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姚小紅+汪海芹

【摘要】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 72例ICU清醒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每組36例。對照組行常規性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6.9±2.3)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21.4±3.9)分均低于對照組(11.3±1.2)、(49.2±10.3)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0.176、15.145, P<0.05) 。觀察組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催眠藥物、時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時間單項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32.199、16.971、4.243、10.733、12.728、21.213、10.733、16.443, P<0.05) 。觀察組總滿意度97.2%高于對照組80.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063, P<0.05) 。結論 對ICU清醒患者行護理干預可較好緩解患者的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 提高睡眠質量, 進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有利于患者的預后, 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護理干預;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清醒患者;不良情緒;睡眠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nhealthy mood and sleep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consciou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2 ICU consciou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 as (6.9±2.3) point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as (21.4±3.9) points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11.3±1.2) and (49.2±10.3)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0.176, 15.145,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ingle score of sleep time, sleep quality, sleep efficiency and hypnotic drugs, time function, sleep disorder, sleep time and total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32.199, 16.971, 4.243, 10.733, 12.728, 21.213, 10.733, 16.443,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7.2% than 80.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063,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negative mood of anxiety and restlessness for ICU conscious patients, improve their sleep quality and promote their rehabilitation, which are all beneficial f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nsive care unit; Conscious patients; Unhealthy mood; Sleep quality
ICU屬于醫院特殊科室, 所收治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 在清醒后, 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焦慮、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 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及身心健康, 所以積極進行護理干預至關重要[1]。據相關研究報道, ICU清醒患者中, 80%的患者都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進而破壞患者的生理平衡, 導致患者出現睡眠障礙, 加重病情[2]。因此, 為了更好改善患者預后, 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 需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以維護患者健康。本研究以2015年8月~2016年11月選取的72例ICU清醒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對比, 對護理干預的情況進行分析, 取得了較好效果,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隨機選取的72例ICU清醒患者, 研究時間為2015年8月~2016年11月,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6例。 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 年齡22~63歲, 平均年齡(42.5±20.0)歲;觀察組男18例、女18例, 年齡21~62歲, 平均年齡(41.5±20.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行常規性護理, 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 囑咐患者按時用藥;做好病房的清潔、通風、消毒處理, 營造出良好的病房環境;鼓勵支持患者, 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 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1. 2. 2 觀察組 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患者大都存在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進而不配合治療, 護理人員了解不同患者需求, 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幫助患者克服心理問題, 增強患者的恢復信心, 提高患者的醫護配合度;ICU環境封閉, 缺少家屬陪伴, 因治療的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活動受限, 甚至無法正常與人交流, 搶救治療多, 儀器設備噪音大, 護理人員應改善監護環境, 根據患者需要增加家屬探視次數或延長探視時間, 制作溝通牌, 提高醫護患溝通效果, 維持病房環境的舒適、整潔, 減少器械噪聲, 適當調節溫度、濕度、燈光, 讓患者能夠順利進入睡眠狀態, 提高睡眠質量;ICU患者病情危重, 病情變化快, 疾病的疼痛、治療的創傷、術后的疼痛都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睡眠質量, 及時的解釋安慰、合理的鎮靜鎮痛能讓患者獲得心理安慰, 減輕痛苦;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積極預防并發癥, 幫助患者維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告知患者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 禁食辛辣、生冷類刺激性食物;囑咐患者多飲水, 多休息, 盡量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 消除患者的孤獨感, 促進患者的康復。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1. 3. 1 應用HAMA[3]對患者焦慮度進行評定, 總分>29分, 肯定有嚴重焦慮;總分21~28分, 可能為嚴重焦慮;總分14~20分, 肯定有焦慮;總分8~13分, 可能有焦慮;總分<7分, 無焦慮。分數越高, 焦慮程度越嚴重。
1. 3. 2 應用SDS[4]對患者抑郁度進行評定, 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分數越高, 抑郁程度越嚴重。
1. 3. 3 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5]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定, 內容包括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催眠藥物、時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等內容, 分值為0~21分, 每項0~3分, 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0~5分, 睡眠質量很好;6~10分, 睡眠質量還行;11~15分, 睡眠質量一般;16~21分, 睡眠質量很差。
1. 3. 4 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 方法為問卷調查法[6], 滿意度分級為滿意、一般、不滿意, 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睡眠質量、心理狀態等內容, 共10項。單項:滿意為1分;一般為0.5分;不滿意為0分。總分:若分值≥9分, 則為滿意;若分值7~9分, 則為一般;若分值<6分, 則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HAMA評分、SDS評分對比 觀察組HAMA評分(6.9±2.3)分、SDS評分(21.4±3.9)分均低于對照組(11.3±1.2)、(49.2±10.3)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0.176、15.145, P<0.05) 。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催眠藥物、時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時間單項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32.199、16.971、4.243、10.733、12.728、21.213、10.733、16.443, P<0.05) 。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23例、一般12例、不滿意1例, 總滿意度為97.2%;對照組15滿意例、一般14例、不滿意7例, 總滿意度為80.6%;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063, P<0.05) 。見表3。
3 討論
ICU患者發病急、病情重, 在清醒后難免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 不利于患者的預后, 所以積極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有著重要作用[3, 7]。臨床在對ICU患者進行治療時, 也需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 以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HAMA評分(6.9±2.3)分、SDS評分(21.4±3.9)分均低于對照組(11.3±1.2)、(49.2±10.3)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0.176、15.145, P<0.05)。觀察組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催眠藥物、時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時間單項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32.199、16.971、4.243、10.733、12.728、21.213、10.733、16.443, P<0.05) 。觀察組滿意23例、一般12例、不滿意1例, 總滿意度為97.2%;對照組15滿意例、一般14例、不滿意7例, 總滿意度為80.6%;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063, P<0.05)。
護理人員需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 多鼓勵、支持、關愛患者, 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營造出良好的休養環境, 讓患者充分睡眠, 提高睡眠質量, 這樣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進而促進患者的恢復[8-10]。
護理人員需積極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治療方法、主治醫生,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讓患者能安心、放心, 消除患者的顧慮[11]。講解護理過程中需患者配合的要點, 告知相關檢查結果, 讓患者能了解治療的進展, 提高患者護理、治療的依從性, 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若患者存在語言障礙, 則可采取書寫等方式告知患者相關情況[12], 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 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性格特征, 以更好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對ICU清醒患者行護理干預可較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高睡眠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紅. 護理干預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7):23-24.
[2] 吳海珍, 周潔.特殊護理干預對ICU清醒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分析.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6, 35(16):2218-2220.
[3] 易漢娥, 鄒翠芳, 宋玉榮, 等.神經外科ICU清醒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2, 17(6):377-379.
[4] 張貝爾. ICU清醒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不良情緒的影響研究. 心理醫生, 2016, 22(17):157-158.
[5] 何曉娜, 趙小利, 馬佳佳, 等. 護理干預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繼續醫學教育, 2016, 30(3):112-113.
[6] 楊帆. 護理干預對 ICU 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30(2):112-113.
[7] 金晨. 前瞻性護理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今日健康, 2015(4):175.
[8] 鄒凌云. 護理干預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分析. 醫學信息, 2015(3):330.
[9] 吳清華. 前瞻性護理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8):64.
[10] 李雪梅, 侯穎, 王麗, 等. 前瞻性護理對 ICU 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5):1003-1005.
[11] 花云. 前瞻性護理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心理醫生, 2016, 22(12):163-164.
[12] 周瑜. 前瞻性護理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飲食保健, 2016, 3(1):104-105.
[收稿日期: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