的監督機制中牽涉了較多的部門,如證監會、財政部、審計署等,各個監督機構之間沒有進行協同與合作,從而出現了一些權利重復的問題。如證監會對注會行業進行的局部性管理,根據《證券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對注會中的審計信息虛假問題進行經濟處罰、監督以及頒發部分的許可證等,而財政部屬于注會行業主管的部門,根據我國會計法以及注冊會計師法律的相關規定,可以對注會行業進行市場準入、違紀處理以及業務監督等[4];還有審計署,在注會行業中居于輔助的地位,而根據我國的審計法相關規定,可以對注會行業進行業務監督和檢查,由此可知,我國各個部門注會管理與監督中出現了重復的問題。
(三)各個監督職能單位出現機制缺失的問題
這主要是由于各個監督單位之間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做到有效溝通,從而出現了各自為政的局面,進而導致了監督單位中出現了機制缺失的問題。如監督和檢查工作中,不同監督部門對注會行業的要求沒有一致性,有的要求甚至相互矛盾,這給注會行業開展工作帶來了困擾。除此之外,當注會行業需要辦理事務或者遇到一些需要各個行政部門協助處理的事情時,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還出現了責任推諉的情況,此時注會協會只是單純地接受他律,而沒有發揮自身的自律價值,從而使得注會行業出現一定的混亂局面,這不僅造成了監督成本上升、監督效率不高以及資源浪費的問題[5],而且使得注會行業也不利于注會行業發展。
三、構建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督協同機制的方法
(一)徹底地理順政府與注會協會之間的管理界限
針對注會行業受到重復監督的問題,需要對各個行政管理部門和注會協會的關系進行梳理,從而建立一個高效、順暢的監督和管理體制。根據《行政許可法》中相關規定,在依法行政中劃分出政府與注協之間的管理界限,從而使得注協能夠在發揮的自律作用,通過加強自律的方式規范注會行業的發展。如在微觀上,協會可以對會員進行監督與管理,包括內容有:自律懲戒、業務監督以及加強教育等,而對政府工作而言,它屬于注會行業中的他律,在大方向中對注會行業進行領導,如在宏觀上可以對注會行業進行監控,財政部門主要發揮好自己的主管作用,如指導注會協會開展工作與參與行業發展中的重大決策;而審計部門以及證監會則發揮自己的監督作用,從而使得政府中的各個部門能夠形成合力,通過加強監督、配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6],防止因工作內容的重復而導致工作效率不高的情況出現。
(二)日常協同機制的構建
注會行業的日常監督主要有:審查內部資格、質量控制、內部管理以及執業情況,并對這些內容進行跟蹤與分析,能夠在重要信息方面保持真實性與可靠性,從而有效地防止注會中出現違規的問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注會行業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的情況以及自己發展的步伐而加強對日常監督,一方面是提升注會行業中從業者的質量意識以及風險意識,從而切實地提升了我國注會行業在保護公共利益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注會行業的執業質量。因此,注會行業的自律以及行政部分需要加強日常監督工作,可以在監督平臺中設計瀏覽的權限,通過這樣的平臺實現對注會行業日常管理。具體實施是:首先是完善我國注會行業中的報備系統,并且把這個系統中的業務逐步擴大到工商部門、證監部門以及稅務部門等;其次,對各個會計事務所中執業情況要跟蹤監督[7],從而保障注會行業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最后,還需要定期地召開關于行業中的信息審查以及信息分析的會議,在會議上可以有效地溝通日常監督工作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共同商討注會行業的發展之道。
(三)完善注會行業中的信息共享的機制
由于政府中的各個監督部門與注會協會基本的出發點都是維護好市場秩序,因此,在具體的工作中,對會計事務所中的管理以及各種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分享,例如執業質量、監督結構、注會中的資格審查情況等,需要在這些方面的信息資源進行分享。面對這些問題,政府中的相關部門要和注會行業做好統籌工作,根據自己的職責以及權力、義務不斷完善資源庫,這對注會行業進行執業質量評估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對不同類型中的會計事務所進行分類管理的重要依據。由此可知,當前的工作中需要加快構建一個信息資源監督的平臺,并且把這些資源信息錄入其中,使得政府管理以及注會行業的管理工作能夠在資源共享中實現實時掌握行業發展情況的目的,此外,還可以把注會行業中所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新情況通過此信息平臺發布[8],供各個注會事務所學習,從而更較好地推動注會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進一步加強政府監督機制建設
由于政府能夠發揮自身的職能在管理方面提升注會行業中的執業質量,因此,注會行業發展需要政府的監督與管理,但是政府管理需要發揮好作用。一方面是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進一步推進注會行業發展,而另一方面政府過大的干預或者是干預不當的情況,從而會阻礙注會行業發展。這就需要進一步做好協同工作,例如建立預警機制,能夠對注會行業中的各種動態進行實時監控,從而使得政府對注會行業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時也保障政府在經濟干預方面能夠提升效率。此外,政府還可以在發揮自己的力量發動新聞媒體對注會行業中的虛假信息進行曝光,使得社會公眾能夠認識到注會行業中所存在的問題,然后督促注會行業能夠加強完善自身建設,同時也使得政府在行使監督權力中做到結果的透明性、公開性以及社會性。
四、結束語
注會行業要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離不開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督的協同,通過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督二者結合在一起進行優勢互補,從而有效地防止出現各種問題。而當前正是缺乏行業自律與行政監督,使得我國的注會行業在自律和他律方面沒有實現統一的目標,因此,通過加強行政監督的主導方式,結合行業自律的基礎作用,共同推進注冊會計師能夠在經濟監督、資本市場秩序維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總而言之,當前的注會行業想要繼續實現更好的發展,要需要加強對這個行業的監管,在健全和完善的行業機制中促進我國經濟在新常態中獲得良好發展,從而推進我國的注會行業走向國際化。本文提出了幾點協同策略,希望能夠為注會行業加強監管措施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房巧玲,王曉麗.注冊會計師職業倦怠“工作要求-資源”模型及其應用——基于資源保存理論的視角[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27(1):13-22.
[2]余玉苗,高燕燕.低質量審計是審計師個人特質導致的特例嗎?--基于“污點”簽字注冊會計師的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31(4):30-39.
[3]侯曉靖,趙圓.注冊會計師強制輪換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5(3):54-60.
[4]彭明.“營改增”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效應分析與行業對策研究[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6(4):14-16.
[5]獨立審計師在資本市場中的角色——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一)[J].商業會計,2015(18):封4.
[6]李山.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8(5):25-29.
[7]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印發《2015年度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培訓計劃》的通知[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15(5):21-30.
[8]耿達.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轉型與機制創新[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2):142-147.
作者簡介:胡顯莉,講師,重慶大學博士在讀,主要從事會計理論和經濟法研究。
基金項目:2014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培育項目“跨境會計監管國際合作路徑研究”(2014PY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