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京偉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20-01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書法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程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但是,如何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書法教育規律編寫好中小學書法教材,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研究,積極探索。
一、把握政策,擇機而為。
政策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國家政策。只有當書法教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入中小學課堂,編寫書法教材才有普遍性的實質意義,而課程的設置,離不開國家的頂層設計。自2011年以來,國家下發的兩個文件,有力地推動了書法教材的編寫、開發。一個是2011年8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教基二〔2011〕4號),強調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開展書法教育;另一個是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實施等做了規定,明確指出要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這兩個文件將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的課程形態基本確定下來。通過研究國家政策,我們確立了編寫書法教材的基本方向。
第二,地方政策。在《意見》《綱要》頒布的同時,教育部還制訂了《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教育部令第11號),明確了3—6年級的書法教材由教育部進行審查,1—2年級、7—9年級的書法教材則由各省市自治區審查;另外,由于對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程的認識存在差異,以及基礎條件的限制,各地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程的進度并不一致,因此書法教材要真正立項、落地,還離不開相應的地方政策,所以研究各個地方的政策也十分必要。在打造書法教材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各地的動態,擇機而為。
研究國家和地方政策的過程,也是深化對書法教育的認識、確立書法教材編寫指導思想的過程。只有全面貫徹國家書法指導綱要的理念,認真落實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精神,弄清各地實施書法課堂教學的基礎條件和具體要求,才能精確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書法教材。
二、按需定制,突出特色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調查公布數據顯示,我國共有在校小學生人數9984萬人,在校初中生人數4305.4萬人,在校高中生人數2373.4萬人。中小學生的數量決定了教材市場的規模,同時也意味著教材之間的競爭。只有對教材市場環境和發展趨勢變化進行深入的研究,按照潛在用戶的切實需求,突出教材的特色,才有可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以廣東版和四川版7—9的書法教材為例。2015年和2016年廣東和四川教育行政部門頒布了開展書法教育、審定書法教材的通知。為了積極參與這兩個省書法教材的編寫與送審工作,我們組織力量進行了深入的政策研究和市場調研。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熱的不斷升溫,書法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兩個省的許多學校已經配備了書法教師,開設了書法課,有的學校甚至有專門的書法教室,但目前最缺乏的是一套好用實用的教材及配套的教輔產品。我們還發現,這兩個省在書法課上指導的內容各有側重,其中廣東省強調毛筆書寫的指導,四川省強調毛筆與硬筆兼顧。根據調研結果,我們決定為廣東和四川各編寫一套書法教材,這兩套教材要從學生學習的規律出發,在符合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體現書法教育的基礎性和實踐性的前提下,按照當地的需要,量身打造,突出特色。目前,這兩套教材已經編寫完成,在編寫過程中,這兩套書法教材呈現的共同特色是:注重實用價值,強化書寫技能;重視美感教育,提升文化素養。同時,它們分別具有自身的特色。
廣東版書法教材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落實《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毛筆學習的目標,以楷書經典碑帖臨摹與指導為主體,適當涉及隸書、行書。楷書經典碑帖,選擇了歐陽詢的《九成宮》和趙孟頫的《三門記》;隸書經典碑帖,選擇了《曹全碑》;行書經典碑帖,選擇了王羲之的《蘭亭序》(“神龍本”)。這些碑帖,都是《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所推薦的臨摹范本,凝聚著歷代教育的經驗。二是遵循書法學習循序漸進的規律,每一種經典碑帖的編排都是以筆畫為起點,從結構簡單的字到結構復雜的字,每個字都是從觀察例字到描紅,再到雙鉤,最后是單鉤,意在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四川版書法教材的特色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的“《書法練習指導》的編寫,以硬筆行楷字書寫練習和毛筆楷書經典碑帖臨摹為主體”,全套教材采用毛筆、硬筆雙線并行的方式編排,并以毛筆的臨摹帶動硬筆的練習,從而達到切實提高學生書寫能力的目的。二是在全面落實《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推薦的欣賞作品的基礎上,還有機融入了四川當地的書法教育資源。
三、基于教材,配套開發
當前書法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師資力量薄弱,二是教學資源不足。為了在更為寬廣的背景下提供學習內容,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滿足不斷變化的教學需求。我們結合傳統紙質出版的優勢和當前多媒體信息技術發展,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立體開發了與書法教材配套的產品:
一是編寫與《書法練習指導》同步配套的《書法教學指導》,分年級、分冊、分課編寫,共計6冊。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書法文化和書法欣賞等方面為書法教師提供典范資料和方法指導,對學生用書教材內容進行詳細解讀,適當提供教學設計、教學案例作為教師教學參考。
二是聘請書法教育者同步制作教學視頻光盤、PPT課件以及課件資料圖片包。視頻光盤直觀清晰地展示《書法練習指導》中所用范字的書寫過程,PPT課件呈現教學的過程與資料,課件資料圖片為教師提供教學資源。
三是為學校和學生配備書法練習資源包(包括掛圖、教具、練習冊、書寫紙等),供學校和學生選用,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資源。
四是開通書法學習網(www.shufaxuexi.net),為教材使用地區的師生提供動態的、切實有用的教學資料,搭建互動交流、展示教學成果的平臺。
習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血脈與精神紐帶。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們萬世一系、薪火相傳的歷史使命。我社在書法教材開發過程中,始終牢記這一歷史使命,研究和把握政策、市場和現代化技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陸續通過了云南、吉林、廣東和四川等多個省市自治區地方教材審定委員會的評審。
參考文獻:
[1]《現代出版業的結構與商業模式》,程三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2]《國際圖書出版市場現狀及趨勢分析》,王娟,馮慧超,《今傳媒閱讀》,2016年第9期
[3]《從培生教育集團看國外數字化教材出版的新發展》,《科技展望》,2015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