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文
摘 要:讓小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動動手”,不光能為學習數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更能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將從“動動手”能為學生建構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動動手”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動動手”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動動手”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四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關鍵詞:動動手;數學課堂;優越性
小學課堂中的“動動手”,就是讓學生動手去實踐,在實踐中學到數學。只有這樣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才能烙在學生的腦海里,變成自己固化的數學能力。所以,讓小學生“動動手”是很有意義的,結合筆者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我認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動動手”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動動手”能為學生建構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數學知識不光要靠老師講,還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讓課堂更高效,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一定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建構學生新的數學知識體系,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動動手”的空間和條件,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的、自由的、開放的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性地獲得有關的數學知識。
如在學生學習等腰、等邊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觀察、猜想、驗證三角形三條邊的特征。有的學生通過度量三條邊的長度得出結論;有的學生把三角形的紙片進行對折發現規律;由此可推出后發現等腰的兩條邊相等,等邊的三條邊相等。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中、在“動動手”中逐步建構起了數學知識體系。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提高探究能力。
二、“動動手”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讓學生在開放的、動態的、主動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家庭、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主動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鞏固,讓學生在豐富、自由的自然體驗、社會體驗、文化體驗、勞動體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開學初學校要為各班讀書角充實書籍。我就請讓學生自己成立組季會,選出采購員,調查圖書市場,設計最佳購書方案。讓學生自己全程操練,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利用雙休日去各書店進行調查,看哪兒的優惠高,將各個書店與新華書店的書價對比后設計出了最佳的購書方案。不光鍛煉了學生“動動手”的能力,還給他們上了一常生動的數學知識實踐課。
貼近生活、有效的實踐活動,一定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豐富多彩的。從而使學生喜愛數學,愿意學習數學,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動動手”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把數字知識帶到課外去,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擴展延伸,去解決社會實踐生活中的問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中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發現問題,自我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實生活既是數學的起點,又是數學的歸宿。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才能實現數學和生活的有效地結合,才能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動動手”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師的任務是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去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好奇、愛動是兒童的天性,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只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接觸大自然,他們的思維就會產生很多的火花。就會迸發出創新。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在實踐中,因一些無意識刺激、激活了靈感所產生的。學生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刺激下,會產生很多成人也難以發現的思路。教師多給學生提供一些鮮活的場景和環境、多開展一些有效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實踐,使其才智得到充分地發展、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例如在學生學完比例的應用后,我們開展了測量校門口的兩棵大樹高度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小學生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創新精神使我十分驚訝,真是意想不到。而要激發創新思維,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觸景生情。一位同學看到學校宣傳櫥窗中張貼著一張新學期第一次升旗儀式的照片,產生了奇想:用拍照方法可測量出旗桿的高度。因為照片上的物體高度與實際物體的高度成正比例關系。二是敢想、敢說、敢做。在實踐活動中有位同學說出了他的想法:如果把旗桿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那么另一條直角邊是在地面上的。量出地面上的直角邊的長度就是旗桿的高度??墒沁@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怎樣才能構成呢?我還沒有想好,這時學生議論開來,心靈產生了碰撞、思維產生了沖動、創新的火花產生了。有一位同學說:拿一塊等腰直角三角形板豎直地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等腰直角三角形板的斜邊和旗桿頂端成一條直線,測量出觀察者站的位置到旗桿底部的距離,再加上桌子的高度就等于旗桿的高度。三是猜想、驗證、運用。在實踐匯報中,其中有一個小組說出他們測量的經過,我們都知道物體越高它的影長就越長。我們猜想在同一時間內物體的高度與影長成正比例關系,經過我們實際操作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利用它測量出了旗桿的高度。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多“動動手”能讓學生增強體驗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固化了所學知識,實現了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和升華,是值得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