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承繼
摘要:針對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存在“非結構化”現象,闡述了專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的現狀并進行了原因剖析,提出了“四輪驅動”模式促進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保障機制,并將某些具體措施進行了實踐應用,效果良好,可參考推廣。
Abstract: Aiming at "unstructured" phenomenon existing in mechanical maj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alyzes the status of mechanical maj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asons, puts forward the "four-wheel drive" mode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giv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and practices and applies some specific measures with good effect, which can refer to promotion.
關鍵詞: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非結構化;四輪驅動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chanical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y;unstructured;four-wheel drive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224-03
0 引言
近年來諸多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就業難和升學率低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這顯然與我國施行的人才強國戰略相違背。造成該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理論不扎實,知識構架不系統,思維方式較單一,實操技術薄弱,使得個人專業能力呈現“非結構化”狀態,進而達不到我國科技型企業所要求的人才標準,也不具備進入科研機構進一步深造的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提高質量[1,2],增強服務社會能力等主要功能的要求,不難看出,通過提高專業能力增強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核心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完備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化的專業能力是大學生立足社會和成才立業的根本保證;掌握專業知識,培育專業能力亦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任務[3,4]。
1 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專業能力是指大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能力是大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大學生的其它方面的能力,如實踐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等對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起著支撐和促進作用;反過來,大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對其它方面的能力的培育也起促進作用[5]。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受到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的束縛以及學生學習動機和價值觀轉變的沖擊,當前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如下:
①根基淺。目前地方高校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大多將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作為基礎課程的學習時間,這期間的大學生由于剛進入全新的學習環境,很多人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習欲望不強烈等現象,再加上得不到老師和家庭的有效指導和幫助,導致學習積極性逐年下降。孰不知該階段的課程學習是為后續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學習做鋪墊。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難以想象機械類大學生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工程制圖等基礎課程沒有抓好的前提下能夠學好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械優化設計、機電一體化設計等專業課程。
②專業弱。正如上述所說,基礎沒有打牢固,本科生在學習大三學年的專業課程時會相當無趣,且非常吃力。很多學生在該階段多半處于一種“游離”狀態,疲于應付各種考勤和考試,使得部分人由于過重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而完全喪失學習興趣,自暴自棄,僅把課堂學習當作一種應付考試的手段,而教師亦很少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幫助和輔導,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學會本該需要重點掌握的專業知識,更談不上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③“絕活”少。由于之前掌握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均不充分,顯然大學末尾階段的大學生專業能力已經受到限制,難以支撐創新和動手實踐能力等其他能力的進步和發展,同時缺乏專業學科平臺和研究性創新項目等資源的有力支持,造成地方高校機械類部分大學生在就業和升學之際拿不出自己的“絕活”,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向企業或科研機構做出相應的回應。
萬事皆有因,筆者認為造成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所示:
1)學習動機認知膚淺。地方高校學生生源70%以上來源于經濟落后的農村和偏遠山區,而這些學生從小受到的教育理念就是考高分、拿獎金,故而多數人將專業知識學習目的定格在通過考試和拿到畢業證書,殊不知僅憑“一紙文憑”而沒有良好的專業素養難以在激烈而殘酷的就業或升學面前占到一絲便宜;而對于某些家庭能夠安排工作的學生更是忽略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塑造,他們求學的目的只是混個文憑而已。
