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建梅
(黑龍江省東寧市果樹蔬菜管理總站 157299)
對俄出口黃瓜栽培技術
厲建梅
(黑龍江省東寧市果樹蔬菜管理總站 157299)
黃瓜是俄羅斯人喜愛的蔬菜之一。東寧擁有國家一級陸路口岸,是出口俄羅斯蔬菜的重點縣市,為促進東寧出口黃瓜產業的發展,確保其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本文總結了出口黃瓜的栽培技術。
對俄出口黃瓜常用的品種是荷蘭瑪莎系列。其主要特點是:全雌性黃瓜,長勢強,瓜長10厘米左右,結瓜整齊,瓜皮濃綠,有光澤,有刺,產量高,沒有空腔現象;不易老,耐貯藏,口感好,無苦味,品質上乘,瑪莎黃瓜適合鮮食和腌制,深受俄羅斯消費者青睞。
為防止黃瓜枯萎病等土傳病害,克服設施土壤連作障礙,采用嫁接法育苗,砧木選用黑籽南瓜,黃瓜比黑籽南瓜早播2~3天。
2.1 種子處理
采用55~60℃熱水保持恒溫10~15分鐘,然后自然冷卻進行一般浸種。浸種時間一般6小時左右,在25~28℃下催芽,一般經過24小時即可達到播種要求。
2.2 播種
采用育苗盤播種,粗土裝到育苗盤之后,打平,開水澆一遍透水,撒一層過篩的細土,均勻播種,覆蓋過篩土2厘米多,覆蓋報紙、不織布保水,出土之前不再澆水。冬春季節播種育苗為保持較好的溫度,采用電熱溫床,在溫室內選溫度、光照較好的位置,按90~100W/平方米的功率鋪上電熱線,配上控溫儀,電熱線上鋪好草苫,將播種好的育苗盤放在上面蓋好。
2.3 嫁接
黃瓜第一片真葉始露至半展,南瓜子葉展開,第一片真葉顯露時為嫁接期。嫁接時,分別將接穗與砧木帶根取出,取砧木,用刀片削去砧木上的生長點和真葉,在其子葉下0.5~1.0厘米處呈20°~30°角向下用刀片斜切一刀,深度達到胚軸直徑1/2,切口長度0.6~0.8厘米;取接穗,用刀片在接穗子葉以下1~1.5厘米的胚軸處呈15°~20°角向上斜切一刀,深度達胚軸直徑3/5~2/3,最后將砧木與接穗的切口相互套插在一起,用專用嫁接夾或塑料條綁縛,放入營養缽中。
2.4 苗期管理
嫁接苗要密閉遮陰,澆透水分,一般嫁接后4~5天,苗床內應保持較高的溫度,白天25~30℃,夜間18~2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以上,不能通風。嫁接后1~2天晴天應遮光防曬,2~3天后逐漸見光,4~5天全部去掉遮蔭物,5天后逐漸降溫2~3℃,8~9天后接穗已明顯生長時,開始通風、降溫、降濕;10~12天除去固定物,進入苗床正常管理。育苗期間及定植前,應隨時抹去砧木側芽,以利于接穗的正常生長。
3.1 消毒
定植前10~15天溫室覆蓋薄膜,定植前2~3天,日光溫室每667平方米用硫磺粉670克、敵敵畏1500克、鋸末3千克混拌后點燃,密閉熏棚24小時。
3.2 整地施肥
清理前茬作物,整地前施足底肥,施肥量包括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氫銨15千克,硫酸鉀10千克,深翻40厘米。
3.3 定植
定植宜選擇晴天上午進行,當瓜苗兩三片真葉展開,溫室內10厘米深處土壤溫度穩定在10~12℃、夜間氣溫穩定在8~10℃,即可定植.按照株距30~35厘米、行距60~65厘米打好定植穴,撤掉營養缽將土坨放入定植穴中,埋好土坨,穴內澆透水,水滲后用土覆蓋定植穴。

4.1 溫度管理
溫室環境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盡量增加通風量和光照強度,延長光照時間。越冬茬黃瓜定植后大棚5~7天不能通風,使棚室內白天溫度達28~32℃,夜間溫度達20℃以上;緩苗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夜間溫度保持在14~18℃;在嚴冬季節,草苫早揭晚蓋提高白天室內氣溫,前屋面加蓋薄膜等措施提高溫室夜間保溫能力,溫室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3~25℃,夜間溫度保持在15~18℃;進入春季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8~30℃,夜間溫度保持在18~20℃。
4.2 水肥管理
