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珂欣+王斌
摘要:隨著經濟及社會的快速發展,健康管理這一新的概念引入中國。健康管理簡單的來說就是針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狀態以及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與指導、制訂健康促進計劃、進行健康維護等。本文以某地級市三甲醫院為對象,收集該醫院近幾年的體檢數據,通過分類,匯總等統計方法分析健康管理的現狀,并提出健康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及對未來健康管理領域的趨勢預測。
關鍵詞:健康管理;統計;預測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ealth management,a new concept in China.Health management is simple,for individual or group health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f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analysis,evaluation,provide health advice and guidance,develop plans for health promotion,health maintenance,and so on.In this paper,a prefecture-level city hospital as object,collection of medical data of the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by category,summary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analysis of situ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rediction of future trends in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Health management;Statistics;Prediction
1 緒論
1.1問題背景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而我們現在所提到的健康并不是指簡單的由醫生所診斷的疾病,而是我們的軀體、心理、社會適應都處于完好的狀態。健康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身體無病,沒有已經發現和尚未發現(潛隱性)疾病;②心理健康;③社會適應良好。所以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我們有必要對中國健康管理的現狀作進一步的調查和分析,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并對我國未來的健康管理領域的發展進行預測。
1.2健康管理的含義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檢測、評價和干預的全過程,是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數字化管理基礎上的、基于個人健康檔案的個性化健康事務性管理服務,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實現對個人和群體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務[1-2]。健康管理這個概念是上個世紀50年代由美國人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保險公司對其客戶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減少和控制他們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公司的出險率和有關疾病的治療費用支出,從而減少保險公司的損失。而隨著社會及經濟的不斷進步和該領域業務的不斷發展,健康管理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的業務,并出現了與之緊密相連的公司和企業。
同時健康管理也分為狹義與廣義兩個方面。其區別主要是服務對象和服務方式的不同[3]。狹義的健康管理所針對的服務對象是個人、企業,而廣義的健康管理所服務的對象是整個國家。而對于服務方式的區別主要是狹義的健康管理是對個體健康危險因素進行監測、評價和干預[4]。廣義的健康管理則是通過資源匯總,構建一個系統,科學,全面,現代化的服務體系,從而提高區域衛生領域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我國全民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識,增強我國的健康公平性[5]。
2 調查結果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2.1調查對象的選取背景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某地級市三甲醫院,該醫院占地12.7萬m2,開放床位1800余張,在院職工2000余人。該醫院在2014年體檢科的體檢總量為39874人,2015年體檢科的體檢總量為48110人。本文主要通過對體檢數據的分類統計分析現階段我國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識和我國的健康管理現狀,提出現階段健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未來我國的健康管理行業進行預測和展望[6]。
2.2近2年的體檢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收集2014年到2015年該醫院體檢人數的相關數據,將總人數分為團檢和個檢兩個部分,通過計算對比兩年內每月的增長率,見表1。
2104年該院的體檢量為39874人,2015年該院的體檢量為48110人,比上一年增長了20.7%。其中2014年的個檢為8397人,2015年的個檢人數為9475人,比上年增長12.8%;2014年的團檢人數為31477人,2015年的團檢人數為38635人,比上一年增長22.7%。縱觀表1,除了2月、4月中個檢、團檢及總體檢的增長率為負數,以及11月的個檢增長率為負數之外其余個月的體檢人數都有所增長。由此可以看出無論人們是選擇個檢還是團檢,人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是有所提高的。但是我們再通過對個檢及團檢的數據比較發現個檢的人數遠遠低于團檢的人數,這說明居民主動建立自我健康檔案和自身的健康管理的積極性及意識雖有提高但還遠遠不夠。
