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瑛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陪讀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基本素質產生的作用,從發展學生素質的層面對陪讀的作用進行深入的探究,力求揭開陪讀現象的隱性問題,從而對陪讀存在的利弊得出較為清晰的判斷和正確的認識。
關鍵詞:中學生;陪讀;素質;調查研究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再加之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農村家庭對于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家長不僅在思想上重視,在經濟上投資,并且在行動上給予支持——加入“陪讀”的行列。近年來,陪讀現象在我國不斷蔓延,并且成為我國特有的一種現象。有的家庭為了使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離開家鄉,放棄工作,舉家搬遷來給子女陪讀。那么,陪讀將給學生帶來怎么樣的影響,到底會產生多大的作用?本文將通過對學生的調查進行分析,探究陪讀對中學生素質的相關影響,從而對陪讀存在的利弊得出較為清晰的判斷和正確的認識。
一、研究意義
陪讀,顧名思義,也就是指陪同孩子讀書。根據文獻檢索,陪讀這一現象由來已久。但在農村大量出現陪讀現象的時間并不長,可是發展速度極快、規模宏大,如同一種行業一樣產生,必將對社會、教育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陪讀成為教育的衍生產物,研究陪讀現象具有特定的社會現實意義。
本文主要以“陪讀”對中學生素質的影響為核心內容,通過對作為陪讀的主體受益者的學生從陪讀中得到了怎么樣的實質性影響,從發展學生素質的層面對陪讀的作用進行深入的探究,力求揭開陪讀現象的隱性問題,豐富研究成果,提升研究的理論層次。
二、“陪讀”對中學生素質的影響調查分析
(一)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陪讀”對中學生素質產生的影響為主題設置問題,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內容,每個題目按作用(或幫助)的程度,分為:1、很大;2、一般;3、很少;4、沒有,5、相反,五個等次選項。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6份。具體分類統計如下:(附右圖)
(二)調查分析
通過對各項的綜合計算,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陪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情況。“很大”的占10.0%;“一般”的占22.1%;“很少”的占38.5%;“沒有”的占28.1%;“相反”的占1.2%。從以上各項的平均占比明顯可以看出,陪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的基本狀況是在“很少”與“沒有”程度上,而且還不乏“相反”即負面作用的存在,這給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目標的陪讀現象的有效性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三、結論與啟示
(一)調查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農村陪讀現象不斷壯大,而陪讀的作用卻與家長的愿望相距甚遠,學生的整體素質并沒有的到應有的提升,甚至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陪讀對學生素質的發展作用是有限的,可以說,陪讀只能是弊大于利。
(二)對“陪讀”教育的啟示
結合本次研究的結論,并綜合關于陪讀的各項研究,給我們的啟發是:其一,陪讀的目標單一,“唯分數論”觀念嚴重,并沒有關注到陪讀對學生素質的深度影響。其二,陪讀的作用簡單。極大多數陪讀只是為了照顧、幫助學生生活起居,為學生多出學習時間,但極少能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意識和價值觀發展。其三,陪讀必須要具有針對性。盲目、盲從陪讀成為農村陪讀的明顯特征,造成的是家庭巨大的經濟負擔,過度的照顧和保護孩子,弱化了孩子獨立性,助長了學區房房價暴漲,給社會帶來了不安全因素,等等。因此,我們建議,陪讀必須要具有針對性。對真正需要陪讀的學生提供必要的陪讀條件,不能一味地盲目、盲從陪讀,防止陪讀之風不斷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