定植水充分澆透,緩苗水也要及時澆,緩苗后應適當控水蹲苗,促使根系向深層發展。根瓜坐住后,應增加水肥供應,結瓜期每隔4~5天澆1次水,每次澆水隨水追肥,或每7天葉面噴施1次3%~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冬季,澆水應掌握“下午不澆上午澆,陰天不澆晴天澆,澆水宜輕不宜重”的原則,澆水間隔10~12天,澆水隨水沖施氮磷鉀復合肥,每畝15~20千克。春季,外界氣溫回升和光照逐漸加強,對水肥需求量加大,每7~10天追肥一次。
4.3 植株調整
定植緩苗后,當黃瓜開始出現卷須時,要及時插架或者吊蔓。砧木萌發后側枝要及時摘除,進入結果前期要及時摘除卷須。進入結瓜后期及時落蔓,落蔓后每株要保留12~15片綠色葉片,每次落蔓時摘除卷須及化瓜。管理中及時摘除植株下部老葉、黃葉和病葉,有利于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蟲危害。
黃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蟲害有潛葉蠅和蚜蟲等。霜霉病可用800~1200倍液的霜霉威或代森錳鋅400倍液噴霧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可用4000倍液的農用鏈霉素或3000倍液的克菌噴霧防治;枯萎病可在苗期每隔7天左右用500倍液的多菌靈或200倍液農抗灌根。發生斑潛蠅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施,發生蚜蟲時可噴施1500倍液的吡蟲啉。
日光溫室冬季黃瓜果實適當早收,避免因光照弱、溫度低而影響其它果實發育或引起化瓜。秋季和春季外界條件適宜時,瓜條可適當晚收,以利于產量提高。
新生活的主流蔬菜——蘆筍

現代營養學分析,蘆筍蛋白質組成具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含量比例恰當,無機鹽元素中有較多的硒、鉬、鎂、錳等微量元素,還含有大量以天門冬酰胺為主體的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和天門冬氮酸。
經常食用對心臟病、高血壓、心率過速、疲勞癥、水腫、膀胱炎、排尿困難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同時蘆筍對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腎炎、膽結石、肝功能障礙和肥胖均有益。營養學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認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
蘆筍的食用部分是其嫩莖,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即可涼拌生食,又可炒、煎、蒸、煮、燉、煲、煨、燒等食用。具有質地柔軟細膩、味道鮮美、清香爽口之風味。
1、涼拌蘆筍:選擇嫩莖粗度1厘米左右的新鮮綠蘆筍300克,去除纖維化的部分,在沸水中燙漂1分鐘左右,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卻切成3~4厘米或8~10厘米的小段裝盤,加入蒜末、姜末、精鹽、食醋、麻醬等調味品即可食用。也可根據各自的口味選用其它調味品調成各種風味的涼拌蘆筍佳品。
2、鵪鶉蘆筍湯:選擇鵪鶉一只,新鮮無纖維化的蘆筍嫩莖50克。先將鵪鶉去毛和內贓并洗凈,放入鍋內煮沸去血沫取出待用。蘆筍嫩莖放入沸水中燙好取出切碎待用。先將鵪鶉放入鍋內,加入生姜25克、黨參25克、胡椒粉、精鹽、蔥蒜等調味品,加水燉熟后加入切碎的蘆筍,用淀粉勾芡或清湯,再加入麻油、雞精既可食用。
3、素炒蘆筍:選擇嫩莖粗度1厘米左右的新鮮綠蘆筍300克,去除纖維化的部分,切成4~6厘米或8~10厘米的小段,生姜切成絲,蔥、蒜切成沫,鍋加熱后加入色拉油20毫升燒至七成熱時先將姜絲、蔥蒜沫等調味品放入鍋內煸出香味,然后放入蘆筍煸炒,最后再加入精鹽、麻油、雞精即可食用。
4、蝦仁燒蘆筍:選擇嫩莖粗度0.8厘米左右的新鮮綠蘆筍300克,去除纖維化的部分,切成10~12厘米的小段待用,選用新鮮的蝦仁50克并加入適當的調味品腌漬待用,生姜切成絲,蔥、蒜切成沫,鍋加熱后加入少量色拉油燒至七成熱時先將姜絲、蔥、蒜沫等調味品放入鍋內煸出香味然后放入蘆筍煸炒好后裝入盤內,再將蝦仁燒制好的芡汁加入麻油澆在蘆筍上邊即可食用。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