3 健康管理的現狀
3.1不同年齡體檢人群的陽性指數 下面是根據2014~2015年的體檢數據,將其按照年齡劃分,并統計該年齡的陽性指數,見圖1。
根據圖1的信息顯示,2014~2015年的體檢人群中40~50歲的參檢人數最高,50~60歲和30~40歲的參檢人群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所以可以看出近兩年的體檢人群中30~60歲的人占主要部分。分析不同年齡在體檢中的陽性指數,(顯示為陽性是指該對象患有一定疾病,非陽性即體檢對象非常健康。)在各年齡的總體檢對象中陽性數占的比例非常高。在<18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77.0%,19~30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84.7%,30~40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90.1%,40~50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94.1%,50~60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95.9%,60~70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96.7%,70~80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96.7%,>80歲的體檢者中陽性率為96.4%。除80歲以上的調查對象陽性率略低于70~80歲的人群,非常明顯的看到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檢者的陽性率不斷增長。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疾病的概率越大,體檢比例中30~60歲的人群所占的比例最大說明該年齡段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最強。
圖2為全世界健康狀況比例表,將人群分為3個部分,分別為健康、亞健康和疾病,見圖2[7]。我國的亞健康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75%,而健康人數僅僅占總數的5%。“健康”也不再是我們之前所理解的外在身體良好或暫時還未顯示出癥狀的身體狀態。我們現在只有通過“8%醫療+17%社會環境因素+15%遺傳因素+60%生活方式”才能達到100%。
3.2按工種分組的數據統計及分析,見圖3。
雖然2014~2015年參加體檢的人數有顯著提高,但體檢的結果分析發現居民處于亞健康的健康狀態居多。根據圖3可以看到,將受檢人群分為金融機構、企業單位、教育部門、政府機關和個人,其中個人體檢占據第一位,企業單位、政府機關、教育部門和金融機構依次排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并且連續兩年工種不同的受檢人群在排位上并沒有大的變化。說明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與所從事的工作也有很大的關系。
3.3參檢人群中患三高的比例表及分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巨大的壓力是很多人患上了慢性疾病。常如我們所說的“三高”人群,也就是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也屬于慢性病的范疇。近兩年該院體檢人群的三高數據,三高人群在總體檢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見表2、圖4。
根據圖4的信息,可以看到三高人群中血脂偏高的人群最多,其次是高血壓和高血糖。2014年三高人群占總體檢數的30%,2015年三高人群占總人群的31%。與2014年相比患高血脂的體檢者比例有所減少,而高血壓和高血糖的患者比例都有所增加。但根據社會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居民對三高的重視度遠遠不夠,很多人還停留在即使自己已經檢查出有三高也依舊認為這不算一種疾病。而正是這種認知讓三高的相關并發癥大大增高。近年來在我國前三位死因的分析中發現,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不良生活方式的疾病,許多患者正是沒有科學的理論知識作支撐,沒有在得病后對自己的生活進行飲食、營養、運動、體重、慢病的管理而導致了死亡。因此我們應學習相關的自我健康管理知識,做到提前預防,盡早治療。
3.4近3年征兵體檢合格率分析 我國規定年滿18~22周歲的公民可自愿參軍,并且國防部征兵辦公室也對體檢標準進行了一定調整,主要有四個方面:①將身高標準進行調整,男性和女性的身高標準分貝提高了2 cm。②將體重標準條件放寬。③對視力標準條件放寬,左眼與右眼標準分別降低0.1和0.2。④對一些輔助性的檢查重新明確了標準。本文收集了該醫院近3年來對全市進行征兵體檢的體檢數據,通過不合格率的變化來探討現階段我國青年人的身體狀況,見表3、表4。
通過表3我們發現近3年的征兵體檢合格率不斷降低,不合格率不斷升高。不合格率由2013年的38.10%上升至2015年的56.10%。很明顯的體現了我國近幾年青年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況令人堪憂。我們再來看表4,在體檢不合格的項目中,視力不達標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體重對合格率的影響。近年來全國的征兵體檢中主要出現了以下四個健康問題:①視力逐年下降:在近幾年的兵源中只有極少數視力能達到5.0以上。而青少年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長期上網,玩手機,睡覺看電子書,學習姿勢不標準等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發現,電子產品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擁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很多人反映如果現在身邊沒有手機,那么他們都不能正常的生活。而正是由于這種情況的出現,現在的小孩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并長時間沉迷于它,造成了視力的嚴重下降。②體重普遍超標:近幾年的體檢標準雖有所放寬,但根據從近幾年的體檢情況來看,部分男青年除體重嚴重超標、多項身體機能不合格外,還患有輕度脂肪肝。我們知道脂肪肝與身體肥胖有很大關系,多出現在中老年群體中。但近年來,隨著脂肪肝發病率呈逐漸低齡化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此疾病。③患精索靜脈曲張的人數增多:患該疾病的男性人群發病率通常為10%~15%,患此疾病的患者嚴重時會影響到正常的體育生活,更嚴重時會導致不育。而出現這種疾病的原因正是由于現在的男青年為了盲目的追求時尚,從小穿又窄又緊的褲子導致的。④身體素質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現在的初高中生普遍身體不達標。按照正常的生理學體能要求,18歲的男青年跑3 km的長跑是不應該有問題的,但是現在的男青年跑1 km就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現在的大學生由于更少的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素質考核能達標的更是逐年減少,甚至近年來還頻繁出現體育測試時猝死的案件。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怕吃苦怕受累,抗壓能力越來越低,導致近年來青年人患心理疾病的人數也逐年攀升。
