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沁
摘要:針對生鮮電商創立時間短,運營管理能力薄弱問題,提出了采用日本豐田生產方式對生鮮電商進行精益化運營的策略,以消除運營過程中的所有浪費,提高生鮮電商運營效率和壓縮運營成本。提出了生鮮電商的運營的標準化、可視化、均衡化、準時化等的運營優化方向。并以案例進行了分析說明。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short time of creation, wea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Electronic commerce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lean operation on it by using Japanes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o eliminate all waste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operating cost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standardization, visualization, equalization and Just-in-Time. It is analyzed and explained by case.
關鍵詞:精益生產;生鮮;電商;運營;優化
Key words: lean production;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Electronic commerce;operation;optimization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0-0082-03
0 引言
伴隨著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以及市場對高質量安全食品的強烈需求,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由2010年的4.2億元規模猛增至2015年的542億元規模,2017年預計達到1,449.6億元規模[1]。2009年以“沱沱工社”為代表的生鮮電商迅速崛起標志著生鮮電商市場正式啟動[2]。2012年導演了“褚橙進京”事件的生鮮電商“本來生活”成功的獲得了人們關注,這一年也被稱之為生鮮電商元年[3]。2013年至2014年隨著電商巨頭京東和天貓進入生鮮領域,以及順豐優選、一號生鮮獲得巨額融資,生鮮電商徹底進入的完全競爭時代,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但是,2016年隨著“美味七七”“壹桌網”“卡卡鮮”“花樣生活”等多家生鮮電商的倒閉,生鮮電商的贏利點到底在哪里成為行業沉思的一個問題[4]。艾媒咨詢發布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盈利狀況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接近4000家,其中僅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盈虧持平[2]。這意味著絕大部分生鮮電商都處于虧損狀態中。利潤從哪里來,是靠整合供應鏈還是縱向一體化,兩者都有盈利的代表。靠什么才能產生價值,靠什么才能夠比競爭對手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產品品質贏得這個萬億規模的市場,本文提出了以精益生產技術優化生鮮電商運營系統,消除物流領域中的各種浪費,提高生鮮電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策略。
1 生鮮電商運營模式現狀
現階段生鮮電商都處于探索階段,不同的運營模式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這些模式各有優勢和劣勢,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類型的生鮮電商[5]:
平臺型:以阿里、京東、亞馬遜等電商為代表,具有大平臺的品牌優勢和流量。劣勢是不參與生鮮供應鏈的全過程,對采購、揀選、倉儲、配送等多個環節無法把控,導致品質無法保證,平臺上的不良商家行為最終會影響平臺的信譽。
物流商型:順豐優選最為典型,憑借其在物流行業優勢克服了其他生鮮電商在物流環節需要自建或借助第三方物流的障礙。另一方面,物流只是生鮮電商運營中的一個環節,在如何保證平臺能夠準時、新鮮、無損地供應生鮮方面其并沒有經驗優勢[6]。
食品供應商:有中糧我買網、光明菜管家、一畝田等。這些企業本身作為農牧企業具有成熟的全產業鏈體系,價格優勢明顯。但是電商經驗欠缺。
垂直型:以沱沱工社、本來生活為代表。強調以全透明化管理和細致的數據分析為基礎實現客戶的精準定位提高轉化率。劣勢是作為渠道商供應鏈前段無法控制,沒有品牌優勢需要大量的品牌建設成本[7]。
自由基地+宅配:以正谷有機、諾亞有機為代表,優勢可以控制產品品質。劣勢是供應的品種少,無法滿足生產市場多樣化的需求[8]。
社區O2O:以青年菜軍為代表。在北京的主要區縣的7個商圈提供40余個自提點,提供半成品的凈菜。劣勢是受到區域和資本的限制,推廣成本高擴展速度慢[9]。
以上是生鮮電商所采用的運營模式,無論采取何種模式,采購、揀選、倉儲、配送等業務內容是生鮮電商所共有的業務部門,這些業務部門的效率和成本直接關系到電商的對外的績效表現。因此,針對以上環節,需要采用系統化的先進管理技術進行優化,來到達運營系統最優。
2 精益生產及支撐技術
2.1 精益生產思想
精益生產誕生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所創造的豐田生產方式,是以消除產品設計、制造、銷售以及庫存等各個環節中一切不必要浪費為追求目標。而準時化生產思想改變了日本企業的經營方式,極大促進了日本工業的發展[10]。
