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南
摘要:質押監管業務在給物流企業創造高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經營風險,如何防控質押監管業務風險是物流企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文章對物流企業質押監管業務的概念進行闡述,分析質押監管業務存在的風險,最后對新形勢下企業經營質押監管業務應如何加強風險防控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物流企業;質押監管;風險防控
近幾年,質押監管業務陸續出現了不少問題,不僅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也使企業長期經營的良好聲譽一落千丈。轟動一時的上海鋼貿事件就是一起重復質押倉單騙貸案。僅2014年一年,中外運由于管理混亂導致發生各類風險事件上百起、風險標的貨值超過百億元。這些現象說明質押監管業務在給物流企業創造高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經營風險,怎么防控質押監管業務風險是物流企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質押監管業務概述
質押監管業務,是指物流企業和質權人(銀行)合作向出質人提供的一種物流融資服務,出質人把貨物質押給銀行,由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和監管服務,對出質人進行監督。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困擾我國金融市場的難題,按傳統的方式獲得資金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一方面中小企業缺少銀行認可的不動產抵押物,難以直接從資本市場上融資,另一方面許多中小企業擁有相當規模的動產滯留于物流環節,這些動產由于監管問題難以被銀行接受進行放貸。
質押監管業務順應了市場需求,實現了出質人、質權人和物流企業的三方共贏。對出質人來說,能讓其順利的獲得銀行貸款;對質權人來說,可以有效控制融資風險;對物流企業來說,可以使其獲得新的市場份額以及可觀的利潤。
二、質押監管業務存在的風險
從質押監管業務的經營過程來看,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在項目確定前的選擇風險和操作時的監控風險。
(一)項目選擇風險
由于質押監管業務的高利潤高風險特性,物流企業在承接業務前,必須對項目的風險做充分的分析和評估,而不是一味追求利潤,忽視項目存在的高風險。總體而言,項目選擇前需要評估的風險主要如下:
1. 出質人選擇風險
出質人選擇風險主要是在項目選擇前,物流企業要充分了解出質人的信用記錄、認真分析出質人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主要是出質人一開始就可能抱有的欺詐風險或者出質人在出現經營危機時可能出現的轉嫁風險、惡意逃避責任等。
2. 質權人選擇風險
質權人可能出現問題一般是在質押監管項目出現問題之后,在關于質物處置或者貨物遭到哄搶后,質權人響應速度過慢,可能出現的把責任推卸給物流企業,或拒不讓物流企業退出項目。物流企業和出質人在簽訂合同方面,涉及到一些細節條款特別是項目異常退出情況下的細節條款,質權人不同意的情況下,物流企業一開始就得思考是否選擇與該質權人合作。
3. 質物選擇風險
質物的選擇要異常謹慎,堅持選擇易儲存、易計量、易盤點、易變現、不易貶值、不易轉移的質物作為監管對象。質物主要存在的風險有:
(1)物理化學性質風險,主要在于質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是否穩定,質物是不是存在:不易保管和儲存、種類太多、不易分辨、不易計算清點、具備危險性等問題。比如質物是易揮發易燃物品如白酒,它的物理化學特性容易變化,容易出現質量下降和數量減少,監管風險就較大。
(2)貶值風險,質物可能由于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容易變質而貶值,也可能因為質物是更新換代速度快,或是價格波動幅度大的產品,比如鐵礦石,容易在質押期間由于質物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出現出質人賴賬的風險。
(3)價值判斷風險,要考慮質物的質量、價值是否容易判斷,比如煤炭由于發熱量的差別,導致價值判斷偏差很大,這就給物流監管工作帶來很大的風險,容易出現出質人以次充好、提好補壞,造成質物不足值。
(4)變現風險,當出現出質人無法按時還清貸款時,質物無法及時變賣、變賣所得現金無法彌補銀行和物流企業的損失。
(5)轉移風險,在出質人違約時,質物如果容易轉移,就會出現物流企業在采取措施前,質物已經被轉移,給物流企業和質權人帶來巨大的損失。
4. 質押點選擇風險
質押點的選擇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注意質押點是否具備防盜防臺防汛防火等基本的監管條件,另一方面要特別注意在可能出現違約之后,這個質押點是否能保證該質押點能得到有效管控。比如質押點選擇在出質人廠區,一旦出現出質人違約,出質人完全很容易強行出貨。
(二)操作控制風險
項目經過分析評估之后,接來來就是實際操作中的管控,主要存在的風險點如下:
1. 合同管理風險
作為物流企業的違約主要來源于合同條款的約定。合同管理風險,要注意避免合同條款在簽發及保管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或者約定不明顯,要特別注意項目退出條款的約定,很多銀行強制要求物流企業只能被動跟隨銀行退出,這在項目出現違約風險或者因不可抗力導致物流企業喪失監管條件之后,物流企業在法律上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2. 員工道德風險
員工道德風險是物流監管業務中最應重視的風險,物流企業的業務員、現場監管員容易出現利用職權謀求私人利益的道德風險。業務員可能為了增加業務量而誘導出質人提供虛假信息來欺詐質權人以獲取金融機構的貸款,也可能聯合銀行對質物做出錯誤價值評估以侵占出質人或物流企業的利益。現場監管員可能出現脫崗、對質物出入庫缺乏監控、單證報表數據出錯或隨意填寫等現象,嚴重的則可能出現監管員接受出質人賄賂,無單放貨、接受假單放貨、配合出質人重復質押等現象。
3. 質物管控風險
