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琴
(太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棚室冬瓜早熟吊栽技術及貯藏措施
李美琴
(太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冬瓜喜溫耐熱,產量高,耐貯運,是夏秋的重要蔬菜品種之一,在調節蔬菜淡季中有重要作用,適宜市銷、北運和出口。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摘。去皮,洗凈,食用時去瓤。味甘淡,性微寒。本品含蛋白、糖類、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粗纖維和鈣、磷、鐵,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低。清熱解毒、利水消痰、除煩止渴、祛濕解暑。用于心胸煩熱、小便不利、肺癰咳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壓等。
冬瓜根系強大,分枝力強;花單性,雌雄同株。第一雌花,早熟種著生于主蔓6~7節葉腋間,晚熟種在12~15節間,果甚大,有扁圓形、圓筒形或長圓筒形,單果重,小型種2.5~5千克,大型種15~20千克,最大者達30千克以上。果皮淡綠或深綠,表面密被白粉,亦有無白粉者,皮堅硬。種子黃白色,有棱或無棱。一般有棱種子粒大,果實雖大而果肉較薄,微帶酸味;無棱種子粒小,果肉較厚,微帶甜味。冬瓜根系發達,莖葉繁茂,蒸發量大,需水量多,特別是在著果后,要求水肥充足。對土壤適應性廣,砂壤土和粘土均可栽培。最宜排水好、土層厚的砂壤土,在這樣的土壤里,根系發育良好,結果早,但生長期短;在粘性土上,瓜肉厚,味濃,產量較高。
冬瓜按果實大小可分為小型果和大型果兩類。按果型分為圓冬瓜、扁冬瓜和枕頭瓜三類,此外接皮色又分為粉皮或青皮冬瓜。

小型冬瓜:雌花出現早,初花的節位低,以后連續發生雌花,每株結瓜4~8個,瓜形小,單果重1.5~2.5千克,大者約5千克,瓜扁圓形、圓形或高圓形。適于早熟栽培,采食嫩瓜。播種至初收約110~130天。
大型冬瓜:雌花出現晚,著生稀,中、晚熟種。瓜大,單果重7.5~15千克,大者25~30千克以上,高產,肉質厚,果呈長圓筒形、短圓筒形或扁圓形,果皮青綠色。被白蠟粉或無白粉,自播種至初收約140~150天,以采食老熟瓜為主,耐貯運。
2.1 品種選擇:冬瓜特早熟吊架栽培宜選用耐低溫,弱光,易坐果,節間短,單果1.5~2.5千克,結實性好的品種。
2.2 播種育苗:大棚吊栽冬瓜適宜播種期冷床育苗。直播時沙床或沙箱中先鋪10厘米河沙,撒種后再蓋2厘米厚細沙。播種前曬種2天,用55℃熱水浸種處理后,再繼續浸種4小時,搓洗干凈,直播于沙床或沙箱中,澆足水,白天保持25~30℃,夜間15~20℃,苗床1厘米深處出現干旱時補充水分。3~4天兩片子葉展開,下胚軸長3~4厘米時即可移植。
2.3 施肥整地:提前10天將床土深翻、整平,每667平方米撒施腐熟雞糞肥2500千克、豬糞4000千克、復合肥40千克,再翻耕耙細作壟,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80厘米。耙細整平壟面后噴施果爾除草劑(每667平方米用量50毫升),再覆蓋地膜提溫,每相鄰小行距壟,兩壟為一覆膜單位。
2月中旬氣溫回升較快,可選冷尾暖頭天氣,適時定植。定植宜在上午進行,以便蓋膜增溫。株距38~40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2200~2400株。定植時在壟面破膜開穴把苗坨埋入,坨面略低于壟面1~2厘米,隨即澆足定植水,栽完再搭小拱棚加蓋草簾保溫。
4.1 水肥管理:定植后要及時封蓋好地膜,以利保墑、增溫,促進根系生長。坐瓜前應控制肥水,以免瓜蔓生長過旺而化瓜。一般定植后約半月,在壟的外側植株間穴施追肥,每667平方米混合施用復合肥、尿素各20千克,也可在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0.4%尿素和0.2%硼砂混合液2~3次。隨著氣溫升高,蒸發量加大,瓜膨大加快,宜保持土壤濕潤,可每周一次在壟溝大水快流,速灌速排,淹水深度至壟中上部。