4 健康管理的問題,對策及預測
4.1健康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4.1.1我國健康管理起步較晚 從美國提出健康管理這個概念到傳入中國,中間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所以我國對于健康管理理論的研究與技術的應用起步較晚。歐洲的健康管理機構比較成熟,如英國醫療保險服務公司(BUPA)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為820萬人提供服務,并且還經營療養院、醫院、診所、和健康評估中心[8-9]。隨著近幾年的發展我國健康管理相關機構數大大增多,但管理的重心大多還放在疾病控制上,與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制度和管理模式方面,我國的健康管理服務較為單一,盲目的照搬西方發達國家健康管理經驗和模式,尚未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系統[10]。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多方位的調查,從我國國情出發分析不同年齡、性別、工種、地域的差異,建立更加適應我國實際需求的健康管理體系。在指定該體系時須通過大量的實踐制定評估與干預療效的標準,清除我國在健康管理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應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充分利用軟件技術的優點,建立更為智能化、系統化、人性化的系統。
4.1.2居民對健康管理認識不足 由于我國的健康管理起步較晚,宣傳不足,居民對健康管理的認識度還存在很大不足。雖然近幾年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已有了很大提高,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居民仍然認為健康管理僅僅是對疾病進行的監測和干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身體、精神和交往處于完美狀態”[11]。在我們的生命有兩套系統,精神心理系統和生理軀體系統。其中精神心理系統是無形的能量信息,它通過轉化就形成了有形化的表達也就是生理軀體系統。而健康管理就是對這兩者進行科學的檢測、分析、評估,而不僅僅是對我們生理軀體的監護。
對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國家的各級衛生部門和衛生工作者要對健康管理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其次要加強相關的宣傳,提高公眾對健康管理的認知度,讓他們從內心接受這種管理體系并主動的加入進來,對自我的健康進行主動的管理。同時應增大相關機構、醫院、保險公司等各方面的健康投資觀念。
4.1.3慢病的認知不夠,青年人健康問題嚴重 我國共有2.6億慢病患者,其中因慢病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占全國總死亡人數的85%,因而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全國總疾病負擔的 70%[12]。但是人們往往還是會把慢病全歸于不健康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我們生活中就常常對慢病有以下幾個誤區:①認為慢病是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導致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導致慢病,但也有許多不可抗因素是導致慢病的原因。如現在的大氣污染,PM 2.5的超標也會使健康的人受到影響而患上慢病。②認為慢病主要危害的是生活條件好的人。事實上,慢病與生活條件的好壞沒有直接關系。據調查,現階段最注重身體健康管理的人群反而是生活條件較好的人群。③認為慢病主要危害老年人。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表明,<60歲的慢病患者占到了總人數的2/3,青少年人的過度肥胖成為了慢病低齡化發展的重要原因。
針對慢性病這個問題,衛生部發布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計劃(2012~2015)》,提出了多項2015年將達到的具體目標。其中包括: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曉率達50%以上;>35歲成人血壓和血糖知曉率分別達到70%和5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覆蓋全國50%的縣(市、區);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下降到9 g以下,成年人吸煙率降低到25%以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內,兒童青少年不超過8%[13]。