2)教學模式老套。現代化科技型企業需求的是復合型人才,既要懂理論又能實操,既能分析問題又能解決問題,而地方高校由于師資力量和實訓平臺均薄弱,大部分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方式僅限于課堂教學,并且教學內容照本宣科,教學手段循規蹈矩,考核方式墨守陳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法塑造良好學習氛圍,更沒有注重學生知識應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師生知識和思想溝通匱乏。地方高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和科研,面對職稱晉升和科研成果等多重壓力,大多數教師將個人精力集中在科學研究上,再加上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僅限于課堂上的45分鐘,然而,繁多的教學內容能夠留給師生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
4)缺少系統性知識應用平臺。根據制定的機械類人才培養方案來看,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所采用的知識應用平臺主要為課程設計、課程實習、金工實習、畢業設計等,然而,由于學習目的不明確,考核方式流于形式,且課程知識點關聯性不強,學生所學知識也多半處于一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狀態,造成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不完備。
2 提升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的對策
為充分提升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筆者認為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做好關鍵工作:
①端正學生學習動機。只有學生自身學習目的明確,動機端正,才能走上通往知識海洋的陽光大道。筆者認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一是通過邀請優秀學子和名師進行知識宣傳講座,借助榜樣力量影響學生學習意識。二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安排學生參與日常教學和科研活動,通過言傳身教,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端正學習目標。三是督促和幫助學習參加各項專業知識競賽,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責任感,通過成就感和認可度完成自我救贖。
②實施目標教學和案例實踐。課堂教學是學生提升專業能力的主要渠道,而教師是課堂的主體,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做好兩個關鍵點:一是按照目標教學法進行授課[6],講授新課之前要明確學習要點、重點和難點,講課過程中要有邏輯、有互動,表達清晰,課堂收尾階段要回顧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二是通過實際案例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可以教師講解、學生匯報,也可以讓學生動手動腦復現實例中的關鍵步驟。
③線上和線下溝通并駕齊驅。當下盛行的互聯網為溝通提供了多種渠道,如QQ、微信、堅果云和DropBox等都是師生進行思想和知識溝通的好工具,師生可以共同制定溝通計劃,定期進行交流。另外,老師和學生也可以利用教室進行面對面的疑難問題講解,通過聚餐、爬山等健康的娛樂活動進行一對一或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和學習技巧等輔導工作。
④按照工廠生產模式建立訓練中心。零件在實際使用之前經過的主要步驟是:設計、選材、分析、工藝、加工、檢驗和性能測試,筆者認為可以按照這一工作流程建立相應的訓練中心,而且相互關聯;每一個訓練中心包括基礎理論、知識要領、應用示范和案例展示。這樣的實踐基地既能夠高效地塑造學生思考和動手能力,又能夠系統地培養學生作為一名工程師或科研人員的基本素質。
地方高校進行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提升還應加強保障機制建設,主要包括激勵機制和學生能力評價機制。
1)首先是激勵機制。激勵機制不能只有精神鼓勵,還應有物質獎勵,要在經費保障上有具體措施。筆者認為費用可來源于以下方面:一是自籌,比如師生共同集資,獎勵專業能力強的優秀學生;二是通過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獲取獎金;三是申報校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大學生研究性創新項目獲取資助;四是爭取學院和學校經費支持。
2)其次是學生能力評價機制。學生能力評價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按階段、分模塊地進行科學評價。低年級學生著重強調學生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可以通過學習成績、課程實踐成績、綜合測評分數、四六級通過率和專業知識競賽成績等來衡量;高年級學生注重的是實際操作、表達和創新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培養[7],可以根據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成績、考取專業技能種類、發表科研論文數量、學生申請發明創造專利、學生綜合測評排名、就業質量和考研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只有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評價機制,才能將提升專業能力的對策落地。
3 四輪驅動模式實施效果
筆者以自己所指導的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專業14級學生為試行對象,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專業能力提升進行了探索。通過小團隊指導,應用本文所提出的專業能力提升實施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班級共有10名同學參加了專業能力提升訓練,所有人均參加了全國性的大學生建模創新大賽并成功獲獎,學生作品所涉及的方案設計、工程圖繪制、理論計算和虛擬仿真分析均為獨立完成,作品制作過程中所用到的KeyShot、會聲會影等工具都是學生自學完成,2名同學還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對比同年級甚至高年級未接受過專業能力提升拓展訓練的學生,本文研究實施對象在上述數據上具有明顯優勢。
4 結語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過渡時期,急需基礎理論扎實,知識構架系統,思維方式發散,實操技術過硬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地方高校由于生源質量和師資力量一般、實踐和創新平臺較少,同時,缺乏正確有力的政策引導,使得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因此,認清地方高校機械類大學生專業能力現狀,積極實施本文提出的四輪驅動模式培養大學生專業能力,可極大地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亦可推動高校教師和學校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景紅.論新世紀大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培養的意義和途徑[J].首都教育學報,2012,6(10):15-17.
[2]侯彩云.新時期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與能力培養的探析[J].首都教育學報,2012,6(10):18-19.
[3]劉克健.大學生專業能力自我發展的途徑探析[J].教學理論研究,2010(1):117-118.
[4]王曉云,齊榮光.大學生專業能力增值培養探討[J].高教研究,2012(8):10-11.
[5]劉紅奎,儀建紅.大學生專業能力分析[J].教育發展與研究,2008(13):89-91.
[6]郭勝.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63-65.
[7]張勇,劉水長,明興祖.二本高校機械專業本科生培養導師制初探[J].首都教育學報,2012,6(10):3-4.