4.2 溫光管理:定植緩苗期大棚內層覆蓋應晚揭早蓋,盡量維持稍高溫度,白天28~32℃,夜間16~20℃,促進緩苗。伸蔓期逐步過渡到早揭晚蓋,增加光照,溫度控制在白天25~28℃,早晨最低不低于12℃,以促瓜蔓增粗。進入開花坐果,溫度要相應提高4~5℃,以利開花、坐果和瓜迅速膨大,結大瓜。
4.3 立架吊蔓:內棚撤除時瓜蔓已爬滿畦面,應隨即立架吊蔓。每行隔3~4米立一竹柱,再用14號鐵絲縱拉成一條龍架式,高度依棚勢而設,中間高兩邊低,中間高不超過2米,邊行低不低于1.5米。然后用捆扎繩將瓜蔓均勻吊懸于鐵絲上,注意吊蔓時應小心理蔓,防止損傷葉片或莖蔓。
4.4 摘心留瓜:早熟品種約在8節左右著生第一雌花,12節左右著生第二雌花。一般第一雌花因條件差,形成的瓜較小,畸形多,而節位高的幼果雖然能發育成大瓜,但成熟過晚,所以當第一雌花出現時可盡早抹除,以第二雌花結瓜為主,并在瓜蔓長至16~18節時摘心。
4.5 人工授粉:早春因棚內氣溫偏低,昆蟲活動少,須人工輔助授粉,以防落花化瓜。人工授粉應在上午8~9時進行,將剛開放的雄花摘下,除去花冠,將花藥在當天開放的雌花柱頭上輕輕涂抹,使柱頭上粘有黃色花粉即可,每朵雄花可授3~5朵雌花。配合使用20毫克/千克的2.4-D液或30毫克/千克的坐果靈涂抹雌花瓜柄,有助于提高坐果率,促進幼瓜膨大。
4.6 落蔓吊瓜:摘心后瓜蔓生長高度仍可達到棚膜附近,要及時落蔓,即將瓜蔓下放盤于根部。落蔓后的高度以蔓最高處距頂膜30厘米為宜,并隨時摘除下部老葉,以減少養分損耗,增加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待瓜長至0.5千克時再用繩扎住瓜柄吊起,防瓜大后扯斷瓜蔓。
冬瓜苗期一般應注意避免低溫潮濕誘發猝倒病。若發現病苗要立即拔除并噴灑400倍銅氨合劑或600倍百菌清液。定植后每10天用百菌清煙劑熏煙2~3次,每667平方米每次用藥250克,可有效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坐果后及時用800倍速克靈液噴灑幼瓜臍部,防止灰霉病危害幼瓜。棚栽冬瓜蟲害主要是金針蟲、地老虎,可用玉米粉或麥麩炒熟后拌和敵百蟲制成毒餌撒于壟面。發生蚜蟲或紅蜘蛛時,可用蚜虱凈或掃螨利防治。
冬瓜大面積栽培時由于產量高,采收期過于集中,短時間內銷售容易形成積壓和價格偏低。通過適當的貯藏保鮮后,可延滯冬瓜的上市時間,拉長冬瓜的供應期,達到旺儲淡供,有效調節市場,達到均衡供應的目的,銷售價格明顯提高,可有效提高冬瓜的種植效益。
冬瓜的貯藏與保鮮需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6.1 選瓜:要選擇耐貯性好的品種。掌握好冬瓜的成熟度,用于貯藏的冬瓜在采收前要充分發育成熟,冬瓜越是老熟其果肉組織的堅實度越高,耐貯性越好。栽培管理措施要配套。貯藏的冬瓜在采收前要降低水份,冬瓜采收前一周無降水;為了防止瓜體帶病帶菌,入貯冬瓜在臨近采收前三天噴藥防病一次,具體采收時要選擇晴天上午露水干后為宜,雨后和早晨露水未干時不要采收,采收時在距瓜體8厘米左右的地方用剪刀剪斷。
采收方法:采收后的冬瓜要仔細檢查和分等分級,剔除有病斑和外傷的冬瓜,在搬運過程中要輕搬輕放,不能碰撞和震動。貯藏前進行藥劑處理。采收后選擇好的冬瓜在用藥劑處理后,晾干堆碼入貯。
6.2 貯藏方法:選瓜。用于貯藏的冬瓜必須是老熟、無病、無傷、果型周正,根據瓜型大小做好分等分級。藥劑保鮮處理:為防止冬瓜在貯藏期間霉變,冬瓜在貯藏前要用藥劑進行處理,一般將冬瓜用1000倍25%咪鮮胺溶液過水后晾干待貯。注意冬瓜不要放置在太陽直射的位置。貯藏場地準備:用大棚貯藏時,選擇地勢高爽,背風向陽的地方建造大棚,大棚走向以南北向為宜,大棚膜選用無滴保溫型棚膜,大棚建成后上覆遮陽網保溫。棚內用稻草鋪墊好。用空閑庫房貯藏時,要注意庫房既要保溫性好,又要能方便通風,堆放冬瓜的地方要鋪墊好稻草。堆放:冬瓜堆放時要輕搬輕放,擺放位置要與田間位置相同,不要肚皮向上,堆放時按排進行,可以碼2~3層,過高時會壓傷果實。
6.3 貯藏期間的管理:冬瓜入庫后在密閉的條件下用速克靈煙霧劑熏24小時,消毒殺菌。貯藏期間注意經常檢查,發現霉爛或損傷的果實及時剔除。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