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浪費[11]。浪費包括很多種情況,如閑置的庫存、不必要的工序、不必要的運輸、超過需求的生產、人員等不必要的動作、各種等待,所有這些生產過程中大量存在但被人們所忽視的活動。這些活動不但沒有為企業創造價值,反而增加了成本,都是精益生產反對和努力消除的。精益生產將內部浪費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產中不創造價值,但在現有技術與生產條件下不可避免的作業,稱為Ⅰ型muda,如必要的在線檢驗、物料運輸等。另一種是不創造價值且可以立即去掉的作業,稱為Ⅱ型muda,如不必要的等待、多余的動作、不必要的審批等。在運營中首先努力消除Ⅱ型muda來降低成本,然后在使整個物料在整個流程中連續的流動起來,從而消除Ⅰ型muda浪費,優化生產制造的流程并且加快物料流動后會暴露出很多的浪費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2.2 精益生產技術
2.2.1 均衡生產與設備的快速換型調整
均衡化要求生產數量和產品種類的均衡,并根據總裝線的需求或客戶的訂單情況均勻地領取各種零部件實行混流生產。目的是防止在某一時段內集中領取同一種零部件,以免導致各個工序的忙閑不均從而引發生產的混亂。
設備快速換型調整稱為SMED法,即“單分鐘內換模法”或稱為快速換模。為了縮短作業轉換時間需要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把必要的夾具、工具、下一次使用的模具和材料準備好。SMED法帶來的效果如下:①降低庫存;②縮短生產周期;③減少次品和損耗,增強作業人員責任心;④增強生產系統柔性。
2.2.2 設備的合理布置和多技能作業員
按零件的加工工藝要求,把功能不同的機器設備集中布置在一起組成一個個小的加工單元。這種設備布置方式可以簡化物流路線,加快物流速度,減少工序之間不必要的在制品儲量、減少運輸成本。
多技能員工也稱為“多面手”,指能夠操作多種設備的員工,多技能員工能夠實現生產系統的柔性,不會因為個別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失造成生產系統的混亂。
2.2.3 標準化作業
把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要素(人、機、料、法、環、測)進行最佳組合,按“準時化”生產的要求制定出相適應的作業標準。各類人員按照“標準操作規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執行作業內容。
2.2.4 5S與目視管理
5S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 素養(shitsuke)五項活動的統稱。由于這五項活動的每一個詞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5S”。它是企業進行現場管理的基礎。
目視管理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應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工作場所的活動,是一種以公開化和視覺顯示為特征的管理方式。
2.2.5 防呆防錯
主要目的在于預防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可能的失誤,并避免由于失誤而產生的質量和品質問題。防呆防錯裝置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即信號型和控制型。
2.2.6 價值流圖分析
價值流圖是了解企業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可視化工具。反映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直至客戶的所有活動,有助于通過價值流圖分析出價值流動過程中的增值和非增值活動,從而發現浪費和確定改善點。
3 精益生產工具對生鮮電商運營的優化
3.1 標準化是提升生鮮電商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前提
生鮮電商是新型電子商務模式,公司運營不同于傳統的制造型企業,缺乏相關的行業運營管理人才。標準化是提高生鮮電商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前提。精益生產中的標準化包括,人員、機器設備、原材料、方法、環境、測量方法六個方面的標準化。
①人員標準化,物流成本是生鮮電商主要成本,物流人員的標準化是首要解決的問題。由于物流行業在國內起步較晚,無論是電商自建物流或者采用第三方物流,適應生鮮電商運作模式,理解生鮮電商理念,掌握生鮮電商運營戰略的物流人員非常匱乏。這無疑在生鮮物流執行層面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面向生鮮電商的物流人員需要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使員工充分理解行業的特殊性。
②物流設施標準化,物流設施標準化直接影響到物流速度,如上所述,國內很多的物流公司都采用加盟模式,物流配送設備沒有統一規范,貨車和電動車多種多樣,搬運設備型號各異,包裝方法、包裝材料沒有標準可循,投送物品在物流車中隨意堆砌,暴力分揀又是終端投遞的常態。這無疑導致物流過程中點與點工序之間銜接時,花費大量時間進行人工查找、人工擺放、人工裝卸,大大影響了投遞速度。
③材料(產品)標準化,目前消費者在生鮮電商平臺上選定產品時,依據照片和文字表述,這種具有二義性的產品展示方法不能提高消費者的選擇速度,同時由于非量化的描述也是消費者無法把控生鮮產品的質量。傳統的生鮮選擇方法“摸”“看”“嘗”在電商平臺上無法施展。因此產品標準化是非常緊迫,在此建議所有生鮮必須建立“數字化”描述方法,如蘋果的直徑、采摘天數、含糖量、物流天數、成分含量表等等。并通過“數字化”后進行分級制,使所有生鮮產品接觸人員快速掌握產品特性。
④方法標準化,在精益生產制造企業中通常采用SOP(標準作業流程),每道工序的標準操作順序、耗時、需要的工裝夾具、動作要點等全以SOP書面形式標出,人員作業方法的動作研究為例,可以精細至一個MOD(1MOD=0.129秒),即一個指關節彎曲的耗時時間。在SOP作業指導書的規范下避免員工因為個體思考不足導致非最佳損耗、非最佳動作、動作不經濟等現象的產生,依據SOP指導書,使員工之間存在可替代性。增強了物流企業的敏捷性和柔性。
⑤環境和測量標準化,要實現產品標準化、過程標準化,環境和測量方法就需要標準化,同樣的被測對象,由于測量環境和測量方法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測量結果,因此,要保證生鮮產品的品質就必須具有標準的環境和測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