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松
摘 要:新課標下的歷史教材引文資料繁多,要求師生要有極高的處理、分析史料的能力。新版高中歷史教材選取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利用好這些史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通過《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專題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所選歷史資料的介紹,來說明歷史史料對輔助教師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歷史問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歷史史料;課堂教學;興趣;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29
歷史史料是歷史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傅斯年先生曾經說過:“史學就是史料學?!睔v史研究、歷史教學都必須首先從研究與分析史料開始,只有精心地研究史料、運用史料,才能達到歷史教學的理想境界,提高歷史課堂的品位與質量?!镀胀ǜ咧姓n程標準》中規(guī)定:“高中歷史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從史料中獲取歷史信息的基本技能?!庇纱丝梢姡妨显诟咧袣v史教學中的選擇與運用顯得越來越重要,也逐漸成為了教師授課的一個重要方式。史料的大量選取不僅增加了教與學的直觀性,而且更為溝通知覺(感性)與思維(理性)構架了一條寬暢的橋梁,特別是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好這些史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知識,提高新課標下課堂教學效率,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新課標教材所選用歷史史料的特點
1.權威性。新教材中多數史料來自歷史書籍的直接引文、歷史概念的解釋等,史料選取真實,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史料為課本內容進行解釋說明是新課程歷史教科書的一大特色,這些史料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內涵豐富、形象直觀,是學生感受歷史、理解歷史的重要載體。
2.豐富性。新教材中選取的歷史史料涉及歷史重要事件的方方面面,包括歷史知識的解釋、史實情節(jié)的概括、歷史人物的介紹等。這些史料緊密配合教材,突出重點、難點。
3.實用性。教學中所引用的史料能夠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形象,達到史論結合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好史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更能幫助學生“穿越”歷史而置身其中,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歷史事件。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歷史教師一方面重視教學內容與教學價值的挖掘,一方面重視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研究,并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感知歷史。正基于此也就提升了教師對歷史材料的關注度,通過以史引趣、以史感知、以史啟智、以史育情,發(fā)揮歷史史料的獨特作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
4.系統(tǒng)性。新課標教材所選史料,呈現(xiàn)出明顯的專題性。每小節(jié)所選史料都構成了某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主要線索或主要活動,形成系統(tǒng),從而與專題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水平與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歷史課程資源,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
二、歷史教材史料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下面以高中歷史選修教材《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專題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例,簡單介紹歷史教材史料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本專題共選取了十一段史料,分別為一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經過以及戰(zhàn)爭的影響這些教學內容來服務。
在探究一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這一問題時,我們引用了“介紹美國壟斷組織”以及“世界已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完畢”的史料,來讓學生直觀理解一戰(zhàn)爆發(fā)的根源是由帝國主義的本性導致的,是幾十年來帝國主義各國瘋狂掠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政策的繼續(xù)。資產階級追求最大利潤的欲望推動了各國政府瓜分殖民地與勢力范圍,從而引起了各國間的矛盾。
緊接著在探究一戰(zhàn)背景下的國際關系環(huán)節(jié)時,史料是對“光榮孤立”這個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英國政府外交政策的解釋,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理解英德矛盾的加劇促成了英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從而造成兩大軍事對峙集團的形成,而核心矛盾是英德矛盾這一關鍵問題,就能夠順理成章地理解一戰(zhàn)的爆發(fā)。
在講擴軍備戰(zhàn),特別是擴充海軍方面,主要在英德兩國之間進行,教材在這部分也選取了一段英國外交部外務秘書的講話來幫助學生認識這一問題。在英德的這場造艦競賽中,盡管德國沒有超過英國,但實力大大增強,成為世界第二海軍強國,德國軍事實力的膨脹導致戰(zhàn)爭的爆發(fā)。
關于探究一戰(zhàn)爆發(fā)后戰(zhàn)爭的性質問題,教材引用了《列寧全集》第21卷的史料,學生就易于理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塞爾維亞來講,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質;而對其他的帝國主義國家來講,就是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這也就決定了整個一戰(zhàn)的性質。
對于戰(zhàn)爭,德國最初的構想是閃擊戰(zhàn),速戰(zhàn)速決,要證明德國這一指導思想,課本摘取了一段史料,德國士兵都沒有長期戰(zhàn)爭的準備,但是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遠遠超出了德國的預料,戰(zhàn)爭陷入了膠著狀態(tài)。在戰(zhàn)爭中德國用最殘酷的手段進行戰(zhàn)爭,教材用一段王繩祖主編的《國際關系史》來幫助學生認識這一情況。在德國的速戰(zhàn)速決計劃被粉碎后,誰能取得持久消耗戰(zhàn)最后的勝利,就要由國家的綜合實力來決定,教材在這里適時地選取了史料,讓學生能直觀地看清戰(zhàn)爭的結局。美國的參戰(zhàn)也加速了德國的失敗命運,美國如何加入到戰(zhàn)爭中來,課本把美國議會參眾兩院投票的結果作為史料加以利用,來直接說明問題。
最后,一戰(zhàn)的影響和結果部分也是通過兩段史料來說明的。首先,戰(zhàn)爭期間,各國人民的反戰(zhàn)斗爭此起彼伏,教材選用了“反戰(zhàn)烽火燃遍歐洲”來告訴學生,戰(zhàn)爭引起了人民的不滿情緒。其次,為了印證戰(zhàn)爭最后的結局早已注定,可以看到課本中引用了德國指揮官所寫的一封信,映射出在戰(zhàn)爭初期德軍就已經意識到了戰(zhàn)爭結果的不妙。
總之,這一個專題所選用的歷史史料,幾乎包括了高中歷史教材選取歷史史料的所有特點。利用好這些史料,可以充實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拉近歷史事件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的歷史問題,使我們的歷史課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稚勇.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fā)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06(9):61-66.
[2] 黃莉.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 王彩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之我見[J].學周刊,2011(14):166.
[4] 陳永城.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材料的運用[J].中學時代,2014(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