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幼初
【摘 要】網絡時代,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文章對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節——“分享交流活動”進行了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網絡時代 高職思想政治課 教學效果 分享交流活動
2016年8月3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增加到7.1億,互聯網普及率增加到51.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占網民的92.5%。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群體,比例達到78.4%。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計算機應用是必修課,上網是大學生的基本需求,他們理所當然成為網民的重要組成,而且是網絡原住民。
一、“分享交流活動”的設計由來
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他們已經不太適應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了,他們逐漸習慣了網絡上豐富多樣的精美字體、有趣的視頻、各種極具鼓勵性的游戲或學習環節、精美的圖片等,其感官受到了充分的刺激與滋養。相應的,原來那種教師用粉筆現場板書和講解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求知需求,更不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能夠吸引他們,抓住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在內容上必須具有新、奇、實用等特征,在形式上則要集文字、圖像、音響、視頻等于一體,要能夠全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如果能讓學生在操作當中進行學習,效果將更佳。
由于種種原因,高職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往往不是很強,興趣也不高,而實際操作的能力相對強一些。網絡推廣過程中的游戲、影視劇、交友、購物等應用對高職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這些正好刺激了他們對知識的操作應用體驗,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CNNIC發布《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網民在各類網絡娛樂應用使用率均高于網民總體水平。網絡游戲超出網民總體水平最多,達到9.6個百分點。中學生網絡游戲使用率達到70%,大學生網絡游戲使用率也有66.1%。
筆者接觸的學生當中,有的在中學階段因網絡游戲成癮而耽誤了學習,以至于高考沒有考出好成績。如何把學生留在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成了思想政治課教學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課題。如果教學不能吸引學生,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也就無教學效果可言。
基于上述對學生及教學的認識,筆者在思政教學中設計了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分享交流活動”。
二、“分享交流活動”的實施過程
分享交流環節的流程如下:①全體動員;②課代表負責組織安排;③學生有序地準備;④任課教師審核;⑤學生上臺宣講,教師講評、評分。
這是貫穿課程學習全過程并鼓勵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因此要從總體上進行安排,課程教學開始之初就布置任務,組織學生有序地準備,預留相應的教學時間給學生開展活動。此項活動給每個學生的時間盡管只有5—10分鐘,但是學生從選題、收集資料到制作成PPT課件或撰寫講稿,通過QQ、微信與教師進行溝通并修改PPT課件或講稿,需要投入大量時間。
提供給學生的選題范圍可以廣泛一些。例如:談談對所學專業的認識;探討大學生涯規劃;交流基于專業認識的職業生涯規劃;贊美家鄉;分享喜愛的一本書、一部影視劇;以案說法;以案釋紀;傳揚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介紹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體(一個正式的班級或興趣小組);褒貶時事;等等。學生也可自擬題目(應與教師溝通,獲得同意)。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感興趣的話題,而這些話題又要能夠傳遞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愛國、文明、法紀等方面的正能量。
為了促使學生積極認真參與活動,并確保活動的性質與效果,教師在學生的準備過程中應積極參與,與學生溝通,提供建議;在學生上臺分享交流之后進行點評,并且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以平時成績計入本門課程的結業成績。
三、“分享交流活動”的實施效果
在思想政治課程的結業考試時,筆者設置了對“分享交流活動”進行反饋的一個開放式問題,即讓學生談參與活動的感受。學生基本上都正面評價了這項活動,概括起來主要觀點有:①提高了收集資料,制作PPT的能力;②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和膽量;③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了解;④培養了與同學之間的互助協作精神;⑤加強了與教師的溝通;⑥通過收集資料,認真觀察,發現自己的家鄉很美;⑦通過這項活動更喜歡這門課和任課教師;等等。可見,這項鼓勵學生運用網絡技術完成的課程作業是綜合性任務。
由于設計了學生上臺講解的環節,激發了學生的自尊心,人人都想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每位學生都盡心盡力,以求做到最好;又因為活動內容的廣泛性,每位學生總能發現感興趣的話題,因而舍得花時間在感興趣和所擅長的事情上,他們收集了有趣的圖片、故事、案例、視頻等,或者展示了很棒的PPT制作技術;為了完美地完成課業,有些網絡技術較弱的學生虛心向同學請教;此外,經過上臺主講的體驗,學生更加懂得尊重別人,學會傾聽。
兩年來,筆者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上開展了“分享交流活動”,總體效果較好,激活了課堂教學,心不在焉的學生少了,每位學生都期待在分享交流環節帶給他人驚喜,師生之間的互動也頻繁起來了。
四、“分享交流活動”對教師的要求
有人只看到在“分享交流活動”中,學生在上面講,教師在下面坐著聽這個表面現象,認為教師的教學變得很輕松。殊不知,教師開展這項活動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實際上要大大超過教學過程。由于學生選材廣泛,收集的信息豐富,教師不得不在學生分享交流前進行審核,并在分享交流后進行講評,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
首先,教師必須了解每一位學生,才能對分享交流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做出恰當的點評。教師既要對主講的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又要指出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以對全體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當然,了解學生是教師工作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一項永遠在路上的任務。要了解學生,教師必定要經常接觸學生,觀察學生,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不斷研究學生動態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征,面對學生各種復雜的觀點要能夠找到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當前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的契合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即興點評。
其次,教師要了解變化著的社會,與時俱進。善于學習和鉆研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必須是終身學習者,否則就不能勝任本職業。在網絡時代,大學生網民每天從各種渠道獲取大量的信息,他們自以為與這個世界是同步的。相比之下,教師的信息在量上遠不能與學生相比。面對雜亂的、良莠不齊的信息,需要具備較高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較高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掌握各種最新信息,把握時代的發展脈搏,擔負起指導青少年的重任。
此外,教師要善于學習新技術,掌握網絡文化的特點,與學生平等地展開交流與討論,承擔起引導之責。例如,在活動中,一些學生饒有興致地與大家分享二次元的小說、漫畫、動畫、游戲,這部分內容是回避不了的。據CNNIC發布《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二次元網絡文化在過去幾年中通過各類互聯網娛樂應用在青少年網民中快速滲透。二次元內容是架空了世界觀的小說、漫畫、動畫、游戲的網絡文化,其世界觀、人生觀與現實生活存在一定差異。大學生網民尚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亞成熟時期,如果沉迷其中,對他們完成社會化極為不利。教師在點評中應注意指出二次元與現實生活的差異所在。在二次元網絡文化比較盛行的班級還可以適時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以促使學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近年來慕課、微課的出現,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與時俱進,教師在教學中要勇于創新,在教學創新中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