質權不明確、質權虛假、質物短缺等問題是質押監管業務中的大問題,增加了物流企業的風險。物流企業在接收質物時,不但要進行貨物驗收,還要對貨權的合法性進行嚴格的核查,如果出質人將非法取得的物品或他人物品進行質押,或者將已經質押物品進行重復質押,將產生質權落空的風險。
4. 信息溝通風險
質押監管業務的信息溝通,由于物流企業經營活動的流動性較大、質押點分散、現場監管人員的素質較低,導致現場監管情況無法第一時間反饋到企業總部或者企業風控管理部門,會導致出質人出現經營問題時,物流企業無法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從而錯失補救措施。
三、如何加強質押監管業務的風險防控
那么,物流企業如何加強質押監管業務的內部控制呢?這里主要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事前控制
1. 建立防火墻:主要是萬一出現系統性風險時,以有限資產承擔風險的一種預防性措施。首先是注冊一家殼公司,用來專門經營質押監管業務;其次謹慎選擇擔保企業,所選擇的擔保企業要避免將系統性風險影響到公司其他主業;最后是讓出一部分利潤,尋找保險公司開發相關保險產品,來防控質押監管風險。
2. 建立有效組織機構:每個項目要建立一個項目組,組長統一協調負責,業務員、單證和現場監管員、風控管理員,三方既相互獨立又互相監督的組織機制,明確管理者、業務員、單證和現場監管員、風控管理員的崗位職責。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么是組織結構基本上以業務為主導,導致企業為了片面追求利潤而忽視了風險防控;要么是組織機構缺乏一個有效協調領導者,雖然發現了風控問題但沒人牽頭解決。
3. 獎懲機制:改變原有的固定薪資或者以單純業務考核的辦法,建立以每個項目順利退出作為一個獎懲考核項目的獎懲機制,鼓勵各級員工從項目利益出發、維護公司利益,使各級人員的利益盡量與公司利益保持一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基層監管員調崗過于頻繁,或者由于薪酬太低導致人員流動過快,導致現場監管員對現場情況熟悉程度不夠,管控不到位;業務員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風控人員的薪酬待遇與實際發生風險事件沒有太大關聯,導致風控人員沒有盡心盡責的挖掘潛在風險。
4. 建立出質人信用管控體系:收集出質人的信用記錄,建立出質人信用考評體系,要求參與銀行對出質人的授信考核管理。對于資信不良的出質人,要拒絕與其合作。要關注出質人企業是否出現異常,如發現其大規模虧損、停工停產、變賣資產、工資發放出現問題、大規模員工離職或裁員等現象,或發現其債務糾紛增加、經常有政府相關部門上門檢查,要關注企業經營者是否有賭博嗜好等。
5. 建立規范流程和審計抽查制度:要建立并不斷完善質押監管業務操作規范流程企業和嚴格的審計抽查制度。
6. 項目評估分析:項目合同簽訂之前要注意選擇風險的評估分析,要建立綜合考評體系,對于風險較高的企業,要有選擇性的放棄,避免發生監管風險。
7. 加強員工專業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加強各級員工的專業知識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不斷提升監管操作水平,并設置從業門檻、提供晉升通道,選擇合適優秀的人才從事該業務。
(二)事中控制
1. 介入全程物流:介入質物的全程物流,一方面可以促進物流企業整體業務的聯動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質物的有效管控,有利于形成統一的項目管控鏈條。
2. 加強信息管理: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才能保證內部控制順利實施。物流企業應建立并持續完善信息管理系統,保證信息傳遞順暢、溝通及時有效,通過信息交流使各項目組能及時準確了解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情況,提升物流企業與內外部相關部門的溝通效果,完善預警機制,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3. 加強質物管控:加強質物貨權的認定,認真審核出質人的購銷合同、購銷發票、付款憑證等單據;嚴控控貨線,禁止控貨線下出貨、無單放貨、假單放貨,防止質物短缺;進出倉嚴格核查,防止質物虛假、以次充好、以次換好、重復質押。
4. 加強現場核查:定期不定期地現場核查,重點抽查單證制作、現場監管、質物盤點等,及時發現、糾正質押監管業務中的違規操作、排查風險隱患,同時尋找薄弱環節,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現場核查工作要重視現場保安作為獨立第三方的作用,要重視與其進出區單證表格的核對。
(三)事后控制
1. 應急預案:物流企業要針對出質人可能出現的違約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對不同的出質人要有針對性,以便在實際事件發生時,能盡量減輕物流企業的損失。
2. 訴訟處理:物流企業應就質押監管業務所有環節可能出現的各類糾紛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準備好相應的訴訟文書,以便在出現突發事件時,能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確保質押監管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影響。
3. 質物處置:在發生違約事件后,要盡早和質權人溝通,依法盡快處置質物,減少質物因變質或價格波動等問題帶來的貶值風險。
四、結論
總之,物流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對物流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能否生存并發展影響巨大。物流企業要想在高風險高利潤的質押監管業務領域求得生存并發展,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參考文獻:
[1]姜超峰.質押監管大有可為[J].中國儲運,2005(02).
[2]徐明川.倉單質押盈利模式及其風險規避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7(11).
[3]宋炎,李偉杰.物流金融:出現動因、發展模式與風險防范[J].南方金融2009(12).
(作者單位:廈門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