而能否達到慢病的防治,最關鍵還是個人對慢病的認識正確。只有足夠的認識和積極地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做到慢病的防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物質資源極大豐富,社會壓力逐漸加大,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疏于對自己的管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成了很大的問題。現在的社會輿論普遍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非常關注,但是在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問題上卻顯得關注度遠遠不夠。一個國家如果青年人的身心健康下降,就意味著這個民族未來的退步和落后。所以青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文從青少年教育干預的角度提出了以下3個方面的建議:①從嬰幼兒開始,就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減少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確保孩子們有足夠的運動刺激和合理健康的膳食營養,為健康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②制定科學的體育課程,提高體育教師的能力,確保學生獲得足夠的、與發育匹配的體育運動;③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保障學生有足夠的鍛煉時間,并定期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有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4.2對我國健康管理的展望
4.2.1建立居民健康管理數據庫 居民的健康管理數據庫是未來健康管理的基礎和來源,居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健康檔案,這也會為未來當居民患病時提供一個系統完整的身體狀況分析。根據我國近年來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居民健康管理數據庫已經成為了必然要求,在未來的醫聯體發展中,當患者進入基層醫院看診時,該數據庫就會提供居民的基本資料、用藥記錄和疾病史,大大降低了由于信息滯后性帶來的病情延誤,方便醫生進行更有效、系統的治療。
4.2.2運用統計方法制定評估標準 針對在未來健康管理中的評估標準,可以通過統計手段對不同性別、年齡、工種、地域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處理,掃清我國健康管理發展道路上由沒有統一系統化標準而產生的阻礙,建立全面、系統的評估標準。
4.2.3中西醫結合發展健康管理 《黃帝內經﹒素問》中有這樣一句話“是故圣人不治已亂治未亂,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所以圣人不強治已爆發的動亂,而是在未亂之前就加以治理,不治已發生的疾病而治療未萌發的病患[14]。這句話的內涵正如我們所說的健康管理一樣。當你健康時通過自我的健康管理讓自己維持健康,當你處于亞健康時運用健康管理進行科學的干預,讓你重新回到健康的狀態,而如果你處于亞健康的狀態卻放任不管任其發展,那么它就會轉化為疾病。在未來的健康管理中我們可以將中醫中身心相融講究整體的辨證治療法和西醫中先進的診療、檢驗技術相融合,為健康管理領域融入新鮮的血液,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結合型健康管理學[15]。
4.2.4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管理 在科學技術更加發達的未來,我們將通過信息化技術與健康管理相結合,實現三位一體的健康管理體系,降低信息的滯后性,以實現跨區域,智能化,人性化的資源共享平臺。為我國衛生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因此,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需求,我國的健康管理領域將吸收各國的經驗,從實際出發,為我國人民提供更好的健康公平和健康保障,制定更為符合我國國情的健康管理體系。
5 結論
通過對現階段居民體檢數據的調查分析,本文通過體檢人群的年齡分布,工種分布,三高人群對比,征兵體檢合格率等多個方面的統計,分析了當前我國健康管理的現狀,出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對未來的展望等幾個因素,從中發現我國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識有所提高但仍不足等問題,希望大家能走出曾經對健康管理的誤區,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識,更好地維護我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君石.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
[2]瑪麗斌,馬愛霞.對發展我國健康管理產業的探討[J].上海醫藥,2007(12):8-24.
[3]陳寶英.健康管理服務的創新模式構建--12維度健康管理循環服務介紹.第4屆中國健康產業論壇,2007.
[4]方力爭.全科醫師與健康管理[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16):6-35.
[5]武會利.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立與運行機制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2008(08):27-29.
[6]洪娜.我國健康體檢的現狀和問題:老齡社會發展的一點思考[C].人口與發展,2012,3.
[7]世界衛生組織(WHO)亞健康人群調查表,2012.
[8]Hecht R,Shah R,Jamison D T,et al.Recent trends and innovations in development assistance for health[M].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ubMed,2006.
[9]Lampkins G.Essentials of Managed Health Care[M]Essentials of managed health care.Aspen Publishers,2001:298.
[10]楊志敏,陳霄.健康管理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衛生軟科學,2010(03):12-45.
[11]何清湖,樊新榮,劉朝圣.突出中醫特色,科學構建亞健康學科體系[R].第四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8.
[12]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2,12.
[13]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衛生部,2012.
[14]王勝圣.治未病的由來[R].2009年全國中醫藥科普高層論壇論文集,2009.
[15]黃守文."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推廣對策研究[R].華南理工大學,2012.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